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指导我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业,紧密结合行业及相关方面实际,有效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精神,力求“十三五”期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在广泛听取行业及相关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反复修改完善,现就我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业“十三五”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十二五”简要回顾
(一)产业规模平稳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十二五”前期,在我国经济发展及市场需求拉动下,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根据对全国2752家规模以上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企业统计,2015年建筑陶瓷产量101.8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2.18亿件,分别比2010年增长31.9%和26.4%;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729亿元,实现利润435.5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32.0%和89.3%;水嘴、浴缸、淋浴房等非陶瓷类卫生洁具销售额增长45.8%。
(二)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十二五”期间,建筑陶瓷产品规格、花色品种日益丰富,创新性和个性化产品显著增加。卫生陶瓷及卫浴配件产品配套齐全,各种智能型卫生陶瓷和卫浴产品丰富多彩。明显缩短了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与陶瓷发达国家的差距。
行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型企业集团不断壮大。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发展迅速,日益成为支撑行业创新、延伸产业链的主力军。
全行业区域性布局更加合理,产业链不断完善。广东、福建、山东等建筑陶瓷传统重点产区,控制规模、转型升级,陶瓷产品产量占全国建筑陶瓷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63.2%下降到2015年的54.7%。广东、河北、河南等卫生陶瓷重点产区,陶瓷产品产量占全国卫生陶瓷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81.0%下降到2015年的78.4%。这些产区从制造转变为以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总部经济”、“中央商务”等重点,大力推进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品贸易、信息、博览、仓储、现代物流等生产服务业发展,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新兴产区则借助于传统产区产能调整的机遇,承接转移的产能。江西、辽宁、四川、广西、河南、湖北、陕西等地建筑陶瓷和卫生洁具产量增长迅速,已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份额。
(三)技术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全行业自主创新及研发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投入科研经费及新产品项目数稳步增长,科技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比“十一五”期间有较大幅度增长。
集成协同创新模式在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问题中不断推广。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探索中发展,目前产业联盟已涉及陶瓷、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建材等多个交叉领域,用协同创新的模式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问题已在部分领域形成共识。
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如干法制粉、连续球磨、薄型瓷质砖、陶瓷砖一次烧成、卫生瓷压力注浆、挤出干挂空心陶瓷板、节能宽体窑炉、节能高效五层辊道式干燥器、清洁能源、建筑陶瓷行业集中清洁煤制气、卫生陶瓷施釉机器人、五金卫浴产品全自动抛光、智能化机加工等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取得较快发展。
(四)绿色发展取得可喜进展
绿色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陶瓷产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万元增加值能源消耗下降。2010-2015年,建筑陶瓷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年均下降1.9%,卫生陶瓷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年均下降1.8%。
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基本完成排污治理改造,减排成效显著。烟粉尘排放量大幅下降,脱硫技术改造取得重大进展。使用天然气为能源的建筑陶瓷比例达到15%左右,清洁煤制气示范工程项目继续推进。五金卫浴配套企业集中产区基本实现电镀集控化管理。
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更加完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达到较高水平;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工艺废水基本实现全部回用;卫生陶瓷工艺废水回用率有所提高,并基本实现达标排放。
(五)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出口平均价格提升显著。2015年建筑陶瓷类产品出口额92.76亿美元,卫生洁具类产品出口额114.5亿美元。其中,陶瓷砖出口11.4亿平方米,出口额83.3亿美元,比2010年出口量及出口额分别增长31.3%、116.2%;卫生陶瓷出口约7975万件,出口额44.95亿美元,比2010年出口量及出口额分别增长47.4%、477%。
依托技术和装备水平的全面提升,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技术、装备走出国门,整线装备出口到东南亚、中东、南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行业技术及设备的国际贸易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二、尚存主要问题
(一)产能过剩矛盾逐渐显现
“十二五”期间,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主要产品产能和产量增长过快。2015年全国建筑陶瓷产能超过130亿平方米,约四分之一的产能未能发挥作用。伴随中国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房地产增速下降,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速趋缓,“十三五”期间市场需求与产能过剩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二)设计、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多数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有效的研发创新体系,技术研发及设计人员和资金投入欠缺,行业内轻设计、轻创新、重模仿情况严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弱,成果推广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能力不足。
