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园林景观元素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的新生命

2017-02-03 11:31孙成东
现代园艺 2017年24期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

孙成东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现代城市因为科技信息等快速发展,在共性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个性越来越模糊。城市的个性可以理解为一个城市存在的基本特征,可以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当西方的各种艺术形式在不断冲击着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时,我们对中国自己的审美对象应当给予更多的目光。西方的景观艺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目前多样化的发展概况,但是在多样化发展的今天,对中国本土的传统人文精神的认识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传统的景观艺术在城市环境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个性塑造和历史传承的作用。文章试从建筑、山水、植物的新发展形式等方面入手,分析传统景观元素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的价值和意义。

1 现代城市环境对传统景观语言的运用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精神品质上依然符合现代人的生命追求。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精神物化在这些传统的园林景观之中,同时反映了这个城市曾经的物质和精神状态,包含传统文化思想精髓——道家、儒家、释家等哲学观及人生观。“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建筑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门类,而且是迄今为止可以直接应用于现代建筑环境中的建筑符号。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够依然具有生命力,主要在于其语言形式大都仍旧符合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生活追求”。[1]在现代城市中,对这些传统的景观设计元素进行现代意义分析,是做好文化传承,文脉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充分、积极、合理地认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提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景观设计的新概念。

1.1 现代城市环境中传统建筑的新生命

现代城市环境在多方面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精髓,传统建筑焕发出新的青春色彩。中国的园林建筑成型于先秦时期,至秦汉已有比较成熟的园林形制,在隋唐时期得到极大的发展,最后成熟于明清,这个久远的发展历程,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淀在中国园林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中国的园林建筑中,它反映了中国多元的文化思想。首先,现代城市环境在景观布局上继承了传统园林建筑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古典建筑起到了重要的分割空间作用。园林的建筑跟传统礼制性的建筑有着极大的区别,在布局上几乎没有规律可循,它的位置主要取决于园林造景的需要,从而决定了建筑的位置、性质和功能。因此中国传统建筑在布局上有着极大的自由空间,这给予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丰富的设计源泉。如南京玄武门至神策门段城墙景观改造,在布局形式上吸收了中国古典园林灵动的布局方法。该段工程的特点是因为紧靠城墙,在南北向长度1300m,东西向仅50m左右,呈现长条形的景观带,在如此狭窄的情况下,通过在合适的位置节点设计凉亭、花架等建筑,将过长的景观带分割成相对较短的若干段,减少了因纵向景观过长而容易引起游客心理疲惫的因素,在横向上相应增加空间变化的设计,注意了线条的横直对比、气势上的高低对比、光线的明暗对比、色彩的浓淡对比等,从而使整个空间布局变的丰富多彩。其次,古典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上的应用。中国古典建筑的装饰语言特别丰富,包括门、窗、隔断、外檐、内檐等不同地方的装饰装修,在建筑风格形成,空间氛围制造等方面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黑格尔曾评价希腊建筑艺术的特征是“既有彻底的符合目的性,又有艺术的完美”,这句话同样适合于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传统的建筑装饰有以下特点:绝大部分建筑装饰在建筑中以功能部件的形式出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没有一个单纯的装饰件,出现在建筑上的绝大多数装饰件都在结构或空间中起一定的功能作用,或为加固,或作为分隔,界定空间,从多个方位完善着建筑的功能”。[1]如苏州网师园砖雕门楼,这座门楼被称为“江南第一门楼”,整座门楼雕刻着精美的人物、动物等图案,它在装饰的同时,起到建筑构建的作用。这样的例子在传统建筑中为数极多,同样在现代建筑中也比比皆是。如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极具中国特点的建筑装饰结构斗拱的造型作为设计元素,完美诠释了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1.2 现代城市环境中传统园林植物的新生命

在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是园林基本构成元素之一。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以水为脉,以草木为毛发……故山得水而媚,得草木而华”。[2]园林从初始之时就和植物不可分开,在后来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园林植物具有了越来越深厚的文化精神内涵。植物在园林中充当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营造了逼真的自然景观,更营造出一个具有人本精神的自然境界。

现代城市环境植物应用继承了传统植物意境营造的语言,营造出适宜现代人生活的新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首先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山水画迅速发展的五代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园林中关于“意境”的概念运用从传统园林开始之初就称为一个重要的设计目的和标准。如秦汉时期蓬莱仙境的营造,园林植物在意境营造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杨鸿勋先生在《江南园林论》一书中对植物的造园功能进行了总结,其中含蓄景深、变现风雨、借听天籁三条特别突出了植物营造意境的功能。[3]现代景观在植物营造意境方面的成功案例亦不胜枚举。

