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于亚博
去产能,河北怎么干
——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刘万玲
本刊记者 于亚博
记者: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列为2016年五大任务之首。一年来,河北省作为工业大省,钢铁大省,是如何进行去产能工作的?
刘万玲:河北去产能的主要做法。一是率先启动化解过剩产能。从2011年开始,在国家没有明确要求、钢铁市场形势较好的情况下,河北就开启了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进程。2013年谋划实施“6643”计划,并与国家签订了责任书,成为首个与国家签订去产能责任书的省份。2014年国家批复《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后,在进一步加大钢铁产能压减力度的同时,整合重组、优化布局、转型升级、国际产能合作等工作同步展开。
二是全面开展去产能攻坚战。强化目标责任,将完成情况纳入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了依法监管和行政问责措施,对2013~2015年列入压减计划的21家企业封停的21座高炉、19座转炉逐个进行检查,均未发现复产情况。在落后产能已基本淘汰的情况下,率先提高高炉、转炉淘汰标准,对能耗电耗不达标企业实施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对污染物超标或超总量排放企业征收惩罚性排污费。2016年开展两次化解过剩产能集中行动,关停拆除高炉、转炉各9座,涉及炼铁产能462万吨、炼钢产能546万吨。
三是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已初步完成国有钢铁企业整合重组,还将32家民营钢铁企业整合为5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钢铁精品化战略,高铁用钢、汽车用钢、造船用钢等高端产品成为企业利润重要增长点,高附加值钢材比例接近40%。鼓励钢铁企业大力发展非钢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钢铁深加工和相关服务业,妥善安置去产能富余职工。
四是不断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河北省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优势产能国际合作。目前,河北境外已建成、在建和筹建的钢铁产能895万吨。
记者:当前去产能面临着哪些困难和问题?
刘万玲:需要指出的是,河北虽然去产能力度很大,但生铁和粗钢产量波动不大,2011~2015年基本维持在1.6亿~1.9亿吨之间。特别是今年以来受价格上涨的影响,河北钢铁产量出现了明显回升。这种情况说明河北原有产能存量较大,尚未“伤筋动骨”,去产能任重而道远。
一是任务重。“十三五”期间河北省钢铁将承担全国1/3的压减任务。按照国务院关于煤炭、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指导意见,“十三五”期间,全国要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同期,河北省共需压减炼铁产能4989万吨、炼钢4913万吨,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将分别控制在2亿吨、2亿重量箱左右。今后五年要退出煤矿123处、产能5103万吨,退出的矿点和产能数分别占河北现有总数的62%和42%,这个比例在全国是比较高的,压减任务非常艰巨。目前的压减主要是依靠政府下达任务的方式,由于政府管得了国企控不了民企,管得了目标控不了市场,压减的难度很大。特别是民营钢铁企业的绝大部分钢企仍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在建设手续合法、符合国家产业、环保、能耗等政策标准的情况下,要求企业拆除设备,停止生产,无论是从法理上,还是从产权上都存在一定的制度障碍,如果得不到补偿,投资人和各方利益者的抵住情绪较大,增加了去产能难度。
二是资金补偿少。目前产能淘汰的政策性资金补偿标准明显偏低,且专项奖补资金只限于职工安置,没有对资产损失奖补,设备拆除损失重,难以有效调动企业主动去产能的积极性。同时,河北现存企业都是工序产能匹配的钢铁联合企业,压减产能除设备资产损失外,还将造成生产组织困难和经营成本上升,特别是近几年钢铁企业在节能环保上投入较大,进一步增大了拆除成本和压减难度。
三是地方财税压力大。去产能与市场需求低迷正在形成叠加效应,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形成明显的下行压力。根据“6643”计划,河北需要压减钢铁产能6000万吨,初步测算将减少财政收入557亿元,其中有些县市区钢铁产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高达1/3,损失更是难以承受。由于河北新旧动能正处于转换时期,新兴产业尚未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钢铁产业税收突降,对财政收入增长影响较大,弱化了政府对化解过剩产能予以补偿和支持的能力。
四是企业职工安置难。钢铁、煤炭企业都是地方GDP的重要来源,承载了吸纳大量就业人口的重要功能。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深入推进,将有一批企业关停和缩小生产规模,如果无法妥善安置,可能会形成较大的下岗失业潮。初步测算,“十三五”期间,河北去产能涉及职工30多万人。同时,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也将波及众多上下游行业从业者,对就业形成了明显的短期冲击。
五是债务风险高。当前,产能过剩行业融资构成中,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占比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企业负债水平处于高位,偿债压力较大,如果出现大规模的倒闭潮,将引爆信用风险,对金融市场造成动荡。2015年,全国钢铁、煤炭等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4%和67%,均处于历史的最高水平。河北省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5.6%(2015年第三季度数据),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多个点。部分股份制民营钢铁企业中,股权结构复杂,涉及投资人、占地村集体、失地农民工等多方利益,处理不当,将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六是“僵尸企业”出清难。河北钢铁行业“僵尸企业”有11家,共涉及炼铁产能1367万吨、炼钢1355万吨,负债251亿元,在岗职工1.36万人。“僵尸企业”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厂房、土地和机器设备等,而且没有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造成资产闲置、社会资源浪费,且出清困难重重。存在兼并重组难,法院立案破产难,债务解决难,政府下决心难。
