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牛宏旭,武冰松
(石家庄学院美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
茶元素与美术创作元素的融合策略探究
刘丽,牛宏旭,武冰松
(石家庄学院美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
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其文化内涵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古代文人以茶入画,绘制了大量与茶元素有关的画作,将茶元素与美术创作完美融合。随着历史发展,抹茶拉花艺术和茶画艺术走进大众视野,以茶元素为载体的美术创作赋予了茶文化新的审美意趣,也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本文拟从茶元素在传统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入手,探索新时代茶元素与美术创作元素的融合的可能性与融合策略。
茶元素;美术创作;创新思维;融合策略
琴棋书画,诗酒茶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将饮茶当做人生雅事之一,为了丰富茶元素的内涵,以茶入诗、以茶入画、以茶入舞比比皆是,充分体现了大众对茶文化的喜爱和审美意趣。从唐至清,历代中国绘画大师将茶元素融入到美术创作中,极大的丰富了茶文化的艺术表现,也对现代茶元素与美术创作元素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茶文化与美术艺术相结合,为大众带来了崭新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意趣。
古代文人相聚清谈,通常饮茶以表风雅,唐宋时期,饮茶成为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的流行风尚,这一常见的生活方式也经常被当做素材绘制成画。据文献记载,唐以后出现了众多表现茶文化的古典绘画。
1.1 唐朝茶画图
最早出现茶元素的《宫乐图》(又名《会茗图》)中就描写了唐朝仕女聚会饮茶的情景,唐代之后,饮茶风尚开始盛行,并将茶道与风雅之道向融合,在物质享受中感受文化气息。《宫乐图》中,12名体态丰满的唐朝妇女或坐或立,以丝竹之乐伴饮茶之雅,绘画者通过仕女慵懒的体态线条充分说明了通过饮茶获得的美好感受。与《宫乐图》相似,唐周昉的《调琴啜茗图卷》也以杨超贵族妇女为主要绘画对象,图中的三名贵族妇女一个弹琴,另两个手执茶碗作倾听状,虽然不是以茶元素为主要绘画对象,但也侧面反映了唐朝贵族的优雅生活。与绘画对象表现为女子不同,唐朝书画大师阎立本的《萧冀赚兰亭图》中的绘画对象为男子,图中两僧与萧冀作交谈状,左下角则有两名仆役煮茶,这幅画中充分说明了古代文人清谈时喜以清茶佐之,并形象生动的绘制了唐朝茶器茶具,为后代考证提供依据。
1.2 宋朝茶画图
茶文化发展到宋朝,受到了皇宫贵族的极致推崇,史料记载,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这样点评茶香:“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要须蒸及熟而压之,及干而研,研细而造,则和美具足,入盏则馨香四达,秋爽洒然。或蒸气如桃仁夹杂,则其气酸烈而恶。”[1],经常召集文人雅客汇聚一堂品茶为乐,宋徽宗在《文会图》中就用画笔记载了当时的盛景:约有十余人围坐方桌旁,边有侍童温酒煮茶,线条简约传神,用写实派笔触寥寥数笔将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与《文会图》的热闹富丽场景不同,南宋刘松年的《卢仝烹茶图》则表达出了静谧清幽的意境:庐房内有一学士跪坐烹茶,扭头与樵夫交谈,整幅图树林占据一半图纸,所营造的宁静氛围与茶道精神相契合。宋朝钱选也绘制过一副《卢仝烹茶图》,但相较刘松年的图画色彩鲜艳,运用了红色、黄色、绿色等色彩表达出了与刘松年图画截然相反的意境。
1.3 辽代至清朝茶画图
辽代由于地处偏北,辽人多以饮茶驱寒,宫廷在重大节日时,还以茶祭祀祖宗天地:“皇帝皇后六拜、在位者皆下拜。皇帝皇后复位坐,命中丞奉茶果饼饵各二器,奠于天神地祗位。”[2],可见饮茶活动在辽代司空见惯。辽代壁画《茶作坊图》中就详细描绘了茶的制作过程:图中五人从挑选茶叶到炒制,再到碾茶、分茶,让后人对辽代茶叶的制作过程及器具有了初步了解。在元代墓壁图《茶道图》中,画着通过色彩的运用和生动的笔触形象再现了元代饮茶场景:图中一男三女分别托盘、注水、煮茶,还绘制了放置茶叶的小罐、喝茶的茶盏等等。及至明朝,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卷》真实再现了以茶会友、饮茶赋诗的情景:画中有山有木有庭,画家与朋友姿态放松饮茶赋诗作乐,充分体现除饮茶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了清朝,文人崇尚闲适的生活情趣,这种人生态度也反映在画作之中,清钱惠安的《烹茶洗砚图》中,一男子池中洗烟,一小童对炉烹茶,营造了祥和安宁的氛围。
从唐朝到清朝有关茶元素的绘画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茶画中,茶元素一直是以陪衬的角色出现,画家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主要描绘对象还是以人物为主,茶元素在其中只起到烘托热闹场景或者营造清幽意境的功能。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的茶文化已经开始涉足多个产业领域,与舞蹈、建筑、服装、体育等等领域相结合,茶元素与美术创作元素的融合也逐渐成为可能。
2.1 传统茶文化艺术价值的传承
