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继明
(甘肃省临夏县畜牧局 甘肃 临夏 731800)
羊肠毒血症的诊治
韩继明
(甘肃省临夏县畜牧局 甘肃 临夏 731800)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病羊死后肾组织软化,又被称作“软肾病”。此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春末夏初发病较多,常突然发病,病程短,死亡快,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的威胁。
2017年3月18日,王某的养殖场从外地引进了230只10~12周的小尾寒羊,膘情良好,精神、食欲俱佳。引进3天后,羊群中有异常的现象出现,有的羊精神不振,没有食欲,以为是长途运输引起的应激造成的,于是在饮水中加入电解质、多维饮水,并用土霉素等抗菌素进行治疗,但是不仅病情没有好转,反而病羊的数量增多,1周后,先后有72只发病,其中48只死亡,发病率达31.3%,病死率高达66.7%。
2.1 临床症状。有的病羊突然发病,神经兴奋,先跳跃后倒地,四肢强烈划动,肌肉震颤,眼球转动,爱磨牙,口水多,头颈抽缩,很快死亡,一般病程为2~4 h。也有的病程稍长,病羊步态不稳,表现为异食癖,啃食泥土、石块等,头后仰或者歪向一侧,做转圈运动;也有的感觉过敏,流涎,上下颌“咯咯”作响,角膜反射消失,继则昏迷。病羊一般体温没有明显的变化,常腹泻,粪便为绿色糊状,昏迷中死去。
2.2 剖检变化。对病死羊剖检发现,突然死亡的,常没有明显的变化,死后尸体很快腐烂。肾脏表面充血,实质脆软,呈软泥状。真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出血,又俗称为“血肠子”。心包积液,肺充血、水肿,胸腺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
2.3 实验室检测
2.3.1 镜检。对有明显特征的病死羊进行解剖,采集肾脏、淋巴结或小肠内容物作为病料,制成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然后放在显微镜下检查,可以发现大量的革兰氏阳性菌,单个或者成双存在,两端钝圆。
2.3.2 毒素检查法。取病死羊的肠内容物50 ml左右,然后用1~3倍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然后以3 000转/min的速度离心5 min,然后取上清液,再用赛氏滤器过滤,直至滤液清澈。然后取0.2 ml给小白鼠接种,小白鼠在几分钟内死亡,说明里面有毒素存在。然后用A、B、D型魏氏梭菌的抗血清与所制备的肠毒素进行中和试验,确定引起发病的病原微生物为D型魏氏梭菌所产生的毒素。
通过对以上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确诊该羊群所患的疾病为D型魏氏梭菌引起肠毒血症。
3.1 首先要把病羊隔离,单独饲养,进行对症治疗。病死羊以及污染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病羊所在的圈舍以及污染的用具都要用0.5%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进行消毒处理。
3.2 急性病例常常来不及治疗,就死亡了,病程稍长的,可以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症状结合强心、镇静、解毒等配合治疗。如用磺胺间甲氧嘧啶5~10 ml肌肉注射,同时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200~300 ml,并添加2 ml的25%的维生素C、0.3 ml的1%的地塞米松注射液和5 ml的10%安钠咖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连用5 d,有一定的疗效。病情较轻的,可以给大羊灌服10%的石灰水200 ml,小羊50~80 ml,也有效果。
3.3 对未发病的的健康羊只用三联菌苗(羊肠毒血症、羊快疫、羊猝狙)进行紧急接种,并服用中药方剂配合预防,如用苍术10 g、大黄10 g、贯仲5 g、龙胆草5 g、玉片3 g、甘草10 g、雄黄1.5 g(另包),将前六味药加水煎汤,然后加雄黄,每只大羊服用1剂,灌药后加服一些食用植物油。此中药方剂不仅有预防作用,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4.1 羊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此菌可以产生外毒素,现在已经知道的有A、B、C、D、E、F六种类型,其中引起羊发病的是D型,其产生的毒素毒性强烈,具有坏死、溶血、致死的作用。此菌在土壤和污水中长期存在,羊因为采食了被污染的草料或水而导致病菌进入消化道,其中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小部分存活进入肠道。正常的情况下,毒素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如因饲料突然改变,瘤胃内容物的pH值降到4.0,此菌就可以迅速繁殖产生毒素,毒素被吸收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毒血症,发生休克、死亡。
4.2 在牧区,此病多发生在春末夏初青草萌发或者秋季结籽的时候,在农区,多发生在收菜的季节,吃了菜根、菜叶或谷类而发病。此病多散发,很少引起地方性流行。王某的养羊场之所以引起发病,是因为环境改变,饲料的更换,尤其是高蛋白的精料饲喂量过多,导致胃内的酸度降低,病菌滋生而发病。
4.3 在羊肠毒血症的常发地区,可以注射羊肠毒血症、羊快疫、羊猝狙三联菌苗来预防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