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伟民杨永强王海波
(1确山县乐山林场 河南 确山 463200;2河南瑞源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 许昌 461000)
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防治
赫伟民1杨永强1王海波2
(1确山县乐山林场 河南 确山 463200;2河南瑞源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 许昌 461000)
马尾松毛虫以幼虫取食松针,大发生时针叶常被吃光,轻者影响松林生长,重者造成松树枯死。本文通过对马尾松毛虫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的详细介绍,总结了该虫的防治措施。
马尾松毛虫;生态习性;防治措施
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害虫,分布范围广,安徽、河南、陕西、四川、云南等省(区)都有分布。主要危害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黑松等。此外,马尾松毛虫危害后容易招引松墨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松白星象等蛀干害虫的入侵,造成松树大面积死亡。
成虫体色变化很大,有灰白、灰褐、黄褐、茶褐等;雌蛾体色比雄蛾浅;雄蛾翅展36~53 mm,雌蛾翅展60~70 mm;头小,下唇须突出,复眼黄绿色;雌蛾触角栉齿状,雄蛾触角羽状;前翅较宽,外缘呈弧形弓出,翅上有3~4条不很明显的横条纹,沿外横线的黑褐斑列内侧为淡褐色;后翅三角形,无斑纹。卵椭圆形,长约1.5 mm,宽约1.1 mm,初产时淡红或黄红色,近孵化时为紫褐色;卵面光滑无保护物,在针叶上呈串状排列。幼虫体长60~80 mm,深灰色,各节背面有橙红色或灰白色的不规则斑纹;背面有暗绿色宽纵带,两侧灰白色,第2、3节背面簇生兰黑色刚毛,腹面淡黄色。蛹长22~37 mm,纺锤形,栗褐或棕褐色,密布黄色绒毛。臀棘细长,黄褐色,末端卷曲呈钩。茧长30~46 mm,椭圆形,灰白色。羽化前呈污褐色,表面覆有稀疏毒毛。
河南地区每年发生2~3代,以3~4龄幼虫在树干树皮裂缝中或地被物和石砾下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开始上树取食,4月中下旬危害最为严重,5月下旬~6月中旬幼虫孵化,7月上旬幼虫老熟,7月下旬~8月中旬成虫羽化产卵,10月中旬进入树下翘皮缝内越冬。
幼虫结茧场所有树冠针叶丛中、树皮裂缝间、灌木上及地被物中。卵产于松针或小枝上,聚集成块,每个卵块一般有300~400粒卵。在林缘或林中松树稀疏的地方卵块密度较大,因为林缘树木生长健壮,针叶茂密,通风良好。针叶被害80%以上的松林,成虫一般很少在林内产卵,往往迁飞到附近针叶完好的松林去产卵。卵孵化前变为茶褐色或紫褐色。卵的孵化比较整齐,一个卵块可在2~3 d内孵化完毕。孵化多从清晨开始,以上午9:00~11:00时最盛。初孵幼虫有嚼食卵壳的习性,然后在附近的针叶上群集取食。1、2龄幼虫受到惊扰吐丝下垂并可借风传播。3、4龄幼虫分散为害,遇惊即弹跳掉落。5、6龄幼虫有迁移习性,在松林被害严重时,常可见到大量的老熟幼虫在地面爬行,遇惊即抬起头部,以示抵抗。幼虫的食叶量较大,尤其是6龄幼虫的食叶量最大。
成虫羽化、交尾、产卵都在夜间进行。成虫快羽化时蛹壳呈栗褐或茶褐色,坚硬,各节伸长。成虫脱离蛹壳后约半小时即可飞翔。羽化时间以傍晚8:00~11:00时最盛。雄蛾羽化盛期比雌蛾早,交尾时刻多在羽化当夜,也有在次日晚间。交尾后次日晚即可产卵,产卵量200~300粒。成虫扩散迁飞距离一般在300 m以内。成虫迁飞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风向、风速对成虫迁飞方向及距离有一定影响。此外,地形、地势及食虫鸟类的数量等也对成虫迁飞有一定的影响。
马尾松毛虫天敌在卵期主要有赤眼蜂、黑卵蜂,幼虫期有红头小茧蜂、两色瘦姬蜂,在幼虫和蛹期有姬峰、寄蝇和螳螂、胡蜂、食虫鸟等捕食性天敌,以及真菌(白僵菌)、细菌(松毛虫杆菌等)、病毒的寄生。
3.1 营林措施。合理密植,疏林补密,适当修枝,防止强度采伐,新造林要加强经营管理,促进林木健康生长,营造有利于天敌而不利松毛虫的森林环境。
3.2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食虫鸟类等防治松毛虫。如白僵菌粉剂、青虫菌或苏云金杆菌制剂。另外,在松毛虫卵期释放赤眼蜂、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等效果良好。
3.3 化学防治。主要做好松毛虫的越冬代防治,因为松毛虫在越冬前后的抗药性最差,是一年之中药剂防治最有效的时期,常用药剂有50%马拉硫磷乳剂或90%晶体敌百虫2 000倍液等。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森林昆虫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2]山东省林业学校.森林昆虫学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
[3]北京林学院.森林昆虫学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