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2017年种植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2017-02-04 22:35张吉宁
甘肃农业 2017年15期
关键词:庆阳市种植业杂粮

■张吉宁

(甘肃省庆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庆阳 745000)

庆阳市2017年种植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张吉宁

(甘肃省庆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庆阳 745000)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攻坚时期,也是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重要时期。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促进了粮食和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为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全市种植业结构发展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笔者先后深入到庆城、环县、镇原、华池等 8县区及相关乡镇进行调研,通过深入村组走访、协同县区农技部门、涉农部门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如何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粮食、油料、蔬菜以及饲草作物的比重以及如何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思路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种植业;结构;调研

一、庆阳市种植业基本情况及结构调整现状

(一)基本情况

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会处。俗称“陇东”,素有“陇东粮仓”之美誉。辖环县、华池、庆城、镇原、宁县、正宁、合水县七县和西峰区。总人口26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0.5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约88%,全市总面积27119km2,耕地面积668.7万亩,其中山地387.94万亩、川地51.77万亩、塬地229.19万亩,可利用的草原面积1034万亩。其中在庆阳市北部的环县、华池、庆城山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自然条件之严酷,与平坦肥沃的董志塬有着天壤之别。庆阳地区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种植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为80%左右,农业投入大,产出少。2017年全市春季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7.06万亩,同比增长1.4%。全市小麦播种面积191.48万亩,同比增长0.6%。油菜籽播种面积47.7万亩,同比增长4.0%。同时,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由190万亩调整至180万亩,调减10万亩;玉米播种面积由345万亩调整至335万亩,调减10万亩,同时,籽粒玉米减少18万亩改种青贮玉米;小杂粮由100万亩增加到120万亩,增加20万亩复种小杂粮。增加种植瓜菜5万亩、甜高粱、燕麦等一年生饲草作物15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0万t以上。青贮玉米、甜高粱、燕麦等饲草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总体而言,受地域限制,庆阳市种植业品种单一,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较少,衍生的副产品经济效益偏低。

(二)结构调整现状

庆阳市着力构建“农牧互补、种养结合”,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扶持,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着力调整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和品种品质结构,调减玉米面积,扩大马铃薯面积,使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向优势区域集中,努力实现粮食种植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粮改饲”协调发展的种植结构。一是继续遵循“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原则,在草食畜和种草上做文章,积极探索以种带牧、以牧富民的畜牧业新模式;通过调减玉米播种面积调减10万亩、籽粒玉米减少18万亩改种青贮玉米,进一步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升农牧业效益和农民收益。二是积极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养殖企业+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自有种植基地”等种养结合模式,全株青贮玉米不仅营养比干秸秆高,而且节约人工和成本。全市在环县小南沟乡、木钵镇、宁县等18个乡镇40个村实施试点工程,据了解,2017年,在“粮改饲”试点项目上,环县有151户贫困户受益,平均增加纯收入3000元以上,为保障“粮改饲”试点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对照“粮改饲”试点评价标准进行了现场查验。种植全株青贮种植5.67万亩,制作全株玉米青贮12.3万t。通过“粮改饲”试点工作,提高了经济效益。减少了机械收割次数,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农民种植饲用全株玉米比单纯种植玉米收入平均增加300元/亩左右,对于用青贮饲料给自己带来的收益,高寨村农民胡涛,合作社负责人邓世伟对实施的“粮改饲”项目赞不绝口。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对一些带有揉搓、压扁功能的加工机械的引进,提高了全株青贮饲料的质量。粮改饲”试点项目通过以养带种的方式,种植专用青贮玉米等饲料作物,加工全株玉米等青贮饲料,探索建立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并且减少了二次收贮,同时大大降低了秸秆焚烧产生的环境问题。实现种养加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从而推动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小杂粮产业发展得天独厚。小杂粮生产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特别是糜子和高粱种植面积相当大,在粮食生产占有相当大的比重,9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杂粮逐渐被小麦和大米取代,目前,以北部山区和子午岭林缘乡镇为主,种植荞麦、燕麦和豆类;以南部县区为主,重点发展糜子、谷子等绿色种植。一是由于粮食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北部更适宜于小杂粮生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小杂粮种植各县区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环县、华池、庆城、镇原等4县,种植品种以糜子、谷子、荞麦、高粱为主,少量种植黑豆、豌豆、食用杂豆、燕麦等,年播种面积120万亩左右,年产量10万t左右。高粱9.67万亩,产量3.45万t;豌豆2.5万亩,产量750t。目前,庆阳市建成小杂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家,年销售收入1238万元。另外,各县区都有杂粮面粉加工、小米加工等小型加工设备。二是在小杂粮生产技术应用方面以及在种植上方式上,主要在冬小麦收割后复种,主要是以糜子和荞麦为主等。近年来,通过推广全膜双垄覆盖、间作套种、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深耕及各种抗旱技术,小杂粮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三是在小杂粮产业开发过程中,组建和发展龙头企业是发展小杂粮产业的关键,在小杂粮产业开发中,庆阳市通过支持、引导,建立完善农民合作经营机制,市场经营机制,做大做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创建名牌,打造名牌效应,使小杂粮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壮大。近年来通过企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小杂粮生产的发展和群众增收。另外,庆阳市针对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建立优质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批市场相对稳定、规模经营的小杂粮生产基地。