(三)产业大多处在价值链低端
目前,大多建筑陶瓷和卫浴产品都是提供给建筑单位、经销商,加工制造依然处在价值链低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除少数企业品牌在一线城市有一定影响力外,大多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建设落后使得许多陶瓷企业沦为产业价值链最底端的加工厂。
由于长期以来行业发展主要放在生产环节,导致了生产性服务业成为行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缓慢,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研发设计、咨询、认证、评估、评价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缺乏规范,已不能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需要。
(四)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更多依靠价廉的产品输出为主,与世界知名品牌相比,中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用户忠诚度尚有很大差距;有的企业虽然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及设备,但尚不具备走出国门投资建厂在国际市场与国外优秀企业同台竞争的实力。
三、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际市场趋势
“十三五”期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金融危机后的缓慢调整恢复期,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市场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未来经济发展重心将由发达国家经济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的发展重点是基础性建设、基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从而将对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品产生较大的市场需求,世界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的发展重心也将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经济体转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的快速发展,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将朝着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实现研发、设计、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集成创新,创新研发、生产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实现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的柔性化、敏捷化、数字化、网络化、协同化。
全球绿色建筑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标准均强调以采用绿色建材和发展绿色建筑为宗旨的绿色化发展,市场对绿色建材的消费需求将不断提升。在大的发展潮流下,绿色化发展也将成为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世界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向资本、生产、营销、科技和管理的融合化方向发展。其中资本和生产的融合将促进国际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形成投资一生产一营销全球融合发展的格局;科技融合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不断推出新产品;管理融合将促进各国建陶和卫浴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与创新,最终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二)国内发展环境
1.环境与机遇。经济增长出现转折点,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稳步增长。“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重要阶段,在“三期叠加”、“三性叠加”和“三转换”的发展逻辑下,经济将实现中高速平稳增长,并进入换挡提质增效和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推动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稳步、健康和绿色发展。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持续推进。在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的发展原则下,政府将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促进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中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需摆脱增量拓能、以量搏利的发展模式,除了要实现产品创新升级、提质增效外,还要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附加值,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加工制造业融合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建筑业及相关产业迎来新的发展周期。我国正处于“新四化”、城镇化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持续推进,带动城镇全社会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较大规模,为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市场空间。
两化融合、产业融合蕴育行业创新发展的新空问。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将改变原有产业的生产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从而推动产业问的融合发展。最终使得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新产品和服务被广泛普及,从而加速蕴育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创新发展的新空间。
“一带一路”建设拓展行业国际化发展的市场空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速推进,将极大促进我国与沿线亚欧非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将在新丝绸之路上不断挖掘新的国际贸易增长点,扩大市场空间,优化贸易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2.面临的挑战。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约束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压力的日益加大,国家对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建陶和卫浴产业发展将面临资源、能源和环保成本提高的挑战。