中国的茶文化发展距今已有四五千年历史,流传到今天,虽然大部分普通人日常都会喝茶,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并没有得到传承发展。以茶道精神为例,日本茶道在国际上享有比中国茶道更广为人知的盛名,日本茶道艺术将美的理念发扬到了极致,也将茶文化的精神贯穿于日常的生活当中。而伴随着华夏发展,茶始终以旁观者的姿态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生活、风俗、民情以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可能藏于诗里,亦可能匿于画中。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许多人的广泛关注,茶文化中蕴含的“和敬怡真”精神承载的修身养性、中庸平和、美律俭德等优秀传统品质值得我们用各种方式来对茶文化价值进行传承。
2.2 新时代美术绘画理念的思维创新
从唐朝开始,我国就不断地向亚洲、欧洲国家输出茶叶,输送茶文化,茶叶、瓷器、丝绸俨然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西方文明思潮开始让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产生迷茫,茶文化在国内已经趋于老龄化发展态势,自古以来的“茶米油盐酱醋茶”中的茶文化角色开始渐渐缺失。为破除茶代表的传统、落后、守旧观念,赋予茶元素在当今社会更多的展现可能,中国传统茶元素应该创新艺术理念思维,继承茶元素在古代绘画中的表现功能,以茶为载体,将传统茶元素的文化价值与现代美术创作相结合,打破传统单一绘制茶画的理念,在各种迎合年轻人思维的生活方式中将茶元素与美术创作巧妙融合,让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崭新生命力。
茶文化发展到今天,不仅传承了自古以来我国赋予茶叶的精神文化内涵,还以创新的思维艺术将茶元素与各种文化载体相结合,在现代美术背景下,茶文化也是不断地吸收优秀古代文化与外来文化,加以融会应用,拓展茶元素的发展载体。
3.1 抹茶拉花艺术
抹茶技艺早于隋唐时期即以产生,唐代诗人卢仝曾赞叹抹茶“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3],中国古代时期,茶道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活动,人们在喝茶时,不仅注重茶汤的口味,还要在茶汤上绘制图案加以观赏,北宋陶榖《清异录》中曾经记载:“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者,茶匠通神之艺也。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并点四瓯,共一绝句,泛乎汤表。小小物类,唾手办耳。”[4],讲述了一个名为沙门福的和尚可以在茶汤上幻化出诗句,由此可见,抹茶拉花艺术在古代早已风靡,古人已经开始有将茶元素与美术创作相结合的审美意识。除此之外,古人还能通过泡制茶汤的技艺在茶汤上幻出山水鸟兽:“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4]。现代抹茶拉花艺术也应该学习中国古代技艺,将美术创作出的各种图案绘制通过泡茶技艺,将细碎茶末变幻出各种造型,以茶元素为载体,创新绘画思维,加强茶元素在传统美术装作中的应用,但与古代幻化山水花鸟不同,现代的抹茶创作基本是以人物、动物、花朵为主题进行美术创作。
3.2 以茶作画—茶画艺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茶元素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开始不仅仅拘泥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微小体现,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茶画艺术。自古以来,茶叶的主要功能就是饮用,而今天人们善于运用各种创新思维,或将茶叶碾成碎末效仿沙画作画,或将茶叶制成茶包按照泡制茶包颜色的清浅浓重排列作画,或将茶渣融入黏胶作画,创新了以茶入画的思维。
沙画自西方传入我国之后,其美术创作方式已经得到了大众认可,而茶叶由于自身重量且易打磨成碎渣,可以效仿沙画的绘图方式,以茶叶为作图工具,在透明玻璃上进行美术创作。茶包通过泡制之后,其颜色会由白色变深,作画者可以控制泡茶时间的长短来取得颜色深浅不一的茶包,类似中国水墨画的风格排序作画。而以茶渣融入黏胶则是借鉴了麦秆画的方式,在白纸上用茶渣堆出各种形状然后粘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图案,巧妙构思,运用茶元素绘制图案。
总而言之,自古以来,茶文化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从纯粹的感官享受到精神上的升华,茶元素的载体也一直在不断地扩大。为了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就必须不断地创新茶元素的艺术价值,利用新时代美术创作的新思维,传承中国传统抹茶技艺,学习西方以物作画的方式,将茶元素与美术创作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推动茶文化在国内外不断发展进步。
[1](北宋)赵佶.大观茶论[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
[2](元)点校本二十四史·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
[3]管士光编.唐诗宋词精选[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
[4](宋)陶榖.清异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车琳.传统茶元素在现代绘画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7):343-344.
刘丽(1975-),女,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国画专业教学研究。牛宏旭(1977-),男,山东泗水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动画。武冰松(1986-),女,河北藁城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