记者:闭幕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7年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位任务。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河北实际,您认为在钢铁、煤炭行业应该如何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
刘万玲:一是抓住两个根本。1.深化改革。改革是化解过剩产能的根本途径。去产能的核心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完善市场机制,消除造成产能过剩的体制机制障碍。包括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价格改革、完善生态建设体制机制等。通过改革,从体制机制、制度上为化解过剩产能提供支持。2.加快创新。创新是化解过剩产能的根本出路。要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努力实现科技和经济的融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支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钢铁工艺装备技术升级、产品质量上档次、节能环保上水平,推进产品细分化、精品化、高端化,开发高铁、核电、汽车、船舶用钢等高端品种,提高品种钢和特种钢的比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特种机器人产业等七大新兴产业集群。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改善产业的供给结构,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企业效益,以优势产能挤出过剩产能,以新的有效供给带动新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
二是突出两个关键。1.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认真统筹兼顾去产能和稳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创业就业。积极培育适应钢铁、建材等企业职工特点的创业创新载体,培育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引导职工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下岗失业职工提供再就业服务支持,重点组织开展转岗职工技能培训。依法妥善处理关停并转企业职工劳动关系,及时化解劳资纠纷,做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切实维护下岗失业职工的合法权益。落实援企稳岗等相关政策,设置足够规模的专项资金、产业基金,对下岗失业职工进行托底安置,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去产能工作的平稳推进。2.妥善处理企业债务。将其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确保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三是坚持两个办法。1.市场办法。去产能涉及全国很多省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首先要改现在根据产能规模按比例去产能,为按产能的装备水平去产能,不能搞地区平衡,防止去掉优质产能。河北省的钢铁企业很多生产装备和技术水平在全国属于最先进的,符合当前的产业政策、达到了环保、能耗等技术标准准入要求,产品有市场需求,而且绝大部分企业尚处于盈利状态,按比例也要强迫关停。有的省起步晚,设备落后,按比例也能保留。其次要开展结构化去产能。钢铁产业的产品多达一万多种,各类产品中,有的供不应求,有的供大于求,有的产品技术含量高,有的质量低劣,因此,去产能要区别不同的产品品种,按照市场的需求情况,鼓励中高端产品、效益好、适销对路的产品积极增加产量,消减限制供大于求,低端的产品产能。2.法治办法。严格执法,淘汰落后产能。修订并严格执行强制性限额标准,从环保、能耗、水耗、质量、技术、安全等6个方面制定严于国家的标准,严格市场准入,形成市场倒逼机制,倒逼高能耗、高污染、质量不达标、有安全隐患的产能逐步退出。建议国家层面加快完善化解过剩产能的政策法规体系。应抓紧建立完善化解产能过剩相关的立法工作,从产能利用效率、排放标准、土地、环保、节能等层面,从严制定、修改、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实施逐步由行政干预向依靠法治和经济手段治理转型,建立常态化的化解过剩产能的长效治理机制。尽快修订和完善《破产法》,使产能过剩的企业和“僵尸企业”可以依照法律程序申请破产,从法律层面解决长期积累的债权债务关系、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等各项遗留问题。
四是开拓三个途径。1.开拓国内新的市场需求,从需求端加快去产能。深入推进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增加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业的市场需求。发展装备制造、金属制品和建筑用钢结构等耗钢产业,挖掘房地产、机械、汽车等行业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品的需求潜力,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实现产业链的延展和提升,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2.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在供给端消化产能。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鼓励优势企业建立境外生产制造基地,抓好重点合作项目,加快产能输出。3.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过剩产能。鼓励行业内优势企业跨地区整合过剩产能,通过重组做优做强,发展壮大,引领行业发展。完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税收政策。对向境外转移过剩产能的企业,其出口设备及产品可按现行规定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五是把握工作节奏。最近一段时间,个别地区和一些电力、钢铁企业供应出现偏紧的情况,市场煤价出现了过快上涨势头。煤炭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去产能使市场供给减少和冬季煤炭需求增加。因此,在去产能过程中,要把握好去产能的节奏,警惕过度去产能,导致共需失衡,引起价格的剧烈波动。
(责编/吴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