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璐
摘 要: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希腊文明使得中亚地区受到了希腊化文化的深刻影响。作为中亚希腊化城市艺术的代表,从巴克特里亚王国的阿伊-哈努姆遗址及其发掘品可以看出,希腊化的东方艺术与希腊本土艺术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的,添加了诸多的东方文化的因素,阿伊-哈努姆遗址是希腊化时期东西方文明互动的生动缩影与珍贵结晶。
关键词:阿伊-哈努姆;希腊化;城市艺术
公元前334年伊始,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东征历程。亚历山大妄图征服世界的霸业并没有实现,但是希腊远征军却把希腊文化和古典艺术传入了东方并留在了那里,在足迹所至的东方建立了大量的希腊化城市,目前已发掘出40余座。希腊人在城市建筑方面的成就,伴随着东征,传播到了遥远的东方,城市作为殖民化过程中的必备工具,履行着如军事基地,行政、文化、经济中心等各种职能。这些新建的城市艺术带有非常明显的希腊化色彩,有力地推进了被征服地的希腊化进程,中亚地区历经了史无前例的城市发展与变迁过程。
原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位于今日阿富汗北部地区,城市商业经济非常繁荣,城市建筑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由于原本巴克特里亚就建有大城市及众多的定居点,因而有“千城之国”的美誉。 阿伊-哈努姆(Ai-Khanum,或译为艾哈农)是迄今为止,在巴克特里亚地区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中亚希腊化城市。阿伊-哈努姆古城的建造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末,废弃时间约为公元前146年,原始基址为处女地。阿伊-哈努姆城位于今阿富汗东北部昆都士城东北方,临近塔吉克斯坦。由于阿伊-哈努姆古城遗址位于科克恰河与阿姆河的交汇处,为军事要冲,这两条河流为古城提供了天然的屏障。阿伊-哈努姆是一座典型的希腊化古城,厚实的城墙环绕四周,市区的平面规划整齐有序,城内模仿希腊的布局建造了一系列城市建筑,王宫与贵族府邸装饰有精美的壁画与雕塑,相当具有代表性。
上世纪60年代,以伯尔纳为首的法国考古队,以及部分苏联的学者,历经了15年的发掘,在阿富汗北部发现了距今2400年前的阿伊-哈努姆古城。这个希腊-马其顿征服者所建立的城市,远离希腊本土约5000公里,是东西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阿伊-哈努姆古城遗址的发现震惊了世界,它的出土是希腊化文明研究史上的重大突破。从出土遗址文物中,我们发现该城具有非常明显的希腊式城市特征, 但同时也融入进了大量的巴克特里亚本土东方因素。
阿伊-哈努姆古城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分东西两部分,东部为高约60米的具有天然防御功能的小山,平坦的山顶构成其卫城,下部城镇则位于小山和两条河流之间,长1800米,宽1500米。阿伊-哈努姆遗址的布局较符合希腊城市设计的需要(图1),大部分建筑都集中在其下部城镇区域,但下部城镇的规划与我们所熟悉的传统类型的希姆波丹式棋盘式希腊城市布局规划大体相同,却也略有区别:一条大街纵贯全城南北,古城被许多与主干道交成直角的街道所分割,主要分为宫殿、公共建筑与私宅三部分。主要建筑物是位于下城西南部、类似于行政管理总署作用的巨大宫殿区,其面积达到了惊人的九万平方米,包括官署、庭院、珍宝库和宅邸。宫殿的附属建筑物主要有东面的神庙、北部古波斯风格的英雄墓、体育馆,以及西面的避难所,宫殿南面为带花园庭院的贵族住宅。半圆形的露天剧场和大型军械库、平民住房则分布在宫殿东侧的卫城区。下城用未烧制的砖砌成的坚固壁垒环绕着城镇的四周,与河岸邻接,更加强了天然屏障的防御功能。这种实心构造的巨型壁垒吸收了中亚本地建筑艺术的特色,成了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一大特征(图2)。
阿伊-哈努姆王宫主体是一个面积宽广的希腊与波斯风格混合式大庭院,长宽分别为137米、108米,发掘现场出土了大量的希腊化石鼓、石柱遗迹。通过北面的的廊道进入大庭院,竖立着顶上饰以科林斯式柱头的高大石柱,东西两边各27根,南北各34根,总共118根。大庭院南边柱廊的后面为一门厅,置有18根科林斯式石柱,纵向列成二排,使人想起某种阿契美尼德式建筑组合的风格,它构成了进入王宫壮观、富有威慑力的入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建筑形制,保罗·伯尔纳德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希腊的建筑师在设计阿伊-哈努姆宫殿时并无原型可以模仿,所以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于他们随同希腊军队首次进入该地区时所见到的新巴比伦式和阿契美尼德式建筑的范例[1]。”王宫的西端为西庭院,它的堂皇程度稍逊于主庭院,更具有私人性质,有四个柱廊,排列着60余根希腊式多立克(Doric Order)立柱(图3)。柱基部分也很具特色:波斯式样的方形三级台阶基座上,搭配希腊风格的圆鼓基座(图4),这也说明了该城的建造者在建城过程中还是十分注意吸纳当地文化的。阿伊-哈努姆古城不仅遗留有诸多希腊式柱头,还出土了檐口雕饰、兽头装饰构件等遗存,有些檐口雕饰图案还运用到了富有埃及色彩的棕榈(Palmette)纹饰(图5)。
