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的超声筛查及分析

2017-02-06 01:30刘亚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杂音颈动脉斑块

袁 超,刘亚丽,吕 茜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超声室,河北 秦皇岛 066000)

颈动脉狭窄的超声筛查及分析

袁 超,刘亚丽,吕 茜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超声室,河北 秦皇岛 066000)

目的应用颈动脉超声筛查颈动脉狭窄,分析发病情况,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者831例作为研究对象,高血压463例,冠心病339例,颈动脉杂音227例,糖尿病312例,以65岁为界,分为≥65岁组和<65岁组。应用彩色多普勒对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65岁组比较,≥65岁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颈动脉杂音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50%~69%为164例(19.7%),狭窄≥70%为81例(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65岁、有冠心病和颈动脉杂音与颈动脉狭窄密切相关(P<0.05)。结论年龄≥65岁、冠心病、颈动脉杂音者是颈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应作为筛查的主要对象。

颈动脉狭窄;超声检查;危险因素

颈动脉狭窄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血管疾病,多发生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分叉处[1]。当动脉硬化斑块增大,出现钙化、出血、坏死、脱落,就会导致颈动脉闭塞及脑血管栓塞[2],是颈动脉杂音、一过性黑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原因,严重危害着人群健康。颈动脉超声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作为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参考指标,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准确而又简单的评估颈动脉病变的有效手段,不仅能清晰显示血管内-中膜,而且能够显示有无斑块以及斑块形成的部位、大小,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闭塞等详细情况,是筛查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方法,可及时发现颈动脉狭窄情况,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颈动脉超声对体检人群颈动脉狭窄的情况进行筛查分析,旨在为颈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831例参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45例,女性86例,年龄40~86岁,平均(68.5±3.9)岁;原发性高血压463例,冠心病339例,糖尿病312例,颈动脉杂音227例。本研究除外既往有脑卒中史者,以65岁为界分为2组。年龄<65岁组194例,男性159 例,女性 35 例,年龄40~64岁,平均(58.5±3.5)岁;≥65岁组637例,男性586 例,女性51例,年龄65~86岁,平均(70.3±4.1)岁。

1.2 诊断方法 颈动脉超声检查应用美国PHILIPS iE33、HD15、HD11,西门子ACUSON Antares,探头频率3~12 MHz。体检者取仰卧位,颈部放松伸直,充分暴露颈部,头部略偏向非检查侧,探头从颈总动脉起始部向上逐渐横向及纵向扫查,在检测中记录受检者双侧颈总动脉(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等处的斑块(包括位置、大小、形态),同时记录CCA、颈动脉分叉处、ICA、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velocity,EDV)、阻力指数,并计算狭窄程度。

1.3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3]按照美国放射超声会议公布的超声诊断标准(2003年),将颈动脉检查情况分为正常、狭窄<50%、狭窄50%~69%、狭窄≥70%至接近闭塞、完全闭塞。正常的标准:PSV<125 cm/s,EDV<40 cm/s,血管内径无变化,ICA/CCA<2.0;狭窄<50%的标准:PSV<125 cm/s,EDV<40 cm/s,血管内径减小<50%,ICA/CCA<2.0;狭窄50%~69%的标准:PSV 125~230 cm/s,EDV 40~100 cm/s,血管内径减小≥50%,ICA/CCA 2.0~4.0;狭窄≥70%至接近闭塞的标准:PSV>230 cm/s,EDV>100 cm/s,血管内径减小≥50%,ICA/CCA>4.0;完全闭塞的标准:血流信号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年龄组基本情况比较 与年龄<65岁组比较,≥65岁人群中男性较多,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颈动脉杂音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基本情况比较 (例数,%)

2.2 不同疾病人群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 <50%、50%~69%、≥70%颈动脉狭窄程度在不同疾病参检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疾病参检者颈动脉狭窄度比较 (例数,%)

*P<0.05与颈动脉杂音组比较 #P<0.05与高血压组比较 △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χ2检验)

2.3 颈动脉狭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颈动脉狭窄为因变量,以年龄(<65岁=0,≥65岁)、性别(女性=0,男性=1)、吸烟史(无=0,有=1)、高血压(无=0,有=1)、糖尿病(无=0,有=1)、冠心病(无=0,有=1)和颈动脉杂音(无=0,有=1)为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有冠心病和颈动脉杂音是影响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P<0.05),见表3。

表3 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颈动脉狭窄者常见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全身疾病的老年人[4],多数为具有多年吸烟史的男性,查体常伴有颈动脉杂音。颈动脉狭窄多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斑块引起的颈动脉管腔的狭窄,其发生率较高,常出现一过性黑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临床症状。目前研究证明,颈动脉狭窄多数源于动脉内膜损伤并逐渐形成斑块,当斑块突入管腔可导致血管狭窄,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甚至斑块破裂脱落导致脑梗死[5]。

临床上部分颈动脉狭窄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称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在国外研究中,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发生率比较低,仅为1.3%[6]。在国内,Wu等[7]对脑梗死患者研究表明,颅外颈内动脉狭窄(≥50%)为13%。颈动脉狭窄的人群根据颈动脉相应狭窄情况采用保守治疗、适当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及颈动脉斑块内膜剥脱术等方法,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颈动脉血管超声具有实时、无创、简易、可重复及费用低廉等优点,目前已作为颈动脉狭窄的筛查方法。针对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筛查,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认为应常规对年龄≥65岁,且伴有≥3项心血管疾病因素的人群进行筛查。颈动脉(颅外段)和椎动脉疾病的处理指南推荐如下4个指征可以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①具备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直系亲属早发(<60岁)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缺血性脑卒中家族史,≥2个主要危险因素;②颈动脉杂音;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症状性周围动脉疾病或动脉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瘤;④可疑及已知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50%者,这些患者常为颈动脉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8]。国内针对诸多因素及危险人群的颈动脉狭窄筛查已有报道[1,9],本研究重点对年龄较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颈动脉杂音人群进行筛查,以便及时发现颈动脉狭窄,指导生活方式改变并进行有效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影响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中,年龄≥65岁、有冠心病和颈动脉杂音为影响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而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及糖尿病对颈动脉狭窄的影响较小。与国内学者王林等[9]认为年龄较大且有明显冠心病者属于颈动脉狭窄筛选的高危人群的报道相符。与国外Park等[10]报道年龄>70岁、颈动脉杂音、冠心病及周围血管疾病为颈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相似。

