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创新机制研究

2017-02-03 12:55许云斐兰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甘肃农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甘肃文化产业机制

■ 许云斐(兰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创新机制研究

■ 许云斐
(兰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现如今,文化产业所创造的产品及服务已成为大众消费的重要部分,且增长潜力巨大。甘肃省虽然总体经济水平不高,但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应在观念、机制、技术、人才等领域加强研究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创新机制进行探索。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建设应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整合更多力量,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多元的务实合作来开展研究,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创新机制

一、文化产业的涵义

“文化”一词通常指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创造和积累下来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1]。“产业”按照传统的定义是指拥有某一具体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而把人类创造这些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物质生产部门的具体化,设计、创新、制造出满足人们需要的有形或是无形的产品,在达到一定规模,直至形成一个产业时,就形成了人们所理解的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一词有着多种的解释。根据已有的文献来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认为“文化产业”是生产和传播文化产品的一连串活动的行业;英国政府是从创造、创意的角度来认识,认为文化产业是个人通过技术和智慧和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价值的活动。而我国受经济制度和创通文化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末才提出文化产业这个概念。文化部门从产业发展角度认为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相关的经营性行业。所以,总体上文化产业应包括这样几方面内容:提供各种文化产品的活动;提供文化相关的管理与研究活动;提供与文化有关的设施、要素等制造过程;与文化相关其他活动。

二、创新机制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综合考虑自然文化资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项目研究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交融发展的趋势,国际文化安全,国民文化与国家发展战略等因素进行了整合分析,对一些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成败原因的透析非常具有借鉴意义。整合更多力量,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多元的务实合作来开展研究,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建设应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整合力量,不仅推动区域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更要挖掘和领略蕴涵其中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不仅有产业转移,更要深化人文、教育、科技、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合作,最终实现政策沟通的常态化和贸易投资的自由化。[2]

文化产业是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产生的旨在满足人们精神层面需要的产业。但是受我国经济制度制约和经济发展程度限制,我国整体文化创新意识不强,在产品、服务、渠道、市场、体制等各方面缺少创新。与国外文化产业相比,竞争力不强,甚至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这点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国际贸易中,我国文化产品对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逆差达数十倍。文化产业的落后不仅仅体现在贸易逆差上,竞争力的缺乏直接导致我们在文化产业竞争中缺乏话语权。这不仅限制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更与我国的大国地位和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事实不符。

除此之外,文化产业的落后又会严重威胁国家的长治久安。文化意识的缺乏和国外文化、意识形态的大量输入,会对传统中华文化形成冲击。所以,一个国家缺乏文化创新和竞争力,就难以抵挡外国的文化侵略。当今的世界不仅是资源、技术、人才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

我国整体文化产业尚且发展程度不高,而对于我们甘肃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更是时不我待。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需要强大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而创新的能力又受到相关体制机制制约。所以,如何构建合理、顺应产业发展的创新机制,是快速体改创新能力,实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近十年已初具规模,文化产业增加值快速增长,虽然与国家整体增速仍然有差距,但上升潜力巨大。以发挥文化产业建设在沿线国家人文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发挥沿线各国文化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智库作用,发挥文化产业建设在增强沿线国家互信中的催化作用,构建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商业文化产业发展合作治理创新机制架构。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甘肃文化产业规模已达百亿,增加近四成,占甘肃GDP近2%。从就业人口来看,从业人员近18万人,文化企业达到近8 000家,总资产超过500亿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日益上升,居民消费结构也由满足基础需求的吃、穿、住、行转向娱乐、享受、健康等方面,文化消费比例不断扩大。

从新闻出版行业来看,甘肃加大对本区域传统历史文明传承的宣传和挖掘,通过实施出版业精品战略,特色文化的文化价值与学术价值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甘肃在传统媒介大发展的同时,以电视、网络、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数字媒体也展开积极的业务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效果。根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全省图书音像出版社共有11家,图书出版超过7 000万册(张),增长5.4%;省级报纸出版4亿多份;期刊出版1.18亿册,增长5.3%。[3]

从动漫、网游等创意文化来看,行业近年来发展热度持续,受到多方追捧。甘肃省抓住这一有利发展时机,集中各方力量建成一批动漫相关产业项目,2012年初,“读者动漫文化产业基地”落户安宁。随后,以敦煌文化委主题的“敦煌动漫产业园”项目也获得批准,并且仍有多个动漫相关产业项目正在筹备和建设当中。以漫画网游为代表的创意文化产业在甘肃迅速发展,反映了甘肃省近年大力发展动漫产业的决心。但是,由于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诸多限制,甘肃动漫乃至整个文化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与之相关的旅游行业来看,旅游行业是甘肃各类产业中发展最为持续稳定的。据统计,2012年甘肃全省接待游客近8 000万人次,较2011年增长超三成,实现营收400多亿。但与此同时,整体经济的落后和硬件、软件设备等条件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从甘肃文化产业整体来看,结构上出现了一些变化,核心产业比重有所降低,其他产业相关比重升高,但核心产业仍占主导地位,而与之有关的出版发行、数字传媒、创意产品等产业类型发展稳中有升,实力日益增强。但从总体来看,新兴的产业形式比例依然很小。传媒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动漫游戏、文化旅游刚刚兴起,演艺娱乐、会展博览等发展较为滞后。所以,甘肃文化产业发展岁虽较为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亟需加快机制创新和研究,加快发展速度,使文化产业带动整体经济实现新一轮增长。