众所周知,体育馆、剧场和神庙是传统希腊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设施,为了维系希腊式的生活方式与解思乡之苦,希腊统治者在阿伊-哈努姆也建造了一些具有希腊特征的、代表性的公共建筑。体育馆(the gymnasium)是希腊男子的健身之地,是希腊人特有的城邦空间与城市生活文化载体,按照规定,非希腊公民是不允许进入其中进行锻炼的。体育馆从布局上看与古典时期的体育馆非常类似,运动场为长宽各为100米的正方形建筑,周围环绕着一系列房间与希腊式的传统柱廊,现在其中出土了一尊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Heracles)青铜全身雕像(图6),据考证与古希腊传统一样,作为体育馆的守护神被供奉。剧场也是希腊人的主要政治生活、文化教育空间之一,在古典时期,希腊公民的一项义务就是去剧院观剧。阿伊-哈努姆的剧场和大多希腊剧场一样依山而建,建在卫城的内坡上,观众席呈半圆形并且向上逐渐升高、延伸,这是典型的传统希腊式剧场的样式,声学效果佳。剧场能容纳5000名观众, 说明该城自当时有为数众多的希腊人。剧场配有三座豪华凉廊,王室贵族包厢设在层阶的中段,这是传统希腊剧院未曾有过的布局。古希腊剧场是遵循完全民主理念而建造的,没有包厢与座位等级区别,这说明希腊式的民主在遥远东方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与改变。这里的神庙采用了东方的建筑形式, 与希腊神庙开放的柱廊式结构迥然不同。至于这些神庙中到底供奉的是什么神,可惜神庙遗址中的神像几乎荡然无存,已无法考证。但目前发现有一块穿着希腊式凉鞋雕像左脚部分遗存,雕刻风格是希腊式的写实与精美,充分掌握了人体构造与解剖研学知识,装饰了融合西亚风情的希腊化忍冬花瓣纹与枣椰纹,说明这尊神像应当是希腊的某位神祗。此外,还发现一些了东方神像图案的骨雕与浮雕残片,如本地丰饶女神等,也就是说希腊人对名目繁多的东方神祗采取了宽容与利用的态度,阿伊-哈努姆的神庙同时供奉了东西方的神祗。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宗教在调和民族关系之间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希腊人对东方神祇的接受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政治统治、精神征服与文化笼络的需要,为了赢得被统治区域民众的好感与认同,而非对东方宗教精神的欣赏与需求。
阿伊-哈努姆古城和城内建筑具有典型的希腊艺术风格,其建筑特点是兼具希腊传统与东方特色。建筑布局往往以一连串房间或柱廊环绕着一个中央庭院的形式,立柱装饰有多立克、爱奥尼亚(Ionic Order)、柯林斯式(Corinthian Order)三种传统希腊式古典柱头,寓所的出水口是雕刻着古希腊喜剧人物的脸谱装饰(图7),浴室地面铺设着用卵石铺成的古典艺术风格的马赛克图案,常见的图案有常春藤、葡萄藤等植物纹样,以及翼飞马珀加索斯(Pegasus)、海王的信使海豚、作为波塞冬车夫形象的海马等动物纹样。如若不是地中海边的希腊人所带来, 则真的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些富有特色的图案会出现在远离海洋、远离希腊本土的亚洲内陆地区。寓所不仅使用了大量希腊式装饰图案,同时还出现了具有东方特色的棕榈纹样、莲花纹、心纹、狮身鹫头像等图案。可见希腊化并非是一种东方文明完全被动地去接受希腊文化的状态,而是古希腊的文明同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犹太、埃及、叙利亚以及印度的古典文明之间相互影响、彼此杂糅的一种复杂过程。
阿伊-哈努姆的出土雕塑、工艺品等文物也相当丰富,希腊神像雕塑、太阳神阿波罗神像的鎏金银盘、巴克特里亚和印度古钱币,甚至是亚里士多德的珍贵哲学手稿。希腊人在巴克特里亚定居后,此地的希腊人仍然希望延续并推行希腊本土传统的生活方式,但东方古老文化及其根深蒂固的传统却一直影响着城市的建造,马其顿帝国在使用武力征服东方的同时,其自身文化也与东方的文明相融合。巴克特里亚统治阶层的希腊文化艺术与巴克特里亚本地传统文化艺术后来相融合,逐渐衍变成了所谓的“希腊-巴克特里亚艺术”(Greco-Bactrian Art)。
参考文献:
[1]雅诺什·哈尔马塔.中亚文明史(第二卷)[M].徐文堪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01):276.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