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立德树人 凸显核心素养 不忘初心前行

2017-02-04 14:13剧爱玲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6年1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试题核心

剧爱玲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一种持续的多学科、多领域协同研究的集成。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被置于基础地位。思想品德作为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突出的学科,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关注核心素养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迫切选择。

2016年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B卷与前几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一脉相承,坚持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体现了思品学科的人文情怀、国家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以她庄重典雅、清新自然的风姿自豪地行进在各兄弟省份中考试卷的前方。

一、着眼立德树人,注重价值引领

试卷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长征精神,培养绿色意识、法治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等德育目标,渗透到不同的试题中。

1.展现大善河南,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人们。好人好事不断在中原大地涌现,他们的感人事迹生动再现了河南人的大爱、大善、大义、大智、大勇,河南好人群星闪耀,大善河南领跑全国。如:第1题通过“十四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河南人十三届当选;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河南16人当选”,激发河南考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他们为家乡添光彩的责任感。

2.建设美丽乡村,提高文明修养。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有“外表美”,更要有“内涵美”,不仅应“美在环境”,更应“美在精神”。如:第3题,“栾川重渡沟村既有远近闻名的美景,更有图书室、电影院和文化广场等设施;新乡刘庄村不仅集体经济风生水起,而且史来贺等老一辈干部的为民理念、奉献精神代有传承……”该题以此来激发考生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感和提高文明修养的自觉性。

3.立足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性。

试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背景材料,把传统文化具体化,让学生在阅读和回答试题过程中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认识其现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如: 第4题,“方言承载着地方文化印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标本。方言与普通话并非对立关系,国家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要传承方言”让学生明白传承方言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以此增强考生保护和传承方言的自觉性。第10题,“一城宋韵半城水,八朝古都八面风。河南开封……近年来,开封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引领,以文化为‘核,为经济助力,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化+发展之路:‘文化+城建——悉心保护古城,同时彰显‘新宋风城建风格……”再一次让考生们领略到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带来的魅力和效益,增强了考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提高了他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4.重温历史时刻,弘扬民族精神。

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试题让考生重温过去峥嵘岁月,就是让考生铭记历史,把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如:第8题,“渠首精神在传承,家国情怀铸永恒……”赞颂淅川人民一如既往,为国分忧,深明大义,勇于担当。第13题,通过材料,让考生重温了红军长征那段历史,意在让考生“传承长征精神,争做时代新人”;又通过第二问“你打算怎样以实际行动为新长征的胜利作出贡献”的设置,激励广大考生弘扬长征精神,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5.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时代正能量。

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地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它如同阳光和空气一样,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此,我们必须从身边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凝聚正能量。试题选取了身边的事和模范人物的事迹来感染考生。如:第5题,从关爱流浪者入手来呼吁更多的人关爱弱势群体,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第12题,分别介绍了屠呦呦、阎肃、王广亚三位模范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求考生“学习上述三位前辈的事迹,请谈谈你的深刻感悟”,希望考生从感悟中提高责任担当意识,严以修身、以身作则,用“有声的力量”宣扬社会的主流价值,从不同角度去诠释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凝聚正能量。

6.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环保意识。

第11题,让考生阅读材料后,谈谈树木森林的作用,以此希望潜移默化地影响考生爱护树木、保护森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高绿色环保意识。

二、凸显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包括6项内容的核心素养框架。据此也将掀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所有的课程标准、教材、考试和评价方法都要改。2016年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B卷凸显思想品德学科的国家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反映国家建设成就,增强国家认同意识。

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任务。国情教育内容既包括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也包括现阶段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等。试题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思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及其原因,感受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历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当代中国的国家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展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例如第7题,试题意在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成就和目标,提高自豪感,增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和自信,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意识。

2.提升国家安全意识,理性维护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关系每一个人,没有国家的安全,难言公民个体的安全与保障。维护国家安全既是国家责任也是公民责任。让国家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并成为公众习惯,应是全社会的期待。如第6题,从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以此来增强考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行动,理性表达爱国之情。

3.弘扬国家法治精神,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第9题以辨析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让考生认识到商贩叫卖时必须考虑他人感受,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利,否则就是违法的,同时也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是不道德的,以此教会考生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未成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第2题从“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但低龄化、暴力化趋势却很明显,14~18周岁未成年人罪犯中,14周岁人群所占比重已达20.11%”带来的警示的角度,引导学生认清犯罪的危害,防微杜渐,抵制不良诱惑,遵纪守法,做守法公民。

三、注重能力考查,培养创新思维

2016年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B卷,依然保持四大题型:选择、辨析、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选材与设问巧妙,创新不断。

1.材料选取新颖,汇聚时代精神。

无论是试题的材料,还是选择肢、设问,本套试卷都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性。试卷涉及的时政材料主要有:美丽乡村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家安全、渠首精神、城镇化建设、国土绿化行动、屠呦呦等模范人物、长征胜利80周年等。这些全面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使试题的情境设计更加充实、丰富和生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分析思考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培育学科素养。

2.注重能力考查,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是人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力的核心。本试卷无论是客观性试题还是主观性试题,有些题目很难从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考查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如第10题第二问,要求学生从材料一中获取开封特色发展之路的信息,并据此分析为解决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试题既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探究能力。

3.设问答案开放,鼓励创新思维。

一是设问具有开放性(即题目设问基本无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余地很大);二是答案多元性,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允许有不同的见解,以鼓励考生创新思维。

时下,核心素养跃升为我国基础教育界的新热点,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正逐步成为中高考评价的核心。2016年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着眼“立德树人”,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传统继承与现实关注握手,学科素养和价值导向融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中考命题的育人功能,直指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靶心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初心,启迪和引领着基层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继续前行、不忘初心。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试题核心
选择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