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春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三屯营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北 唐山 064300)
栽培地块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油用牡丹能否高产、稳产以及后期生产成本的高低,因此,地块选择是油用牡丹栽培非常重要的一环。油用牡丹根为肉质根,不耐涝,耐旱力居中,适宜在土质疏松、排水透气性好的沙壤土上生长;喜肥,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有一定保墒能力;喜阳光充足,但又宜适度庇荫;喜钙,在石灰岩山地发育的土壤,尤适凤丹牡丹的栽培。
移栽地块宜提前1个月深耕翻晒,深度20~30cm。要在晴天翻耕,通过曝晒促进土壤熟化,杀灭病菌和虫卵。翻地前667m2施用1000~1500kg腐熟厩肥,50kg复合肥做底肥,同时667m2施入10~15kg辛硫磷颗粒剂和4~5kg多菌灵等做为土壤杀虫杀菌剂。
栽植前应剪去病残根、折断或过长(超过20cm以上)的根,然后捆好,用50%福美双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全株浸泡10~15min消毒,捞出沥干后栽植。
牡丹露地栽植时间为秋季,9月上旬~10月上旬。在此时期内又以早栽为好,早栽时地温尚高,油牡丹入秋以后有一个根系生长高峰。因此,适时栽植可以使牡丹的根系在栽植当年得以生长并恢复,一般新根能长到10cm左右,有利于成活并增强植株耐寒能力,对第2年的生长十分有利。栽植过晚,当年难以形成新根,来年长势弱。
栽植时,二年苗栽植深度一般在25~35cm,根过长的苗,可剪除一部分,以栽植穴的大小、尺度应视根长短多少而定。无论穴栽、沟栽,先将苗木在土墩上坐定,然后理顺根系,自然舒展,栽植后根部不蜷曲为准,切忌重叠。边覆土边提根,并层层踏实,使根与土壤密接。使根茎部稍低于地平面1~2cm,务必使根部舒展,踩实使根土密接。栽植后浇1次透水,待水下渗后,再用土将栽植穴封成一个高10~20cm的土埂,以利保温保湿。栽植时不可过深或过浅,尤忌过深,过深叶子发黄,植株发育不旺,根颈容易霉烂;过浅,根颈露出地面,不利于分枝,夏季暴晒容易死亡,同时生根也少。一般须根多者可浅些,只有少数几条粗根的宜深些。风较大的地方,将牡丹栽植后,一定要将土踩实,保持土壤与根部密接不透风,防止风灌入根部,将牡丹肉质根风干而死。
在北方,为避免冬季出现极端寒冷天气,保证新栽牡丹成活率,栽后2年内要对牡丹进行埋土防寒,实践证明,此种方法可大大提高油牡丹幼苗的成活率,并使植株生长健壮。
根据土地实际情况,株行距可以选择40cm×50cm,初植密度3300株/667m2左右。如果是1~2年生种苗,为有效利用土地,栽植密度可以暂定为6600株/667m2,株距×行距=20cm×50cm。1~2年后,可以隔1株去除1株,移除苗可用作新建油用牡丹园,也可用作观赏牡丹嫁接用砧木,剩余部分作为油用牡丹继续管理。
栽植后封起来的土埂,于春季结合锄地逐渐扒平,以便于田间管理。牡丹生长期内,需要勤锄地。开花前要深锄,深度可达3~5cm;开花后要浅锄,深度可达1~3cm。油用牡丹喜肥,合理施肥,不断培肥地力,是油用牡丹丰产栽培的基础。如栽植2年生苗栽后第1年,一般不追肥。第2年开始,每年追肥2次,在离根部30cm左右穴施或开沟施入。第1次在春分前后,667m2施用40~50kg复合肥;第2次在入冬之前,667m2施用200~300kg饼肥+40~50kg复合肥。第3年开始结籽后,可施肥3次。花前肥在开花前15~20d以钙镁磷肥追肥;开花后15~20d内施1次复合肥。采籽后至入冬前必须控制肥水,少量施用1次有机肥和复合肥。如果不严格控制肥水,晚秋、初冬时气温下降,会促进牡丹现蕾长叶,遇到突发寒流会冻坏花蕾,影响翌年牡丹正常开花结果,所以,秋冬肥、水管理中的物候观察尤为重要。适时适量施肥不仅可以保证油用牡丹产量和品质,还可以防止生产出现大小年现象。油用牡丹较耐旱,不耐水湿,应保证排水设施疏通,避免积水。雨季要注意及时清除排水沟淤泥,以免造成苗木水渍烂根。在有自然降水的情况下一般不需浇水,但大田干旱时应适当补充水,特别是开花前后或越冬封土前,要保证土壤墒情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