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导基础》应用型课程改革探究

2017-02-05 14:11范钰
戏剧之家 2017年1期
关键词:项目应用型实践

范钰

【摘 要】《电视编导基础》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传媒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本文从课程现状、改革原因、改革思路三方面对应用型课程改革进行探究与思考。

【关键词】应用型;项目;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07-02

《电视编导基础》是一门广播电视应用学科专业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理论的概述和实践的总结。要想制作出合格的电视节目,不论是新闻节目,还是电视专题片,或是拍摄一条广告,都需要编导从前期的策划、中期的拍摄到后期的制作等进行指导、监督、参与,是需要创意、拍摄、剪辑等综合技能的,因此也就决定了本科课程的复杂性,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具有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也就决定了在本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需要对课程进行应用型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从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上都需要进行改革,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方案的要求,同时也适应市场化的需求。

本文将从《电视编导基础》课程现状、改革原因、改革方案等,对《电视编导基础》课程改革做探究。

一、《电视编导基础》课程现状

(一)实训内容简单,流于形式。在以往的《电视编导基础》课中,实训的安排比较流于形式,与学生实际不能很好接轨,实训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较低。课堂教学还是遵循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实训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能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实训中很难做到自主探究,只是单纯地完成实训任务,缺乏自主性。

(三)教学评价方式有偏差。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还是以试卷评价为主,考察的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却没有一个很好地考察标准与体系。

二、《电视编导基础》课程改革原因

《电视编导基础》是影视编导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编导意识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不是要学生基本具备独立策划和制作一般性电视节目的能力,而是要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应用型课程改革就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要“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究其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应用型课程改革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到十三五规划中要求“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指出要“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从国家教育发展形式来看,应用型课程改革是必然趋势。

(二)应用型课程改革是地方型院校发展、立足之本。地方型院校是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立的,高校要立足就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就要适应市场对于人才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需要兼具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应用型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要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是高校发展的必然之路。

(三)应用型课程改革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法宝。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兴趣不大,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时,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明显不足,但是通过授课也发现90后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对于实践型课程有很大的兴趣,应用型课程改革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的。同时课程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也是有积极效果的,适应社会创新性人才的发展需求。

三、《电视编导基础》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根据应用型课程改革的需要,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之前的授课经验,笔者认为,在进行《电视编导基础》课程改革的时候,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依托,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改革原则。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一)制定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人才需要的课程标准。应用型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动手能力强,根据课程需要、社会需要制作出各类节目。

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及授课计划时,要结合市场需求、学生实际情况来修订教学大纲、制定实践环节,具体到《电视编导基础》这门课程时增加实训的比例,把实训内容分解到课堂小训练、实际拍摄制作中去,以市场化的需求、专业化的标准来制定、实施课程标准,努力从大方向上把握应用型课程改革的指导性。

(二)打破课本常规,按照应用型课程要求设置教学模块。根据课程内容的具体可操作度以及就业的需求,重点讲解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意与编导、电视专题片的创意与编导、电视剧的创意与编导以及电视广告的创意与编导四个大板块。

这四大板块可操作性较强,是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经常会碰到的节目类型;要在这四大板块上着重安排实训课程,让学生多学、多做。

(三)以项目为依托,以任务为驱动设计教学过程。在传统的授课中,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在应用型课程改革之下,要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改变授课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电视编导基础》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应用型课程改革之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化章节为项目,设置项目,依据章节内容设置不同任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完成任务,从任务中掌握理论知识,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更进一步掌握理论。

在学期开始就划分小组,每组6-8人,每人在不同的任务情境、项目下需要担任不同的角色(如摄影、剪辑、导演等),各小组从最初的策划,到拍摄,再到后期的包装、制作,完整地制作出一期电视节目。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能让学生在不同岗位上锻炼自己,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将每次的任务划入考核范围之内,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做好任务,以最后提交的作品为依据,进行考核、评比,优秀的作品也推荐参赛。这种做法一方面是促使学生完成任务;另外一方面是激励,对于好的作品进行鼓励,并推荐参赛,对学生是一种肯定,对调动学生参与任务的积极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建立多种方式混合的评价机制。在以往对大学生的学期考核中,学生的最终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平时成绩1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70%。占考核分数大部分的期末成绩基本上也是卷面考试,考察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应用型课程改革之下,评价机制的改革也是刻不容缓的。根据课程需要,设置小组讨论发言、个人发言、小组项目等环节,将这些都纳入到考核当中,既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实践能力等进行考察。

《电视编导基础》应用型课程改革,是在遵循市场化需求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将项目式教学、任务式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中,这不仅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也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再提升与掌握,更是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有积极推动作用。高校应用型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需要继续进行有益的探索与思考。

参考文献:

[1]孟群.电视节目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高丽静,李凡.实践教育: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J].江苏大学学报,2004,(3).

[3]胡泊.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研究[J].新闻天地,2010,(4).

[4]陈一凡.浅谈新形势下电视节目编导综合素质[J].今传媒,2013,(1).

猜你喜欢
项目应用型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