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卫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茶风西行渐进
——论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
刘振卫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随着华裔美国文学的兴起,许多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茶文化。正是因为茶风的漂洋过海,使得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既传承东方文学,又表达思念故土之情,并且还渗透着浓郁的方言特色。这些独特的茶文化正是因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作者华人社会身份的认同感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内化的结果。正是由于茶风的西行渐进,促进了中美文化的融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对于当代中国也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华裔;美国文学;茶文化
中国是最早的种茶、饮茶的国家,所以便就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茶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饮品。它体现着中国人的修养和品格,代表着中国典型的内敛冲淡的性格。中国的茶是清淡而回味的,有着相当考究的饮茶艺术。在中国,茶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和文化。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文士饮茶是一种雅趣,只有雅士才懂得饮茶。”[1]这足以证明茶在中国是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存在的。当然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也历史悠久,《诗经·谷风》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2]中国的茶文化在文学作品中作为一种重要的题材,在中国漫长的文学史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诗经》开始,正式进入了文学视野。到了两晋出现了《茶赋》,“茶”成为了文化象征。时至唐朝,茶文学在体式和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实现了大繁荣。宋朝的茶文学在体裁上有了开拓,出现了茶词,成为中国古代茶文学的巅峰。到了元明清,由于政治制度和时代潮流的影响,中国茶文学走向了衰亡。但是,也正是茶文化的式微,茶风开始随着华裔美国人漂洋过海,成为华裔美国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中西方的饮茶习惯的不同,便造就出不同的茶文化。在英国,他们日常饮茶更注重的是口感和口味,所以一般他们的茶都不是单独饮用,而是加入牛奶。这与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一面。在饮茶习惯上,中国的茶是待客的无上良品,是对客人最大的款待。主人与朋友之间有茶香相伴,畅所欲言,能够起到修身养性的功效。英国的茶是与茶点相联系的,他们有着固定的茶休,饮茶已经成为他们人际交往一项重要的生活方式。美国相比于英国又有所不同,他们的茶多为袋装,极少有散装茶叶,另外他们的茶喜欢加冰,制成冰茶。这与中西之间都有所差异。所以其实中国茶文化的西行是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出现在西方世界的,而呈现在华裔文学之中,便具有了强烈的独特性。
茶,在元朝由马可波罗传入欧洲,便有了最初的西方的茶文化。由此看来,西方的“茶”是舶来品,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可见,西方世界对茶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并形成了西方式的茶文化。
然而,随着一大批华人移居美国,兴起华裔美国文学,中国正统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进而在美国迅速传播。
在华裔美国文学漫长的发展史中,与茶息息相关的有两部作品。一部是朱路易所著的《吃碗茶》,另一部是布鲁斯·爱德华·何的《茶壶烈酒》。这两部作品都是以茶为小说题目,有着强烈的茶文化的表达。
茶文化作为一种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不同的解释和理解。在华裔美国文学中,因为作者身份的特殊,其作品中的茶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意义。
1.1 传承东方文学
在《吃碗茶》和《茶壶烈酒》中,显示出更多的不是典型美国文学的感觉。因为加入茶文化,使得整部作品充满着浓浓的东方色彩。在《吃碗茶》中,茶几乎充当了剧情发展的线索,从初见岳父时第一杯芬芳沁人的茉莉花茶,就已经迥异于美国传统文学的咖啡和可可饮料,是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上讲述的中国故事。小说不但在作品内容上有着标准性的中国符号,结构上也与中国的传统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事有着类似于“三言二拍”的传奇性,也有男女爱情的缠绵纠葛,存在明显的中国特色。东方文学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朦胧而传奇的文学传统都在这些小说中集中体现。《吃碗茶》中的男主角王宾来是因为茶加深了与女友的感情,甚至也正是因为此,二人才能真正跨入到婚姻大门。《水浒传》有“草蛇灰线,伏行千里”式的写法,华裔美国作家对此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运用。正是因为茶文化的引入,华裔美国文学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学传承下来,并在远隔大海的异乡彼岸讲述着属于中国的独特故事。
1.2 思念故国家园
作为华裔美国文学作家,都拥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异乡人。他们有的是祖籍在中国,或者是大陆移民,但不论怎样,都离开了养育他们的那一片热土。无论是《唉咿》的作者赵健秀,还是创作《女勇士》的汤婷婷,都有着强烈的对中国故乡的思念的表达。在朱路易所著的小说《吃碗茶》更是通过茶文化表达主人公以及作者对中国的思念。茶在小说中是一条重要的线索,是茶将主人公王宾来的亲情、爱情、友情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达到了串联整部小说的作用。在《吃碗茶》中茶成为了小说人物睹物思人的有效媒介。显然,茶已经从物质层面飞越到精神层次,代表着中国人温良冲淡的个性,而这种个性也是区别于美国人的个性。正是基于这些差异性,茶文化成为华裔美国作家纾解故土情思的集中体现,并且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1.3 渗透乡土语言
