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输入性疟疾40例分析报告

2017-02-06 01:30吴志茹王建栋石顺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疟疾劳务病例

吴志茹,张 苗,沈 军,王建栋,石顺利,李 云

(河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疾病监测部,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河北省输入性疟疾40例分析报告

吴志茹,张 苗,沈 军,王建栋,石顺利,李 云

(河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疾病监测部,河北 石家庄 050051)

目的分析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探讨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方法收集40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随访追踪资料,对其病例来源、人群分布特征、临床诊断情况等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输入性疟疾病例多来自非洲地区,以安哥拉最多,占病例总数的30%;人员构成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0%,其中85.7%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者;发病至确诊时间较长,平均为9.34 d。结论加强赴非洲地区劳务农民工疟疾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疟疾诊治水平,是我省当前疟疾防控的工作重点。

疟疾;劳务输出;流行病学研究;防控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河北省劳务输出、外出经商、境外旅游等人员逐渐增多,近年来,河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出入境体检人员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2014年我省出入境体检人员21 490人,其中出国劳务人员占80.5%,前往安哥拉、刚果、塞拉利昂等疟疾高发地区的人员占出国劳务人员的66.7%。随着出国劳务人员频繁出入国境,境外输入性疟疾也逐渐增多,逐渐成为我国疟疾病例的主要组成部分[1]。为在2020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减少疟疾病例的输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并下发了《口岸疟疾检疫防控实施方案(2010-2020)》,以加强国境口岸对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我中心多年来致力于疟疾的防控工作,为出境劳务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的同时,为赴非洲、东南亚及南美北部的热带地区的劳务人员进行疟疾防控知识的培训,发放防蚊驱避剂,为疟疾流行区回国人员进行热带病的检测,并对前来中心就诊的归国人员进行传染病排查、诊断、流行病学调查、转诊及随访。本研究选取我中心检出的40例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临床诊断过程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特点,找出宣教及诊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输入性疟疾防控方案的改进及完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5年5月来河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就诊、到过疟疾流行区的归国后发热患者,抽取患者静脉血样,进行疟原虫厚、薄血片镜检及疟原虫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检测,诊断标准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59-2006,共确诊输入性疟疾4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诊治经过、用药情况、境外患病情况等调查及追踪。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 果

经过对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以下因素有特征性意义

2.1 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特征 40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1例;河北籍39例,外籍(苏丹)1例;以青壮年为主,年龄集中于23~50岁,平均(36.50±7.56)岁;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公司职员为主34例(85.0%),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者24例(60.0%),无留学生及短期旅行者。见表1。

表1 40例输入性疟疾患者年龄、职业分布 (例,%)

2.2 来源地分布特征 40例患者全部来自非洲,来自安哥拉较多,共12例(30.0%) ,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苏丹、喀麦隆输入病例数各4例(10.0%),见表2。

表2 40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来源地分布

2.3 疟疾防控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出国前知晓疟疾传播方式及防护措施者24例(60.0%);工作性质为户外者31例(77.5%);夜间作业者7例(17.5%);坚持使用驱避剂者6例(15.0%)。

2.4 诊治过程调查 患者发病至确诊时间1~34 d,平均(9.34±8.30) d, 3 d以内就诊者18例(45.0%),均为发病后直接来诊;3~7 d就诊者8例(20.0%),其中未用药直接就诊者2例,自行服用抗疟疾药物后就诊者3例,于社区以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就诊者3例(7.5%);>7 d就诊者14例(35.0%)。其中曾于县/乡/村2级以上医院诊治者5例(12.5%),治疗时间均>15 d,未明确诊断,曾于乡级或社区、村医院诊治者6例(15.0%),自行不规律应用抗疟药后反复发作者3例(7.5%)。直接来中心就诊者共20例(50.0%),于县级及以下医疗单位首诊者14例(35.0%),自行服用抗疟疾药物治疗者6例(15.0%)。

2.5 临床表现、分型及转归 来我中心就诊的疟疾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脾肿大、贫血、血小板减低、肝肾功能损伤等,因考虑到发病可能与出国有关而主动来我中心就诊;根据检测结果疟疾未分型12例(30.0%),恶性疟疾15例(37.5%),恶性疟合并间日疟10例(25.0%),间日疟3例(7.5%),未发现卵形疟原虫及三日疟原虫感染;诊断后均及时转至石家庄市传染病医院治疗,经过随访有2例被诊断为脑型疟,所有病例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

3 讨 论

疟疾是一种经按蚊叮咬人体而传染的虫媒传染病,临床上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脾肿大、贫血为特征。世界卫生组织将把疟疾与艾滋病、结核一起列为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在20世纪50~60年代疟疾曾经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10年我国疟疾疫情从时间和空间上已走向消除,仅安徽省和云南省的部分地区有本地感染疟疾病例集中分布[2]。我国于2010年制定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启动了国家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国消除疟疾的目标。近年来,随着全国本地疟疾疫情大幅下降,输入性疟疾疫情更显突出[3],2013年全国报告疟疾病例4 128例,其中境外输入性疟疾4 042例,占全国报告疟疾病例总数的97.9%,较2012年的2 474例上升63.4%[4]。河北省本地感染疟疾已基本消除,近年来报告的病例几乎全部是输入性病例[5]。我省目前仍以中华按蚊种群为主,人群疟疾抗体普遍较低,虽然近年来本地无疟疾病例发生,但疟疾的传播条件依然存在[6],如果输入性疟疾病例作为传染源不能及时得到控制,仍有可能引起疟疾在本地的传播。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及时调整应对措施,根据本地病例的不断减少,境外输入病例的不断增加改变重点监测人群,调整监测点及监测方案的设置,联合出入境口岸和劳务输出单位进行筛查,加大疟疾流行区回国人员的追踪调查,采用多种途径,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避免二代病例发生,遏制疾病的传播及流行。

