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片《催眠大师》作为一部小成本心理悬疑电影,于2014年上映之初就取得票房口碑双赢的成绩。其剧情设计、推理环节逻辑缜密,同时对于视听技巧也有很高的要求,在冷暖色调的把控及音效设计上都表现出同类电影难以比肩的艺术水准。
【关键词】《催眠大师》;悬疑;惊悚;色调;音效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19-02
台湾80后新锐导演陈正道自编自导的影片《催眠大师》是一部心理悬疑电影,作为闭幕影片,压轴亮相于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影片于2014年4月29日上映后,好评如潮,观众对该片的整体质量给予了盛赞,最终票房收入取得了此前国产悬疑电影从未有过的佳绩。
片中讲述了知名心理治疗师徐瑞宁(徐铮饰演)和女病人任小妍(莫文蔚饰演)之间发生的双重心理悬疑故事。徐瑞宁应恩师方教授(吕中饰演)的要求,接诊一位特殊患者任小妍,而任晓妍的古怪一度使得徐瑞宁的心理诊疗陷入困境。当徐瑞宁对任小妍进行催眠治疗,试图找出其心理阴影症结所在时,不曾想,却被“病人”任小妍成功催眠,二人在催眠与反催眠中开始了复杂的较量,观众最终发现,陷入无法自拔的幽暗心理空间,需要被治疗的恰恰是心高气傲的心理治疗师徐瑞宁。
从影片情节发展来讲,《催眠大师》的剧情设计、推理环节逻辑缜密,没有以往国产惊悚悬疑片的生硬,基本做到了把故事讲得滴水不漏且没有硬伤。影片的剧作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与此同时,导演陈正道对视听技巧也有很高的要求。
一、冷暖色调交替
《催眠大师》的摄影师是来自香港、曾获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奖提名的林志坚,该片的镜头调度、灯光、色调在林志坚的掌控下显得精致细腻。作为一部心理悬疑影片,影片的故事基调本身不是轻松的,加之悬疑片重气氛的营造, 因此,影片总的色彩基调以暗色调和蓝色的冷色调为主,黑色、灰色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这既符合人物内心的黑暗阴影,也营造出悬疑片应有的紧张压抑的整体氛围。
影片开场,在徐瑞宁心理治疗的恐怖案例中,中年妇女和小女孩在走廊里被年轻女子追赶,时间是晚上,画面以冷色调为主,中年妇女惶恐的神情举止和小女孩恐怖的表情,再加上紧张的配乐,为影片营造出一种惊悚恐怖的基调。而当中年妇女和小女孩打开房门进入徐瑞宁所在的房间时,时间却是白天,但是蓝白色的冷光色调让整个氛围充满不真实感。
暖色调在影片中的运用也颇具特征,对整个画面的色调起到了很好的调和作用。影片主要的情节展开空间——徐瑞宁的心理治疗室中,照明采用点光源的设计,所有灯光选择了暖色调。点光源的照明效果使画面明暗分明,但暗部失去了清晰的层次感,这既对徐瑞宁和任晓妍的心理梦魇形成映射,同时也成为两人难以摆脱心理重负的巨大阻力,并造成心理上的压抑之感。在这一特殊空间中,有各式各样的台灯、吊灯、壁灯、落地灯,错落有致地发散出柔和的暖光,昏黄的暖色光源点缀在整个暗色调的画面中,让影片在一开始就于悬疑惊悚的压抑氛围下设定了一种温情的色彩,预示着徐瑞宁的被救赎。昏黄的漫射光还同时增加了空间的神秘感,平衡了画面,在画面构图上达到了和谐统一。
此外,《催眠大师》中交待徐瑞宁和任晓妍前史的梦境和回忆镜头比较多。任晓妍在被催眠状态下对初进孤儿院的回忆是悲伤的,她的心理顽疾源自于幼年时的被抛弃,只是她一直拒绝接受这一残酷事实。所以初进孤儿院的画面做了消色处理,将画面调成虚焦效果,又加了一层蓝色的冷光,营造出幼时任晓妍被抛弃后的世界是一片冰冷的效果。消色画面中,刺目的红花是任晓妍在潜意识中抗拒的事实真相:隔着孤儿院铁门,她看到抛弃她的养母抱着的亲生儿子手里的那朵红花,红红的木棉花是被养母舍弃的任晓妍痛苦记忆的象征。
