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创明
【关键词】 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9—0048—01
学校作为社会各类人才的培养机构,必须使每个学生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曾有教育专家指出:“学校要十分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确实产生了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 内部原因。(1)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严重。调查表明,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且平时缺乏教师的关注与呵护,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即处于被遗忘甚至被摒弃的位置,这导致他们内心深处缺乏自信心,而且具有十分严重的自卑心理,有时在行为上有些偏激。(2)缺乏上进心,学习目标不明确。个别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学好数学无用,故无心向学。因此,这些学习目标不明确且缺乏学习内驱力的学生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有时甚至违反课堂纪律,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课后抄袭作业,应付了事。(3)缺乏独立性,依赖心理明显。部分学困生把学好数学的希望寄托于他人,如在家依赖父母,在校依赖教师和同学,这导致他们不愿独立思考,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要么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以程式化或模式化学习,要么索性依赖外界的力量。长此以往,他们缺乏独立性、缺乏创新以及变通能力,而且存在极强依赖性,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的效果。(4)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众所周知,学习效果决定学习成绩。调查表明,有25%的学生存在以下现象:课前没有预习、课后没有复习。他们只停留在“照单全收”的学习方法上,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知识迁移能力。通常他们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没能正确把握学习的重难点,只会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最终影响学习成绩。
2. 外部原因。(1)家庭教育因素。首先,不良的家庭环境。大部分学困生家境困难,有的父母离异或单亲。父母大多文化程度低,又忙于念“生意经”,经常性地需要加班,忽视或无暇督促子女的学习。其次,教育思想错误。有的父母总给孩子消极的影响: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向子女灌输“没有文化照样可以赚大钱”的“读书无用论”,放任自流,造成孩子懒惰、不求上进,学习成绩差,表现不良。最后,教育方法不科学。(2)学校教育因素。首先,教师教法不当。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搞一刀切,统一进度,统一要求上课,忽视对学困生这一群体的学习指导和关注。其次,伤害学困生的自尊心。部分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对学困生常戴着有色眼镜,无视他们的个体特点,经常对他们指责、训斥,不正常的心理更加重了他们学习的负担,导致因不会而不做,成绩每况愈下。
二、解决策略
1. 注重激发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1)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的形成。因此,教学时,我经常有意识地把学困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时时为他们提供学具、直观的材料,让他们在动动做做中接受抽象的知识。(2)加强语言的艺术性。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对教师按部就班、枯燥无味的讲课听不进去,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 根据学困生实际,制订可操作的教学计划。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精简;其次,在知识点的设置上要降低坡度,从易到难,而且要及时回顾释疑和总结;最后,在教法上,要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要采用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方法,如学生梯度分层、课堂目标分层、练习作业分层、测评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尤其学困生,才会采取积极好学的态度,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课有所得,节节有所获。
3. 发挥同伴和家庭的良性影响作用。要成功转化数学学困生,除了依靠教师的力量,还应努力挖掘各种有利因素,如充分发挥学生同伴、家庭的作用,共同促进学困生的成长。在班上培训几名数学优等生作为学习互助组的核心成员,让班上所有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向他们请教和讨论,并让这些学生特别关照学困生,在需要时给予热情的帮助。与此同时,家庭中也应设法统一认识,以积极的、接纳的、宽容的心态与学困生相处,帮助其建立自尊,增强自信,发挥学困生中父母、兄弟姐妹的有利影响,群策群力,共同促进学困生的发展。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