Denouden等[11]指出,年龄是影响动脉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发生概率会相应增多。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内壁负荷的加重及血管壁一系列生理性的改变,包括内膜损伤、脂质沉积、血小板黏附、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内膜增厚,最后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狭窄。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65岁人群中,影响颈动脉狭窄的各种相关因素及疾病的比例均明显提高。因此,对高龄人群应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筛查颈动脉狭窄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有助于减少脑卒的中发生。

冠心病者常常合并颈动脉狭窄。日本Tanimoto等[12]发现,颈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患者多合并有冠心病,而且随着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加重,颈动脉狭窄者所占比例也随之增高。国内刘晓英等[13]报道,颈动脉狭窄在冠心病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而且冠状动脉的严重程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冠心病患者是发生颈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从而也说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累及全身血管的疾病,冠状动脉狭窄累及血管数越多,发生颈动脉狭窄的风险越大。因此,有必要对冠心病患者进行颈动脉的超声筛查,及时筛选颈动脉狭窄人群,这对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血管狭窄是产生血管杂音的常见原因,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当血流速度加快,或血流经过较宽或狭窄处,或血流经过不正常通道使血流产生漩涡而引起血管壁振动产生血管杂音[14]。夏辉等[15]报道颈动脉杂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颈动脉狭窄具有相关性。部分研究认为,听诊颈动脉有杂音,一般提示颈动脉狭窄至少50%以上。本研究中听诊具有颈动脉杂音人群中颈动脉狭窄<50%占49.8%;狭窄50%~69%占15.4%,狭窄≥70%占10.1%。由于听诊过程中听诊医生对杂音判断有差异,本研究中颈动脉杂音占比较高,其中可能包括了部分非颈动脉狭窄形成的杂音,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形成的颈动脉杂音,影响了检查结果,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据临床观察统计,45岁以上的人3%~5%有颈动脉杂音,而且随年龄增长而比例增加,有这种颈动脉杂音的人大约70%会发生脑卒中。因此,颈动脉杂音临床上可作为参考诊断依据,对预测颈动脉狭窄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14]。

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虽不是影响主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但与颈动脉狭窄有一定相关性。在颈动脉狭窄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可能与雌激素能够对抗动脉硬化的发展,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有关[16],也与男性高蛋白饮食,饮食不均衡,经常性饮酒等因素有关。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都是造成血管损伤的重要因素,在这些有害因素作用下,血管内膜造成损伤,进而加重动脉硬化形成斑块,从而形成血管狭窄。

综上所述,年龄≥65岁、有冠心病和颈动脉杂音人群等是颈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应用颈动脉超声进行筛查,对及时发现疾病早期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董智强,陈旭,苏敬敬,等.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性质、部位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回顾性比例对照研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1,19(3):199-203.

[2] 王国涛.预防中风的关键——积极防治颈动脉狭窄[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9):83-84.

[3] 郑红,胡德军.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205例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7(4):139-142.

[4] 万杰清,潘耀华,孙亚蒙,等. 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疗效评估[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4):12-14.

[5] 黎洪展,刘亚杰,刘振化,等. 颈内动脉狭窄时侧支循环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12(10):1312-1314.

[6] de Weerd M,Greving JP,Hedblad B,et al. Prevalence of 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meta-analysis[J]. Stroke,2010,41:1294-1297.

[7] Wu O,Koroshetz WJ,Ostergaard L,et al. Predicting tissue outcome in acutehuman cerebral ischemia using combined diffusion-and per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J]. Stroke,2001,32(4):933-942.

[8] 贺茂林,付睿,王莉莉,等.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和处理[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1):961-962.

[9] 王林,熊全庚,张春莉,等.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2):129-131.

[10] Park JH,Razuk A,Saad PF,et al. Carotid stenosis: what is the high-risk population?[J]. Clinics,2012,67(8):865-870.

[11] Denouden ME,Schuurmans MJ,Arts IE,et al. Atherosclerosis and physical functioning in older men,a longitudinal study[J]. J Nutr Health Aging,2013,17(1):97-104.

[12] Tanimoto S,Ikari Y,Tanabe K,et al. Prevalence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Japanese population[J]. Stroke,2005,36(10):2094-2098.

[13] 刘晓英,冯燕光,崔炜,等.冠心病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风险因素[J].临床荟萃,2006,21(14):1008-1010.

[14] 胡建荣.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颈动脉杂音预测血管狭窄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6):94-95.

[15] 夏辉,徐桂华.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90例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3):30-31.

[16] 牛小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23):178-180.

(本文编辑:刘斯静)

2016-06-12;

2016-07-11

袁超(1975-),女,黑龙江五常人,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超声医学诊断研究。

R445.1

B

1007-3205(2017)01-0099-04

10.3969/j.issn.1007-3205.2017.01.024

猜你喜欢
杂音颈动脉斑块
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莫让杂音乱阵脚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大功率短波发射机杂音指标维护探析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站立位听诊:排除儿童病理性心脏杂音的可靠方法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