被催眠的任晓妍在一个小女孩的牵引下,沿着螺旋形的楼梯上来,推开门,看到的是成年后的自己在孤儿院和孩子们嬉戏的场景,画面呈现亮调效果,色彩以鲜绿色为主,因为任晓妍在这里遇到了她的恋人,这时的她是青春活泼的。但随后恋人不幸死去,整个画面色彩饱和度被降低处理,隐含着一种沉重之感。而两人相爱的场面,以亮调摄影、橙黄色的暖光刻画了任晓妍曾经拥有的短暂的幸福。
反催眠中的徐瑞宁淋雨的那场戏,夜雨的情境本身使得画面被处理成暗调,室内所有的橙色光源消失,同时画面调了一层蓝色的冷光。包括徐瑞宁和爱人、好友溺水的场景,依然是暗、冷的色调。导演和摄影力图在色调的控制上完成对徐瑞宁那种不愿为人知,又陷入负疚自责中难以自拔的复杂心境的刻画,同时,徐瑞宁无法摆脱痛苦的感受也在阴暗冰冷的色调中很好地传递给观众,从而使观众下意识地走进他的内心,认同他的苦痛。
二、杜比全景声的音效处理
影片《催眠大师》用光影色调营造封闭空间中压抑氛围的同时,还利用声效强化了观众的心理体验。
在声音上,《催眠大师》采用了杜比全景声的声效设计。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是当下最为先进的声音技术,特点是能将特定声音置于或移动到影院的任何地方,包括顶部,实现全方位环绕。
而《催眠大师》中的空间场景——徐瑞宁的心理治疗室是单一的、封闭的,从商业电影创作规律来说,让观众从头到尾面对单一场景而不产生乏味之感,确实要冒极大风险。杜比全景声的技术有效地帮助导演规避了这一商业风险,让观众实现了身临其境的观影享受。
影片多处情节中的声源是来自于角色的头顶上,比如,徐瑞宁接诊任晓妍之前听到楼上有装修声、任晓妍幻觉中天花板上传来弹珠声、治疗室天花板上下落的雨声……在全景声的设置下,能够让观众在影院中清晰地听到“来自于头顶的声音”,体验这种角色内心的具象化恐惧,形成前所未有的惊悚快感,也使整个观影空间变得更加立体,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声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本片中音效的细节化处理,也是此前国产悬疑电影所不能比拟的。徐瑞宁听到的治疗室楼上的装修声显然不是写实的,稍纵即逝的装修声很容易被忽视,但当情节发生意外反转后,会发现“装修声”为“徐瑞宁才是被治疗者”这一真相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是负疚到自残地步的徐瑞宁无法言说的幻觉,更重要的是,其后,任晓妍自称能看到“鬼”并听到天花板上传来的弹珠声,遭到徐瑞宁的否定。弹珠声、装修声有内在的关联,当徐瑞宁否定任晓妍的幻觉时,殊不知自己已经陷入了不自知的幻觉里。“装修声”参与到叙事中,成为很重要的剧作元素。
回忆中的任晓妍夜晚睡觉时听到的弹珠掉落声,声音的空间感、层次感很强,声音由小到大、由清晰微弱到模糊增强,这是任晓妍不为人知的内心的一次主观化声音设计,音效是恐惧的,但任晓妍的内心没有恐惧感,弹珠滚动声一点点加强恰是她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在增强,是她对接近死去已久的恋人的渴望与期待。
三、结语
影片《催眠大师》彰显的是主创人员对观众极具诚意的尊重,是一次回归到商业电影本体的精心制作,年轻的80后导演陈正道善于从好莱坞等成熟类型片中吸取元素与灵感, 对自身进行准确判断与定位,着重于类型电影的创作,同时,他也有着极强的对电影艺术表现与商业创意的平衡与把握能力,《催眠大师》从剧作的精妙构思到视听技巧的完美呈现,给了今天国内诸多电影导演以启示。
作者简介:
韩起英(1971-),女,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