产能过剩危机显著,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向,转移发展重点,寻找新的增长点,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和调整产品结构刻不容缓。
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与高端人才供给不足的情况更加突出。我国劳动力供给已经进入结构性短缺的阶段,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科学发展中还存在高端人才严重不足、应用型人才匮乏等问题。
企业“走出去”战略面临发达国家先进企业技术、管理和品牌优势的挑战。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的综合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技术、设计、管理和品牌等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三)发展趋势
产业发展模式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三十多年的以量增长为主的模式已结束,产业发展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优化存量、做优做强增量并存。未来产业以产品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内涵式、创新性发展成为主导。品牌知名度高、产品创新能力强、产品品质优、销售网络畅通及商业模式新的企业,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行业技术进步集中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设计、产品创新研发领域。包括窑炉、喷雾塔等节能、干法制粉、连续球磨、新低压快排水成形、高压成形、自动控制及智能化、余热利用、清洁煤制气、利废型新产品、多种污染源协同治理、3D打印、计算机辅助设计、陶瓷建筑装饰一体化设计等现代生产工艺技术装备。
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品开发将朝着绿色化、功能化、时尚化方向发展。薄型砖、利废型新产品等绿色化产品,防静电瓷砖、自洁性瓷砖、蓄热、蓄光型建筑陶瓷、健康性瓷砖、仿石和仿木类瓷砖产品,节水型卫浴产品、智能卫浴等功能产品,将成为未来产品的主流方向。
(四)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1.市场需求趋势分析。主要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品需求增长将处于微增长的平台期。随着城镇化及全面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规模化建设还将保持一定总量,对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品的绝对需求量仍会有较大需求,但增幅会逐年降低。
产品需求结构继续升级。随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建筑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将对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品的品质和功能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市场对高性价比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品需求比重将稳步提升。
绿色产品、整体化的建筑装饰部品需求将快速增长。随着《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的实施和消费者、房地产建筑装饰企业、建筑陶瓷、和卫生洁具生产企业环保意识的增强,市场需求将激发绿色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品快速增长。国家明确建立住宅部品体系,推进住宅产业化、建筑部品化建设,整体家居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整体化的建筑装饰部品市场空间广阔。
2.主要产品需求预测。根据建筑陶瓷和卫生洁具产业发展及消费特点,结合未来城镇化建设、进出口等因素影响,2020年主要建陶和卫浴产品需求量预计:
(1)建筑陶瓷砖需求量约100亿平方米。其中,国内市场需求量90亿平方米。
(2)卫生陶瓷需求量约2.5亿件。其中,国内市场需求量1.8亿件。
(3)智能坐便器600万台。其中,国内市场需求量550万台。
四、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转变发展方式,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需求,以技术创新和创意设计为动力,以品牌建设为重点,以产业结构调整、商业模式创新为途径,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和“互联网+”应用与推广,注重增值服务,推进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打造创新化、自动化、创意化、品牌化、绿色化、信息化产业,促进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向绿色循环低碳型、创新驱动型和优质高效型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强化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创新发展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创新发展能力。
2.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协调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协调发展能力。
3.坚持绿色发展。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能力。
4.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强化开放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开放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开放发展能力。
5.坚持共享发展。进一步强化共享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意识,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筑陶瓷产量保持在100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达到2.5亿件(其中智能坐便器(盖)在坐便器类产品中占比达到15%以上),卫生间整体配套率达到60%以上;产业布局结构和组织结构得到全面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创意设计和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进入到创新驱动引领行业发展新时代;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出口保持稳步增长;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80%以上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建筑陶瓷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卫生陶瓷实现工业废水排放全部达标;规模以上五金卫浴企业实现清洁生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实现稳定达标排放。行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得到有效防范,50%以上企业实现“绿色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基本达到安全生产标准要求。建筑陶瓷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80万元;卫生洁具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60万元;先进品牌企业和高附加值产品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120万元;“十三五”末培育3~5家销售额超百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企业。