3.现代农业发展不断优化升级。近年来,庆阳市着眼打造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和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大力扶持苹果、草畜、苗林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探索形成了“中盛”、“天富亿”等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实现了“企业联基地、基地带产业、产业富农户”的良性循环。一是“中盛”模式发展草畜产业。以高科技、高品质、高效益“三高”为标准,按照产业全链条、市场全球化、富民全县乡、责任全社会和全价值链、全产业链、全循环链的“四全三链”要求,建成“饲料加工、良种繁育、规模养殖、屠宰分割、转化利用、市场销售”六大板块,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互利双赢链式开发模式。以镇原县为中心,辐射带动环县、华池、宁县、庆城、西峰等县(区),集中推进草畜配套、设施养殖、循环发展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现代畜牧优势产区建设,年更新种植紫花苜蓿100万亩以上。二是“天富亿”模式。采取招商引资、技术合作、集资入股等方式,新建以西峰天富亿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农”字号龙头企业32户。通过土地集约化、生产工厂化、开发高效化,推进现代农业与特色产业、科技示范与文化博览、高新技术与观光体验、城郊产业与城市发展相融合,实现城郊农业由单一瓜菜种植向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转变,劳动力转移由单一外出打工向就近入园区当新型产业工人转变,农民收入由单一家庭经营收入向薪金、租金、股金收入转变的多元融合发展,有效带动了庆阳市休闲养生、生态观光、电子商务、果蔬采摘、农耕体验、乡间别墅、野营爬山、徒步健身等新业态发展,促进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庆阳市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思路明晰,种植业结构逐步优化,特色产业培育不断壮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和规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其它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问题有:

(一)农业科技发展基础仍然薄弱

农业基础条件较差,机械化程度较低,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土壤肥力水平整体偏低,农田水利设施配套不足,防灾减灾能力较弱,靠天吃饭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科技增效不充分。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从事种植业生产年龄段普遍集中在五六十岁的农户,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相对偏弱,劳动技能提高难度大。另外基层农业科技服务投入仍显不足,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知识老化、技术能力不强,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普及水平不高。

(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面临困境

当前,由于农业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的发展变化,庆阳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面临五个方面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从宏观经济形势看,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产需结构脱节,普通农产品产能过剩,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二是从产业发展方式看,当前特色产业发展总体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低,靠增加地膜、化肥、农药投入来增产增收的传统做法已经不能持续,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质量安全、土质水质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三是是从产业发展贡献看,全市特色优势产业总体实力较弱,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不高,对脱贫攻坚的带动能力不强。201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2521.4元,占33.71%;经营性净收入3045.6元,占40.72%。因此,要深刻认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转变单纯追求产品数量的理念,更加注重质量特别是安全性,向绿色发展要效益;二是转变重视发展传统农产品、有形农产品的理念,更加注重田园风光乡愁记忆乡村体验等无形产品的开发,在新业态新产业新需求上求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弱小,带动能力不强

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弱小,带动能力不强,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单家独户小规模生产仍占大多数,农产品商品化率低,质量和效益不高。二是品牌优势不明显。庆阳市种植业大部分为小规模分散种植,在品牌建设和营销方式上存在很大不足;合作社在销售和宣传中也各自为战,不利于提高知名度,也起不到品牌效应的作用。

(四)产业多而杂,特色优势不明显

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多而全,“粮改饲”、瓜菜、小杂粮主导产业还没有真正实现做大,市场竞争力还不强。产业融合有难度。农民与企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牢固,农户作为产品提供者没有议价权,龙头企业与农艺基地对接不够,带动本地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明显。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深入调研,针对庆阳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发挥优势,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一是以北部山区为主,大力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工作项目,积极推广一、二级脱毒种薯扩繁,加强脱毒种薯核心示范区建设。重点推广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等技术;以中南部塬区和川台梯田集中种植小麦;在干旱半干旱山区,重点普及抗旱品种地膜瓜类、中药材种植;二是要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产品布局,确立主导产品,引导群众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三是特色瓜菜上以西峰区、合水县、庆城县各乡镇,镇原县41个乡镇为重点;以华池县各乡镇、正宁县、合水县部分乡镇为重点,分别建成以黄花菜、白瓜籽为主的万亩特色瓜菜产业带。

(二)优化结构协调发展

优化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和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种养产业协调、循环发展,提高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匹配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减调优玉米结构。力争将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减少30万亩,发展杂粮杂豆20万亩、青贮玉米、甜高粱5万亩、林果及生态功能型植物等5万亩,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料,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积极推动玉米等秸秆饲料化、资源化利用,实现产业协调、循环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富民产业扶贫

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富民产业培育支持计划,因地因户施策,精准发力,着力提高富民产业对脱贫攻坚的支撑能力。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加大产业培育开发展力度,构建特色富民产业支撑体系。支持农业投资向带动贫困村户建设富民产业基地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倾斜,向发展富民产业、扩大经营规模的贫困村户倾斜。鼓励贫困户以土地(林地、草场)承包经营权、农业设施及资产等入股的形式参与到扶贫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以县为主体整合涉农产业发展资金,建立富民产业发展基金,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村户适当简化程序、降低门槛加以扶持。

(编辑:王骏杰)

张吉宁,1986年生,男,甘肃宁县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庆阳市种植业杂粮
中秋节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有了路线图
细粮VS杂粮
庆阳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北海道黄杨在甘肃庆阳市的引种观察及繁育技术
庆阳市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基于12所中小学的调查
杂粮小镇之歌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