四、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创新机制的构建

甘肃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传承与保护工作开展良好。在国家倡导文化传承的大背影下,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建设将是推动消费增长、宣传文化的又一有力契机。但是,甘肃目前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和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现状矛盾越发突出,还不能形成“引入”“吸收”“创新”的产业链体系。缺乏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而且,甘肃引进和使用高新技术能力有限,产品缺乏竞争力,很难进入高端市场。而创新是行业稳定、高效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文化产业的创新机制研究已是时不我待。

(一)更新发展理念,注重观念创新

创新意识,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好的发展观念可以促进文化产业更好、更快、更持久的发展,能使产业整体得到系统规划,突出重点,体现特色。首先,要从总体大局出发,把文化产业的兴起作为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和结构进一步调整的有利时机,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要有争分夺秒的迫切感和敢于开创新局面的气魄,要用开阔的眼界重视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次,甘肃是个多民族地区,有着敦煌、丝绸、黄河等历史文化传承,文化底蕴深厚。所以,结合甘肃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传承保护,倡议加大文化传承和保护,让人们对文化发展重视起来。

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人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落后观念,因为观念创新是产业创新机制的根本。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树立先进的文化创新意识。从国际市场来看,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极为兴盛,音像视听等文化产品占据大部分国际市场份额,创造了巨额财富。可见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已是当代经济发展的趋势。而反观国内市场,受传统思想影响,文化与经济仍没能很好地融合,没有充分意识到文化产业发展对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受传统体制制约,没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所以,甘肃虽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文化市场开放程度不高,但文化消费群体潜力巨大,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更新创新理念,学会用创新的思维和理念,以适应发展需要。

(二)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从全国来看,甘肃经济虽然发展水平不高,但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并不受经济状况限制,甘肃应趁国家对区域特色文化产业扶持与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做好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4]

为加快文化产业市场化运营步伐,要继续推动“事转企”,改革现有体制,以适应市场化发展,使其成为能够适应市场化运营的市场主体。通过学习国际科学的方法、借鉴成功经验,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建立起高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将政府的工作重心由“办文化”转向对文化企业提供服务和扶持、鼓励政策上来。政府通过转变职能,集中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和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上来,以期更好适应市场需要。

(三)加强技术创新

今天的文化产业已不单单是历史、人文、艺术等融合的产业,它更是一个信息化的产业。互联网、信息科技已逐渐渗透到各领域,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需求,所以科技文化产业已成为发展趋势。信息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渗透和应用,大大提高了文化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现代文化产品,包含的信息资源同企业未来成长潜力成正比,如何以更低的成本获得信息是改善文化产品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甘肃信息产业整体实力不强,需要巨大的人力、资本和技术的投入,而且还有一定的投资风险,但在世界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重视和应用科学技术是文化传媒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政府应审时度势,抢占文化传媒领域前沿科技的制高点,为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做好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人才创新是重点

在高层次文化领域,复合型人才仍然是推进文化产业建设的保证,要牢记人才是关键性的资源。甘肃现有高等院校49所,每年向市场输送人才十几万人,这是打造一批高素质文化领域人才的重要资源来源。当前甘肃文化产业人才层次差距大,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兰州市。高校已开设相关专业,设立相关研究机构,大量培养人才,但总体上需求与供给仍不平衡,仍不能满足将来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下一步要注重探索人才的专业培训、激励、招募等一系列机制。此外,重视培养与引进政策相结合,以培养基础文化领域人才与引进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相结合,建设一批懂艺术、通经营、了解市场的全能型人才队伍。

五、结束语

文化产业已不再是一种理念,它正随着人们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成为蕴含巨大经济价值的支柱性产业。但是目前,甘肃文化产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产业的快速发展还有差距,产业尚未形成引进、模仿阶段,而吸收、创新阶段尚未完全进入,未形成产业链体系。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吸纳和应用高新技术能力不足、缺乏强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这些都是甘肃文化产业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甘肃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创新机制方面还需要花大力气进一步探索。

[1]巫滨.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9):18-20.

[2]于霞.论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机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174-175.

[3]范富.文化产业:内涵、特质与定位[J].理论探索,2005,(5):99-101.

[4]房宏婷.论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关系[J].理论学刊,2011,(10):111-114.

(编辑:王骏杰)

G124 文献识别码:A

1673-9019(2017)05-0040-03

2017-3-28

2013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13YD046)“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创新机制研究”;2014甘肃省软科学专项(144ZCRA140)“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创新机制研究”。

许云斐(1974-),男,河北沧州人,教授,主要从事营销策划和工商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甘肃文化产业机制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