五、发展重点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1.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实施“扶持一批、转型一批、淘汰一批”战略,鼓励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发挥技术、管理、品牌、资本等要素的比较优势,盘活存量企业,实施联合重组,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差异化发展,形成一批“专、精、特、优”的特色企业;淘汰产品质量差,原材料、能耗消费高,环境不达标的落后企业。大力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扶优扶强。
2.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优化。进一步加大设计研发创新力度,着力开发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品时尚化、创意化、个性化、特色文化类新品种;防静电、耐磨、耐污、防滑、保温、太阳能、抗菌等多功能型建筑陶瓷产品;节水便器、智能便器等智能卫生洁具新产品。
专栏1:重点发展的建陶、卫浴产品
薄型陶瓷砖、陶瓷薄板、文化艺术砖、仿天然材质砖;
功能型防滑、防污、抗菌、自洁净、绿色生态(智能呼吸)产品;
隔热、保温、隔音等多孔陶瓷板;
节水便器、智能便器、具有保健功能的卫生间用品;
低铅龙头、感应龙头、恒温龙头、健康卫浴;
线条、附件、拼花等配套产品。
3.进一步创新完善产业链。拓展产业范畴,积极推进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链延伸与创新。做强做大陶瓷配套产业,包括陶瓷原料标准化集约化供应、五金配件、色釉料、窑炉窑具、陶瓷机械等。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电子商务、专业集散市场、物流运输、设计研发、产权交易、技术成果转让、金融服务等中介服务。
(二)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十三五”是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创新驱动、提升发展阶段,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根本动力。培育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支持各产区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大力发展以产学研用为核心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技术中介服务,加快技术成果转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鼓励创意设计,推进以研发和工业设计为核心的产品创新,在陶瓷砖花色图案、卫生陶瓷模具和产品应用设计开发、应用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加强建筑陶瓷、卫生洁具生产关键工艺技术、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重点研究开发新型原料制备、新型节能窑炉、陶瓷砖短流程生产工艺、环保及循环利用新技术等。
着力解决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与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的问题,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以市场导向制定的协会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
推动现代制造与现代信息技术在陶瓷业中的深度融合和应用与推广。促进工业机器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进陶瓷生产智能制造。
专栏2:技术研发与技术改造重点
1.工艺技术:薄型建筑陶瓷砖(板)生产及应用配套技术,轻量化、节水型卫生陶瓷生产及应用配套技术,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新产品生产技术,卫生陶瓷低压快排水成形技术,高压成形技术。
2.原材料及色釉料:低品位原料(如红坯土、页岩等)应用技术,功能喷墨墨水,抗菌新型坯釉材料等制造技术。
3.重大装备:宽体节能窑炉,节能高效多层辊道式干燥器,万吨级压机,大型高效薄板生产线,卫生陶瓷高效成形技术装备,激光打印技术装备。
4.自动化及智能化:3D打印模型研发,NC加工技术,智能化生产技术,机器人应用技术,自动储存转运生产线,智能化立体仓储技术。
(三)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发展
加强宣传和引导,树立品牌消费理念。加快协会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建全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标准化体系。以标准为纽带,用先进标准倒逼产品升级,积极推进品牌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工匠精神提升产品质量,以精细化管理推进品牌建设。以产区为载体,加强质量监管、市场秩序维护以及服务水平提升,树立区域品牌。引导企业或产区制定品牌管理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企业品牌。
推动陶瓷原材料和坯釉料的标准化、集约化、系列化和商品化,推进产区集中制粉示范项目。
推进“互联网+”在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生产、销售、服务中应用,创新业态模式。构建“互联网+陶瓷、卫浴”的设计、生产、销售以及安装服务体系,借助众创众投和第三方服务,打造新型市场平台,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信息情报系统、移动网络系统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第三方电子平台的带动作用,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增强与产业链下游企业的协同能力,促进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由卖产品向卖产品+服务型转变,最终实现引导消费。
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推进众筹式产业联盟建设,集行业之力,解决行业中的共性问题。
(四)推动绿色发展
实施绿色、生态化产业园区改造工程,以技术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以循环经济为途径,构建绿色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体系,发展绿色产品、引导绿色消费。
加强行业节能减排,推广先进、高效的除尘、脱硫等环保技术与装备,推广干法制粉,陶瓷砖薄型化,卫生陶瓷轻量化,水循环利用等技术与装备。
研究制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新标准,强化绿色生产管理。
实施绿色建陶和卫浴产区低碳排放示范工程,建立完善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碳排放核算体系,由点带面,以标准化的碳交易体系提升行业低碳制造水平,积极推进行业碳排放核查交易活动。
制定绿色战略、绿色标准,建立绿色评价体系。优化内部产业设计,推进园区产业整合,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加强能源管理,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专栏3:重点研发与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
