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雪
【摘 要】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两者互相依存,相互完善,相互促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形势下,法治教育在高校实施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境。因此,积极探索法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法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17-01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将法治教育常态化,应建立以教育对象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大学生,因此在高校实施法治教育常态化具有主客观条件。
一、法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法治教育提供认知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即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大学生只有在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教育后才能对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政治认同,在此基础上才能对社会主义法律产生认同感,从而接受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内容,更好地做到知法、守法、护法和用法。
(二)法治教育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容。依法治国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相应进行内容的调整。例如,为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形势与政策》教材的内容也应该发生相应变化,需要补充新的知识。
(三)高校思想教育与法治教育紧密联系,相互渗透。法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一致,法治教育目的是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秩序、工作秩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推动社会新道德规范的形成,又为法治教育“铺路搭桥”,为同学们学法、知法、懂法、护法奠定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法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遇困境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由此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法治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导致这种结果具有主客观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法律知识欠缺。校园是一个相对比较和平的环境,长期处于这种安定环境下大学生就会慢慢失去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另外,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违反道德,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导致这种行为是法治教育缺失的后果。
(二)学校重视道德教育,忽视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误认为是单纯的法律知识的教育。认为高校法治教育就是法律知识的灌输和引导,在制定方针政策时将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法制观念的培养,因此,达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三)法治教育形式单一,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不广。法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中仅仅是停留在课堂教育上,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上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来讲授法律,讲解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另外,知识覆盖面不广、力度不强,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有待改进。
三、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大学生的兴趣所在,增强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信心,从而达到高校法治教育的目的。展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实践课堂,观摩法庭庭审程序,养成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从而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二)注重校园法制精神文化建设。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将法治精神建设与道德精神建设并重并纳入到治校理念中。例如学校团委牵头组织开展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法庭优秀者获得奖励;法律专业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成立法律协会带动其他专业学生自愿加入该组织。将法律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相结合,达到感染人,鼓舞人的作用,从而达到法治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法律氛围,是增强校园法制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
(三)提高法治教育师资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能力素质。由于法治教育内容大多数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讲授,其中大部分教师都不是学习法律科班出身,没有受到过系统法律知识培训,在讲解的过程中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学生接受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因此,为解决这一困境,学校应该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到法律专业接受系统培训,或者法律部分的知识讲解应该聘请法律专业教师。
总之,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的必要素质,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国依法治国理念能否根植于社会中,要依靠大学生去践行和引导。因此,将法治教育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康.新时期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与途径研究[J].学理论,2015(2).
[2]林雪楠,高军.高校法治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3).
[3]王俊杰.高校法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韶关学院学报,2014(3).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河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SZY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