出国劳务人员主要为青壮年男性,年龄多在20~50岁,出国务工时间3个月~3年,目的地多为非洲地区,职业多为农民工,从事农业及建筑业等户外作业,部分为夜间作业,多居住在野外及农村,生活条件艰苦,疟疾防治知识及措施缺乏[7]。在国外务工期间,疟疾患病率非常高,大部分人不止一次感染疟疾,某些赴非洲返回的劳务人员团队中既往疟疾患病率高达90%以上。非洲输入的病例多为恶性疟原虫感染,对肝、肾功能多有影响,病情较严重[8]。出国劳务人员多为来自非疟疾流行区农村的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本研究中28例农民工中24例(85.7%)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无传染病防控意识及相关法律常识,回国后很少主动进行疟疾相关检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气实施细则,疟疾不在检疫传染病之列,入境时如果无疟疾发作或患者主动申报,国境卫生检疫部门无法对其实施检疫;组织其出国的劳务公司,回国后亦不对其进行带虫者筛查及追踪。这样,隐性感染或带虫者未经筛查直接入境,造成近年来输入性疟疾病例不断增多,我国报告的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为赴非洲半年以上的劳务输出者[9],这部分人群不能严格筛查及控制,为我国疟疾基本消除后再度流行埋下了重大隐患。

提高赴疟疾流行区出境人员的防蚊意识,加强疟疾防治知识的培训,避免蚊虫叮咬,减少疟疾患病率,从源头上减少输入性病例是控制疟疾输入的关键所在[10]。出国劳务组织者、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应加强合作,切实做好出境人员的培训及健康咨询工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负责出国前健康体检,同时为赴疟疾流行区人员进行培训,本研究40例患者中由劳务公司组织出国的农民工占据70%,其中85.7%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这给培训带来一定的难度,要进一步提高出国劳务人员疟疾的防控知识,有效降低患病率,需要针对该类人群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并进行推广。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发《口岸疟疾检疫防控实施方案(2010-2020)》以来,各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对出国劳务人员疟疾知识的陪训及防控方式作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发现针对劳务人员构成及受教育水平特点,通过举办讲座、播放宣传片、制作展板、发放宣传册等多种形式重复培训及宣教,能够明显提高出国劳务者的防控知识及意识[11]。与劳务公司合作,加大境外居留期间的防控力度,对居住地周围环境的管理、防护措施的实施、驱避剂的推广、诊治方式的规范化等进行追踪及干预,能够大大减低境外患病率,从而减少疟疾病例的输入[12]。

由于非疟疾流行区的医疗机构对疟疾防范意识薄弱,很多医师未接诊过疟疾病例,隐性感染者及带虫者一旦发病,多被误诊,很难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及控制,在漫长的就医过程中,疾病随时有进一步传播的危险。本研究40例患者中,有40%的患者最初就诊于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单位,20%曾于县/乡/村2级以上医院诊断为其他疾病,治疗无效后来我中心就诊,35%确诊时间为发病后7 d以上,这部分患者主要分布在农村,因未及时诊断及转诊,延误治疗。误诊的原因一方面是患者文化水平较低,相关医学知识缺乏,忽略了自己回国后仍有患疟疾的可能,未及时告知医生既往病史及到过疫区;另一方面,本地感染疟疾基本消除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疟疾诊治水平较低[13-14],对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意识不强,病史采集不全面,未能及时转诊。所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意识及诊治水平,是患者及时得到诊治、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播的关键。

[1] 丰俊,夏志贵.2004—2013年中国疟疾发病情况及趋势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9(5):442-446.

[2] 闫润泽,周水森,夏志贵,等.我国疟疾传播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9(3):198-202,219.

[3] 夏志贵,丰俊,周水森.2012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3,31(6):413-418.

[4] 张丽,丰俊,夏志贵.2013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4,32(6):407-413.

[5] 李军,董辉,刘洪斌,等.1990-2010年河北省疟疾流行特征分析[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12,39(4):215-217.

[6] 冯欣宇,张丽,丰俊,等.2013年全国疟疾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9(12):1117-1120,附页4.

[7] 刘耀宝,曹俊,周华云,等.江苏省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J].中国血吸虫病杂志,2013,25(1):44-47.

[8] 吴婷婷,谷茂林,陈丽华,等.输入性疟疾15例生化指标观察[J].临床荟萃,2011,26(10):885-886.

[9] 夏志贵,杨曼尼,张少森,等.2011年全国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3):226-230.

[10] 夏志贵,徐俊芳,张少森,等.我国疟疾由控制走向消除的干预措施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26(6):598-601.

[11] 叶向光,祝高峰,计玉洁,等.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出国劳务人员疟疾知晓率影响效果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4,37(4):233-236.

[12] 胡云,程昕,吴海磊,等.赴非洲劳务人员境外输入性疟疾综合干预模式及效果评价[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4,37(4):255-258.

[13] 蒋静,李凯杰,程波,等.宜昌市2005-2015年疟疾流行趋势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6,32(10):1086-1088.

[14] 高亚敏,李雪红,武书敏,等.河北省成安县消除疟疾试点基线调查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40-1741.

(本文编辑:许卓文)

2016-11-30;

2016-12-29

吴志茹(1968-),女,河北定州人,河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疾病监测部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卫生检疫及传染病监测研究。

R254.5

B

1007-3205(2017)01-0096-03

10.3969/j.issn.1007-3205.2017.01.023

猜你喜欢
疟疾劳务病例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中国荣获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认证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病例”和“病历”
能迅速杀死传播疟疾蚊子的转基因真菌
2019 年世界疟疾日
——“零疟疾从我开始”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浅谈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