1.原料生产:完善和推广建筑陶瓷干法制粉工艺技术,连续球磨工艺技术,扶持建立集中制粉商品化应用示范中心;
2.能源:集中清洁煤制气技术与装备,新型高效清洁煤气化(自)净化技术装备;
3.热工设备:窑炉新型燃烧技术,窑炉和喷雾干燥塔能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
4.生产工艺:超大规格陶瓷薄板工艺技术,陶瓷砖减薄工艺技术,低温快烧工艺,低粉尘作业工艺,五金卫浴自动化抛光工艺;
5.节能减排:球磨机、风机等装备节能改造技术,高效收尘、脱硫、脱氟技术与装备,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与装备。
(五)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
以创新提升技术增加新品种,提高产品品牌影响力作为增加市场应用,加快发展的主要途径,继续努力拓展国际市场范围。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以资本输出、产业融入、工程服务等深层次国际化途径,组织与引导骨干生产企业和骨干装备企业瞄准国外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到国外投资兴办企业。通过全方位的国际交流,逐步培养具有跨国公司能力,且具备走出去能力的大型企业,培养中国的国际品牌。建设交流平台,引进国外先进的工业设计、品牌创新等概念与实体,推广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的国际智力交流。
(六)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标准、质检等行业平台作用,加快行业安全、认证、评估、技术创新、设计创新、咨询、融资、职业培训、物流配送、跨境电商、网络服务等平台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指导意见宣传贯彻
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牵头,组织主要产区的宣传贯彻工作,提高全行业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成为全行业指导性意见。协会指导组织地方、产区编制各陶瓷产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下级规划做好与上级规划的衔接,规划须经过科学论证,报相关工业主管部门审查、备案或批准,加强规划管理。规划是引导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要统一认识,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落实到位。建立规划定期评估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并根据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做出调整。
(二)建立和完善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产业创新体系
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进步中的主体作用,加快推进“产学研用”全产业链的产业技术联盟建立。支持重大基础性、共性技术研究,支持对行业影响的关键产品、技术、装备的开发与应用技术开发,建立和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有效机制,促进转化为生产力。积极争取细化支持和鼓励政策,设立相关专项扶持资金、明确财税政策予以支持。
完善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促进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新产品推出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积极争取完善和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确实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及产品到得有效保护,支持自主创新。
(三)实施绿色园区/产业集群示范工程
协调地方政府,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区管委会,选择重点产区,组织开展绿色园区创建活动。重点推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积极申请各级政府及有关方面的支持。
(四)加强行业管理协调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产业政策引导以及行业协会的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对产业发展的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协调管理,加强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上的公平执法。
加强市场监管,开展行业自律活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提升陶瓷和卫浴产品质量。
进一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建设,完善企业诚信评估指标体系,在全行业树立诚信意识和失信惩罚机制,促进行业新形象。对失信企业,协会要形成定期通报机制,提升产区和行业的诚信水平。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制定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推动全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五)提升标准水平,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绿色化、智能化、互联网+在行业中应用等创新工作,需要标准、规范约束与强化,根据创新内容与项目制定相应标准是创新的保障。
响应国务院实施国家标准改革的号召,提高协会团体标准市场化运作能力,积极推动协会团体标准体系的建设,完善行业标准化工作,以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新挑战,我国建筑卫陶瓷、卫生洁具业界,当须持续创新,与时俱进。紧抓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再平衡,世界产业格局再调整,以及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难得战略机遇。充分认清建筑卫生陶瓷业,既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制造产业,又是设计创意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更是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创意产业和营销物流等配套服务创新产业的特殊产业链属性。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着力加快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业由资源依赖型、生态欠佳型、创新不足型和速度规模为主型发展方式,向绿色循环低碳型、创新驱动型和优质高效型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步伐。着力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淘汰无效和低效供给,持续创新高性价比有效供给,不断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地创新、培育、引领和满足国内外广大消费者日益升级的个性化、时尚化和多元化等有效消费需求。齐心协力,勇于担当,持续全面创新提升,致力实现超越引领,为全面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早日实现中国陶瓷业全面复兴为世界陶瓷业最强最大之领军者的当代中国陶瓷梦,而不懈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