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丹
(慈溪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300)
生态园林的作用主要包括3个方面:首先,绿化环境,给人带来一种艺术美感,给城市的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休息场所。其次,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植物园林具有改善环境的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噪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最后,以科学合理的配置为基础,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当配置园林植物时,需要重视分层配置和对于色彩的搭配,搭配时需要充分运用各种植物,并且需要使用色彩不同的植物,展示出一种层次感。例如,在种植低矮灌木丛时,需要在里面加入一定的花草,并种植一些银杏树等植物,确保能形成一种比较恰当的搭配形式,不仅会展示出层次性,而且可以增加观赏时间。
现阶段,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要能够充分协调统一,就可以展示出较强的美感。当配置园林植物时,植物材料在很多方面有着较强的相似性,无论是形体,还是色彩都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过度追求统一会产生比较呆板的感觉;过度追求多样化就会产生比较混乱的情况。因此,在配置时,需要进行综合性考虑,对园林进行整体把握。
由于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景观设计的园林花卉使用比例逐渐增加,科学合理地应用园林花卉有利于增加城市品味。园林花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理:(1)明确花卉花期。园林花卉设计最重要的是花卉,花卉是有生命的,要是不能够明确花卉的生命周期,就难以实现美学价值。不同的花卉花期也不一样,需要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了解选择花卉种类的生物特性。(2)明确花卉特征。花卉的特征包括植被的大小、质感和色彩等,不同的花卉特性对于景观设计有着不同的影响。应根据不同的景观设计理念,合理选择花卉植被。(3)注重均衡性以及稳定性。不同的花卉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增强对于植物分布地带性的重视,明确植物和地势之间的联系,由于水土会直接影响植物。因此,所有地区的植物都是通过地区生态因子的适应情况进行分布。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植物就是地域性植物,也是当地的乡土树种。有专家曾经指出,设计时需要明确乡土化的特点,由于地球表面气候环境的持续变化,进而使得植物的种类发生了比较规律的分布情况。最近一段时间,大多数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为了实现更好的效果,就会大幅度引进比较多的名贵树种。但这些植物由于不适应当地环境,会出现死亡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各种植物之间的相互补充以及合理配置问题。
大多数植物群落不会出现单一物种的情况,由于植物种类较多,所以当配置植物时需要增强对于植物多样性的重视,防止出现单一种植物群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植物会产生拮抗作用,不可进行混合防治,否则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2种植物长时间种植在一起,如兰科植物、云杉、桦木、雪松、核桃以及桑等植物与菌根具有一定的共生关系,其中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对于其他物种来说是有利的,对彼此的生长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有一些是有害的,比如,苹果和松树不能配置在一起。因此,我们在进行园林配置时必须遵从“互惠共生”的原理。
综上所述,生态园林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园林属于比较复杂的专业,涉及多种学科,因此,想要发展好园林生态,就必须注意农业与林业的共同发展。所谓生态园林不仅仅是指各种植物的堆积,而是对各种植物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提高园林的艺术性,最大程度改善人们的生态环境。
1 林耕.创建生态型城市绿地系统——深圳特区绿地系统规划实践[J].建筑学报,1997(12)
2 [美]阿诺德·伯林特著,张敏,周雨译.环境美学——环境美学译丛[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