现代城市环境植物文化含义出现了时代新特征。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大量的篇幅涉及到植物,《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梧桐引凤”在民间是一段神话,反应了梧桐被人们赋予了人格方面的魅力,《诗经》对植物的审美是中华民族植物文化的滥觞。在中国传统的园林文化中,植物所具有特殊含义,已经广泛被大众所接受,如苏州园林在植物安排上,有“前榉后朴”之说,在这榉树和朴树都成为了人的代名词。在园林植物中植物具有了社会人的属性,最为常见的是“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其它如松柏象征正义神圣,竹子象征高洁,莲花具有禅意等。现代城市环境继承了传统植物的文化语言,并在此基础上有更多的更新发展。

现代城市环境植物继承使用了时间的营造概念。时间是园林营造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园林是否具有古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时间”的设计。植物在表现时间性方面具有明显的强于其它因素(如山石的肌理的腐蚀等)的特征,最能体现时间的设计感。如武汉晴川阁禹王庙传有大禹手植的“禹柏”;山东曲阜孔庙有传为孔子手植的“先师手植柏”等。苏州天平山庄有一棵洛杉松,高10m,胸径达70cm,相传为唐伯虎所植。类似的古老树木是园林植物中不可多得的,被现代城市环境建设所重视,近年许多城市中心景观都移植有名贵古木,在环境美化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3 现代城市环境中传统园林山水的新生命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人们对求仙长生的追求,形成了独特的“一池三山”的山水模式,后世文人对人生与自然山水的不断寄情咏写后,模仿自然山水成为园林叠山理水的重要模式,广大的山川湖海都可以搜集在自己的家中,并以此寄托生命。南朝宋画家宗炳在其《画山水序》中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灵趣……”。[4]自然山水作为文人审美对象的出现,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有着相同的影响,魏晋时期园林艺术得到极大的发展,如南京的鸡笼山,是结合了皇家和私家园林优点的综合性的园林景观艺术。总体来说对自然界山水的临摹是传统园林的独特语言,这语言可以分成“叠山”和“理水”,两者各成体系,然而又紧密相关。叠山作为园林艺术的一门重要的一支,可以分成写实类假山,如苏州环秀山庄的假山石;写意类假山,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也可以根据选用的山石进行区分,石材是叠山的基本材料,不同的石材具有不同的性格,计成在《园冶》中说:“黄石是处皆产,石质坚实,斧凿不入,其文古拙”,[5]写出了黄石的憨厚古拙的性格特征,同样太湖石也有它独特的审美特征。

现代园林景观在继承了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对叠山理水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首先,假山取材上,有了更多的可替代材料,如塑胶、水泥等的使用。如南京香格里拉酒店门前山石的设计,采用的是钢筋水泥等新材料,模仿片层岩,达到了逼真的效果。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山与水的描述是“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山与水在千变万化中得以长存,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在传统园林中理水大概可以分成自然形态的泉、渊、溪、塘、河、湖等。在现代园林中又增加了人工形态的水池、喷泉等。现代城市环境中,水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新型的住宅小区、城市公共建筑环境中都会有水景的出现。在现代水景设计中大量增加了高科技的手段,以使水景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如南京荔枝广场喷泉的设计,虽然在规模上相对较小,但是在形式上极具时代感,与周边的环境能够协调结合,展现出整个广场的灵动气韵,《荀子》中对水有这样的描写“水至平,端不倾,心术如此象圣人“。[6]这是古人对水的审美评价,在现代城市中,水依然是人的审美对象,只是更换了一种更加新颖的形式。

2 现代景观中对传统元素运用的几点建议

2.1 对传统造园思想进行再认识,继承传统思想的精华

中国传统造园有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大量的造园理论和园林实物,这些理论指导了千百年来的园林营造,而在国际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好这些理论对我们传承中国文化尤其重要。首先,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师,将中国传统的文化景观传达在现代城市环境中责无旁贷;其次,现代城市空间在城市文脉建设、人文精神需要等方面都需要传统文化精神的植入;再次,中国传统园林营造理论在继承上需要加以科学解释,使之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2.2 用现代材料诠释传统景观设计思想

现代城市景观出现了大量的新科技、新材料,使用新材料传达传统精神是现代设计的一个新课题。现代材料包括硬质景观材料和软质景观材料。它们在种类上相对于传统材料更加的丰富,在传达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方面,需要设计师动用更多的创意,采用合理的形式。比如较早出现的有利用水泥模传统仿木结构这样的做法。如何深入挖掘现代材料表达传统文化精神,是另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1 王其钧,中国园林建筑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宋]郭熙,林泉高致[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 杨鸿勋,江南园林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5 [明]计成原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6 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园林景观植物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清代园林初探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