基于“荷兰病”现象和资源诅咒论浅析中国当前部分经济现象

2017-02-06 17:26胡阳琳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3期

胡阳琳

摘要:文章主要基于“荷兰病”现象与资源诅咒论浅析当前中国部分的经济现象,如房地产过热带来的挤出效应、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的繁盛带来的支出效应和资源转移效应、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扩张对传统农业生产的冲击以及对电商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实体经济及中小型电商的冲击。

关键词:荷兰病;资源诅咒论;中国当前经济现象

一、荷兰病与资源诅咒论

在我们的印象中,资源丰富一直是一件有利的事情,中国向来有“廖胜于无”的传统观念,也一直认为“地大物博”值得骄傲。人们一直潜意识地认为资源是多多益善的,却到很晚才把资源与经济联系到一起。早期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一国的自然资源是丰富还是匮乏与经济发展不存在必要的联系,库兹涅茨就曾说过:“经济增长不可能受到自然资源绝对缺乏所阻碍。”从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来看,他们都是资源匮乏的地区和国家,却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而伊拉克、埃塞俄比亚以及非洲很多矿产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经济都普遍比较落后,这似乎都佐证了库兹涅茨的观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源丰富对任何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确实是有利的,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虽然不能保证国家的物质财富一定增加,但是他们可以对这些资源加以利用转化为人造资本,另一方面,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会减少一个国家、地区对贸易的依赖程度。

资源丰富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因资源丰富而导致经济发展停滞的现象在世界上也屡见不鲜,所谓的“荷兰病”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例。1960年,荷兰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储备,于是,荷兰天然气出口大量增加,国际收支出现很大的顺差,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和收入大幅度增加。然而好景不长,到20世纪70年代,荷兰发生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减慢和收入增加。由于这种由自然资源的发现和随之而来的出口剧增所带来的暂时繁荣但又不能持续的情况带有普遍意义,因此经济学家把这种“由资源引发的停滞”叫做“荷兰病”。以“荷兰病”现象为首的一系列看似反常的现象引起了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兴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资源诅咒论”。简单来说,资源诅咒论是指某一资源丰富引发的负面影响超过了正面影响,导致资源丰富国家经济不进反退。资源诅咒论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于资源丰富所产生的挤出效应。

二、“荷兰病”与我国的经济现象

人们常常以“荷兰病”来警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分依赖于某种相对丰富自然资源的危险性。但“荷兰病”的拓展意义却远不止于此,很多时间它被用来指由于某一方面的资源过于丰富而导致的其他方面的负面效应。“荷兰病”现象也不仅仅出现在荷兰,在中国也有很多“荷兰病”式现象,我们暂且把它称作“中国式荷兰病”。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荷兰病”与资源诅咒论的大概内容,下面我们基于“荷兰病”与资源诅咒论来浅析我国的一些经济现象。

首先是房地产产业的“荷兰病”现象。“荷兰病”现象可以概括为资源过于集中在某个部门而对其他部门造成的负面影响。在2000年左右,为推动经济复苏,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房地产开发的政策,随后房地产产业逐渐升温。到2007年左右,房地产产业迅速升温(见图1),且热度一直持续,到如今的2016年,虽然房价增幅也经历了三起三落,但总体仍上升飞速。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房地产过热带来了经济危害,政府也曾出台政策试图将房地产价格拉向正常轨道,但总体而言收效甚微,房地产热度依旧坚挺,房价涨幅惊人,房价仍为天价,很多人成为房奴,一辈子为了房产而奋斗。房地产行业过热导致更多资源流向房地产产业,这对其他产业如传统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另外房地产价格过高,老百姓积攒财富用于购房,这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群众的消费能力。此外,房地产产业过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物价上涨和人民币实际升值,造成通货膨胀。

其次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繁荣为中国带来的支出效应和资源转移效应。自中国加入WTO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之繁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繁荣也逐渐呈现出资源诅咒论的形势。我国GDP连续几年高于10%,总量GDP位列世界第一,这是很明显的支出效应。但物价的持续快速上涨、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又体现出了资源转移效应。加入WTO后,在更加猛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繁盛所带来的“资源转移效应”的双重作用下,我国传统农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不断遭受严重的挑战,不少产业出现了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日益弱化以及市场份额逐步减少的典型的“去工业化”现象。

类似的还有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扩张对传统农业的冲击。我国加入WTO后,进口外国特色农产品更加方便,但出口本国农产品却不如预期那么理想,国外农产品对我国农业发展以及农产品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我国在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比如花卉、水果、蔬菜等)上则具有比较优势,可以大批出口,但实际出口却不理想,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国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扩张与繁荣为广大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工资收入,同时吸引了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农业反而变成了这部分迁徙劳动力的副业甚至被他们完全抛弃。众所周知,现今留在农村发展农业的大多是老弱病残,青壮年劳动力要么继续深入学业,要么外出打工,或者学一门技术谋生,极少数青壮年会选择留在农村发展农业。农业产业缺乏创新和青壮年主要劳动力,整个产业缺乏活力与动力,这种情况对我国农业发展十分不利。

最后是电商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实体经济以及部分淘宝中小商家的强烈冲击现象。2003年,马云率领他的小团队创立了淘宝网,从此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购物生活方式。十几年过去了,淘宝网已经成为国人日常生活的购物首选,网购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自2009年淘宝开创“双11”购物狂欢节以来,这一天便不再是光棍节一个人孤单,而是一群人的狂欢,加入狂欢队伍的人逐年增多,浩浩荡荡,消费数额也直线上升,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这一天为之疯狂。2014年淘宝总成交额1.172万亿人民币,2015年3万亿人民币,淘宝的成交额在短短十几年内迅速增长,马云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济人物。这样看来,电商经济一片繁荣,也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但是换个方向来看,电商经济的繁荣发展对实体经济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电商经济由于少了很多中间环节,成本费用大大降低,价格上的优惠对消费者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且网购方式方便快捷,于是越来越多消费者在实体与电商中倾向于选择电商。这样一来,实体店铺受到很大的冲击,一大批实体店铺特别是零售店铺面临关闭的风险。另一方面是淘宝的价格战对新入驻的淘宝店铺的冲击。淘宝店家逐年增多,同种类产品卖家也有很多,对于新店铺来说,信誉度不够,没有积累的客户,面临其他大型商家低廉的价格,要想获得市场,就必须减少自己的利润。为了销量压低价格,小商家不堪竞争,有可能被挤出竞争市场。长此以往,入驻淘宝的新商家将会减少,电商经济缺乏活力,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后果。过度依赖电商经济对我国经济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实体经济与电商经济协调发展才能更加长远。同时电商经济内部也存在着过度竞争、价格战、缺乏监管等问题,要想长久发展,国家应该加大监管力度,让电商经内部竞争趋向于良性发展。

三、总结

以上就是我基于“荷兰病”现象和资源诅咒论对中国当前部分经济现象的解析,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管是加入WTO还是资源过度丰富,都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很多看似毫无联系的经济现象串联起来看,会发现他们都可以用一个同样的理论来解释。当然一个经济现象的产生不是简单地可以通过一个理论就可以完全解释得了的,但如果我们能够举一反三,辩证地看待经济现象,相信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