在华裔美国文学出现过茶符号的作品中,有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小说中掺杂着各种形式丰富的方言俚语。这样的处理也是基于作者最大限度地还原他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将茶文化写得更加地道丰富。如《吃碗茶》作者就是用了大量中国的俗语和方言。比如“桃花运”、“绿帽子”以及中国传统小说《金瓶梅》等的使用。这样的处理使得华裔美国文学中的茶文化显得更加地道厚重,如同贴着地面存在。此外,在其他涉及到茶文化的小说中,也会出现大量的方言,这样就会让读者阅读起来更有代入感,使得茶文化能够唤起更多读者对故土家园的思念之情,有着深刻的意义。
2.1 东西文化存在差异
华裔美国文学中的茶文化之所以不同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在《喜福会》中有着对中国孝文化的阐释,显然与中国的传统的《孝经》是相背离的。在中国的传统孝文化中,有“孟宗泣竹”、“卧冰求鲤”,当然也有在现在看来愚孝的“郭巨埋儿”,这些中国传统的孝道在中国依然产生着巨大影响。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华裔作家在对诸如茶文化、孝文化进行处理时,会充分考虑文学的现实土壤。所以正是因为中国与美国的文化土壤的差异性,便造成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茶文化也有着明显的美国化倾向,甚至更多地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
2.2 华人社会身份认同
在华裔美国文学之所以出现茶文化,与华裔作家的社会认同密切相关。华裔美国文学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始阶段,大致是从1890年到1950年。这段时间移居美国的华人受到严重的民族歧视,他们为了找回民族自豪感,便开始了最初的写作。第二阶段是从1950年到1970年,这一阶段还是为了找回身份认同,但是较之开始时已经开始减弱。第三阶段是1970年之后,华裔美国文学进入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如《女勇士》、《喜福会》等经典作品,并且体现出了鲜明的华裔作家的特色。从华裔美国文学的大致发展可以看出华裔文学带着强烈的华人身份认同,所以像茶文化这种具有中国精神的素材便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华裔美国文学的视野之中,成为华裔美国文学不可分割的部分。
2.3 中国传统文化内化
尽管许多华裔作家在美国已经相当长的时间,甚至思想上已经是真正的美国人。但是大凡华裔作家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盘根错节的联系。像陆羽所著的《茶经》等作品早已经内化在他们的血脉中,逐渐成为创造时的集体潜意识。华裔美国文学之所以会出现“鬼”、“茶”等意象,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化。这种内化是在作者创作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的重要途径。如汤亭亭《女勇士》中对神话的重新诠释,这是带有鲜明的内化的中国传统。但是正是因为作者没有接触过真正的传统文化,所以便成为了独特的中国文化。
3.1 促进中美文化融合
在美国,想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便是在文学中集中体现。首先,这是华裔作家表达民族自豪感的策略,如汤亭亭的《女勇士》抒写了许多的中国神话,其目的便是让当地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并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美国人。作者汤亭亭在讲述小说时,已经不自觉地促进了中美文化的相互融合。另一方面,要让更多的美国读者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将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在美国传播,所以在书写中国符号时就将中美文化进行了有机融合,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3.2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梦的伟大引领下,中国的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国文化也在不断地向世界传播。作为在美国重要的华裔创作,其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也起到了很好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这不仅对当代中美文学的发展有着非常现实的作用,同时对研究中美文化也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更是作品所处社会的缩影。”[3]所以存在于华裔美国文学中的茶文化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华裔美国文学还在持续健康地发展,茶文化作为中国符号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知道,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缩影。茶风从古老的中国大地,也漂洋过海,在美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成为华裔美国文学中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不论对于中国和美国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1]陶宗仪.说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4252.
[2]余冠英.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36.
[3]陈默.英美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发展与建构和谐社会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2—124.
刘振卫(1981-),男,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