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云
定居德国的林娜带着她6岁儿子菲恩回国探亲,女友们带着孩子一起聚会。刚坐定了。张曼骄傲地说:“我儿子小提琴已经过六级了。”黎霞说;“我女儿作文登报了。”“我儿子已经学完小学二年级课程了。”华晴也不甘人后,要知道她儿子刚上幼儿园中班。妈妈们争相晒着孩子的成绩,林娜坐在那插不上话,大家忽然意识到冷落了主角,赶紧七嘴八舌地问林娜:“菲恩在德国学了什么?和国内有什么不同吗?”
林娜说:“你们孩子学得那些,菲恩一样都不会,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怎么会?那学前孩子都干什么?”琳娜说:“孩子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幼儿园孩子不许学知识,小学不准补课。我教会了菲恩基本阅读和简单数学计算后,向学校老师提出,额外教他些东西,老师反对,建议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这样岂不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家长们可以联合起来要求学校多教文化知识!”有人提议。“但德国人普遍认为,提前学习会破坏孩子们的想象力,会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林娜耸耸肩双手一摊。
这时,孩子们大声嚷嚷着从门外冲进来,打断了大人们的谈话。有个孩子,将服务员手中的酒杯撞掉地下,滚到桌子中间,服务员弯腰跪地都没够着。这时,我看到,一直安静的菲恩从对面趴到桌下,将酒杯拿了出来,还给服务员,而那个闯祸的孩子和他母亲好像什么也没发生。
吃饭时,妈妈们继续就德国的教育对林娜穷追猛问:“学前总要教点什么吧?”“基本社会常识,比如禁止暴力和大声说话等;还有动手能力,让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主动做具体事情;培养情商和领导力。”
看菲恩穿衣很少,我问林娜:“穿得这么少不会感冒吗?”林娜摆摆手:“在德国,人们崇尚残酷教育,幼儿园外大片草地、沙地、石头地,供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他们胆子很大,登梯爬高一点都不含糊,服装臃肿会阻碍他们活动,出汗多反而容易感冒。”
宴会中场,有孩子到处乱跑,妈妈追在后面喂饭。林娜指着说:“这在德国绝不会发生,孩子饿了,自己会主动吃饭的;孩子不会的事,家长只给予言语和行为上的鼓励和暗示,既不强迫,也不包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德国小孩从小就参与各种家庭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购买家电、汽车、布置房间、处理家务等,父母也愿意倾听孩子意见,充分肯定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在德国,儿童的合法权益被纳入法律条款。一方面法律规定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另一方面,严禁父母“唠叨、打骂或不爱子女”,如果孩子认为自己不受父母尊重或被冷落,可向法院控告双亲。”
德国人的教育理念令我们耳目一新,他们将孩子当作一粒种子,给予其自然生长环境,不过于控制,尽量给孩子留下自由发展空间;他们拿了世界上近半的诺贝尔奖,却故意让孩子输在书本知识的起跑线上,让他们去学习生存、动手、思考能力,从而赢得了快乐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