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荚寻破局

2017-02-06 15:40钱玉娟
中国经济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豌豆荚张博助手

钱玉娟

具有多年应用内容发现、聚合能力的豌豆荚,在阿里大数据的技术支持及大文娱系统的内容资源优势下,迎来大好的发展时机。

2016 年 7 月,在应用分发领域一向“独立”的豌豆荚被阿里以2亿美金全资收购,这意味着应用行业最后一个独立第三方平台不复存在,而阿里分发有了一个重要的新渠道。至此,应用分发市场彻底变成了巨头之间的战争。

2016年12月20日,并入阿里5个多月后的豌豆荚再次现身,已经与PP助手、UC应用商店等阿里移动旗下平台组成了“阿里应用分发”矩阵,阿里移动将旗下和应用分发有关的平台“打包”形成了一个整体,而这一“聚合体”产生的强大效应是,或将改变现有的应用分发市场格局,步入有力的竞争点。

颠覆传统分发模式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收购完成后的豌豆荚,直接并入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新移动事业群,而团队也于2016年11月底正式搬进阿里位于北京望京的办公楼。

早在并购之初,阿里移动掌门人俞永福就曾公开强调,这一收购的最大价值在于双方在“大数据”与“内容”上的双向互利。对此,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豌豆荚总经理张博也给出了同一说法,“阿里之所以要并购豌豆荚,是因为二者在风格和业务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据悉,豌豆荚已经完成了并购后的业务整合,“借助阿里平台打造一个全新的豌豆荚,更好地实现‘发现更大更美好的世界的使命。”豌豆荚联合创始人王俊煜表示,自去年7月以来,豌豆夹已实现与阿里大数据等方面的融合,并且通过大数据赋能,在APP分发效率方面有60%-200%的转换率提升。

“在较为传统的分发模式下,用户只能通过下载、安装、使用才能切实触达APP内容,不仅过程繁琐,还导致获取信息的销量和准确率降低。”在张博看来,在流量底层化的大背景下,豌豆荚向双入口的转型势在必行,遂推出“内容分发”战略,希望通过应用内容聚合和应用内容前置的方式,让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服务吸引用户,为用户提高获取APP效率的同时,让用户更高效触达应用内容。

显而易见,未来的豌豆荚或不再是一个单纯找应用的工具平台。张博也分析指出,“豌豆荚将实现从分发工具到内容平台的转型,最大限度实现对用户的粘性。”具体来看,用户日常登陆豌豆荚,便能收到推荐给用户的个性化视频、新闻资讯,以及小说等。

即使当前主要探索内容入口,豌豆荚依然有别于一些新闻客户端或资讯阅读类产品。“我们的核心阵地依然是做好分发,只是分发交互的模式相较以往在寻求创新与变化。”张博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若想改变原生的分发过程及形态,就是在重新调整产品的设计感。“原先大多是以不够直观的列表式,用户看到的都是文字,推荐和寻找都要通过搜索去做,于是搜索占了70%-80%。”在他看来,未来的豌豆荚可以让用户在真正明确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可以有一个过程去接触新鲜的、与之匹配的应用和内容。

聚合赋能冲击市场

在战略升级的同时,豌豆荚还与阿里移动其他分发平台一起成立了“阿里应用分发”。

王俊煜认为,这一结合在帮助豌豆荚自身的流量日趋优质的同时,将有效帮助阿里提高在应用分发市场的占有率。

需要提及的是,“由于用户需求与APP内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内容分发成为一种行业趋势。”加之当前也有部分产品具备实现将APP内容分发的技术能力,但张博认为,不是每一个产品都能做好为用户提供高效、精准、优质的连接体验。“自2013年便率先在行业里发起对内容入口加以探索的豌豆荚在当下,依然优势明显。”

首当其冲的便是内容聚合能力。豌豆荚副总经理洪绯分析指出,近几年来,豌豆荚一直从用户角度出发,做过诸多内容聚合、轻加工的探索,例如“20s让你看懂主要游戏玩法”的游戏视频、解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App使用攻略的暗知识等。

其次是通过阿里的大数据实现更为高效地精准分发,将APP和APP内容分发给用户。恰如上文提及的,阿里的大文娱体系又将为豌豆荚的内容分发提供强大的内容助力。

对于阿里而言,在已有PP助手和UC布局的基础上,加入品牌和商业效应更强的豌豆荚,确实能增强阿里移动端的内容分发能力,扩张应用分发市场,从而与百度手机助手、腾讯应用宝、360 手机助手等一争高下。

当然,针对豌豆荚与PP助手在功能上会否出现冲突,张博做出解释,阿里应用分发将会在产品品牌上尽可能地保留这两个子品牌,但关键依然会侧重于豌豆荚,PP助手会作为补充侧。“未来还是看用户,PP助手最早的用户是三到六线城市,而豌豆荚将以一到三线城市为主,两者的用户群完全不重合,即使有部分重合,依然会把豌豆荚品牌不断向下延伸。”

作为最大、最早的应用商店之一,豌豆荚在产品、服务、品牌等多个方面具有优势,这也让它在阿里应用分发矩阵中居于核心地位。

张博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阿里应用分发开放平台成立后,阿里应用分发的运营会统一化。他以阿里游戏举例说到,“平台上的各个品牌的职能不变,例如游戏服务依然由阿里游戏接入,但最上级将是阿里应用分发,其中涵盖了内容、游戏、扶持计划等众多方面。”

针对应用和内容前置方式的实现,张博透露,阿里应用分发平台成立后,用户认为精准的服务或内容都将被提供出来,例如,平台用户想流转到阿里游戏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转化的折损,用户体验也很差,为了保证用户不流失以及服务体验,这一平台上将会产生与游戏体系相关的扶持计划,比如红包奖励等;再者就是内容服务,开放平台通过数据分析豌豆荚、PP助手、云OS这三个纵横平台,看其用户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内容,然后采用全网排行或者评比的模式,让用户通过看排行便可直接跳到应用中寻找深度有趣的内容。

优势发展好时机

“内容分发就像化妆品的试用装,用户使用后喜欢,购买原装的概率也会提升。因为喜欢和需要一款APP内容而产生下载行为的用户,对APP的黏性和活跃度远高于普通渠道获得的用户。”张博说。

毫无疑问,不断开发用户需求的内容或应用是必须,但综合来看我国的应用分发市场,真正的成本在于渠道和资源争夺上,这其中也包括应用的商业化模式问题。

试看目前移动分发市场的竞争格局,豌豆荚或将把内容分发模式打造成一个优势壁垒。“内容在整个阿里文娱集团中的优势壁垒正在逐渐形成。”在张博看来,当前互联网行业中能将内容做到如此全面性或全方位的大公司没有几个,“对豌豆荚而言,多年累积的应用内容发现、聚合能力,加之阿里大数据的技术支持,以及大文娱系统的内容资源优势,发展的时机刚好成熟。”

猜你喜欢
豌豆荚张博助手
一道高考试题的四次拓展
小助手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二)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一)
Diagnostic Study of Global Energy Cycle of the GRAPES Global Model in the Mixed Space-Time Domain
小行星2014 AA:地球的新年入侵者
豌豆荚携手Bing为用户提供应用搜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