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速公路、铁路生态景观林带营建模式*

2017-02-02 09:16:24陈倩倩邓鉴锋陈传国杨沅志王武敏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林带树种广东省

陈倩倩 邓鉴锋 陈传国 杨沅志 姜 杰 王武敏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 广州 510520)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是一项系统生态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山地造林绿化,也不是一般的园林景观绿化,它是一项以营建线型森林景观为主、兼顾点和面的国土绿化工程。据全省林业四大重点生态工程中期核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下达任务总里程为9 134.19 km,完成任务总里程为8 705.08 km;设计总面积为59 053 hm2,保存总面积57 973 hm2;任务总完成率为95.3%。

生态景观林带是在交通主干道两侧、江河两岸和沿海海岸一定范围内营造的生态景观林,通过营造多层次、多树种、多功能和多效益的带状森林,将大片森林、大块生态绿地进行串联,形成广泛的景观廊道网络,突出生态景观林带的连通性和观赏性[1]。由于个别单位对生态景观林带的内涵理解不足,出现人工植被群落痕迹明显、过度追求景观效果、大量引进外来树种、超大规格苗木上山上路、景观不协调、特色不明显等问题,这类问题在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中日益突出,对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成效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4],从而影响了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水平,使其综合生态效益及景观效果未能充分发挥。

文章针对广东省高速公路、铁路两侧错综复杂的立地条件、林带类型、地域差异及建设目标等不同,选择不同的主题树种和基调树种进行搭配,通过各种植物配置形式和方式,充分体现每条生态景观林带的特色和异质性。总结了高速公路、铁路生态景观林带的7种营建模式,将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探讨分析生态景观林带的营建原则、营建模式、树种选择与配置、技术措施,旨在为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1 生态景观林带营建思路

1.1 营建原则

1.1.1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以当地特色树种、花(叶)色树种为主题树种,以乡土阔叶树种为基调树种,坚持生态化、乡土化,注重恢复和保护地带性森林植被群落。

1.1.2 整合资源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要在现有林带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升,在绿化基础上进行美化生态化。注重与沿线的湿地、农田、果园、村舍等原有生态景观相衔接,注重与各地防护林、经济林、绿道网等建设统筹实施,充分实现各种生态建设项目的整体效益。

1.1.3 科学规划,统筹发展 既要坚持以市、县为主体进行建设,又要坚持规划先行和全省一盘棋,对跨区域路段的绿化美化生态化进行统一布局规划,保证建设工程的有序衔接和生态景观的整体协调。

1.1.4 政府主导,社会共建 突出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由属地政府统筹安排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建立完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4-5]。

1.2 建设方式

综合考虑广东省自然生态、交通、城镇和景区景点布局等资源要素,全面整合山地森林、四旁绿化、平原与水系防护林、城市森林、城镇村庄人居森林以及湿地、田园等多种资源,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立体、复合的生态景观林带[5]。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要以现有的绿化和森林为基础,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在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闲置地、裸露地进行人工造林;对疏林地、残次林进行补植套种;对已经绿化但景观效果不理想的林分进行改造提升;对景观效果较好的林分进行封育管护。

2 生态景观林带营建模式

2.1 营建模式分类、适应范围及目标

因广东省地形地貌多样化,道路两侧立地条件错综复杂,针对不同主导功能、立地环境、土壤条件总结出高速公路、铁路生态景观林带模式组下的7种生态景观林带模式类型、适用范围及目标[6-7](表 1)。

2.2 树种选择与配置模式

根据7种生态景观林带构建类型,提出各种营建模式的主题树种、基调树种、树种比例、配置形式,不同营建模式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模式[8-10](表2)。为了营建出多层次、延伸感强的立体化景观效果,需要合理搭配“乔灌草”,设计主题树种和基调树种,并根据每种营建模式的目的、功能不同,搭配相应的植物。

2.3 营建模式技术措施

提高生态景观林带的营造林质量,关键在于造林技术的掌握和措施运用得当。7种营建模式组的林地清理、挖穴整地、植穴规格、种植密度、回土与基肥、苗木规格、苗木栽植和抚育管理的技术措施见表3[8-10]。

表1 广东高速公路、铁路生态景观林带营建模式类型、适用范围及目标Tab1. Construction model, application scape and target of eco-landscape forest belt in Guangdong expressway and railway

表2 广东省高速公路、铁路生态景观林带树种选择与配置模式Tab.2 Tree species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pattern of eco-landscape forest belt in Guangdong expressway and railway

注:比例指主题树种与基调树种的数量比例。Note: The ratio column indicates the ratio of subject tree species to basic-tone tree species.

表3 广东省高速公路、铁路生态景观林带营建方式Tab.3 Construction technical demonstration of eco-landscape forest belt in Guangdong expressway and railway

3 结论与讨论

科学总结生态景观林带的建设现状,总结出高速公路、铁路生态景观林带的7种营建模式,以期解决现有生态景观林带存在的建设问题,提高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生态效益及景观效果。通过对7种营建模式的树种配置、生长条件、技术措施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树种配置模式对生态景观林带的景观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乔灌相结合才能够营造出具有一定层次感和延伸感的立体化景观效果;规则式的配置形式更易于营造良好的公路景观效果,宜尽量选择规则式的配置模式种植开花树种,以提升景观林带的开花效果;地形地势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存在影响,作业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的选择不同树种和造林方式,以保证生态景观林带的成活率及连通率,同一种的营建模式表现出来的生长效果也不尽相同,如何通过优化7种营建模式以提高生态景观林带的景观效果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11]。二是树种选择和树种配置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作的关键,只有选择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生态效益好的树种,并结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特色进行配置,才能够营造出高质量、结构优的生态景观林带[12]。三是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许多树种均不在花期,因此无法观测到其开花效果,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树木生长也是变化的,在今后的研究中,将会对生态景观林带进行连续观测,以期科学地指导生态景观林带建设[10]。

[1] 薛春泉.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 2012, 28(1): 96-99.

[2] 余小华.广东省志地理志[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3] 陈倩倩, 邱权, 华月珊.惠州市惠城区生态景观林带树种早期生长表现与评价[J].广东林业科技, 2014, 30(4): 72-78.

[4] 陈传国, 杨沅志, 姜杰, 等.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在广东省景观林带树种选择中的运用[J].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32(2): 52-56.

[5] 彭少麟.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主要生态学理论与应用[J].广东林业科技, 2012, 28(2): 82-87.

[6] 朱强, 俞孔坚, 李迪华.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J].生态学报, 2005, 25(9): 2406-2412.

[7] 朱世忠.山西省造林模式研究——山西省立地类型划分与造林模式研究(Ⅱ)[J].山西林业科技2009, 38(1): 1-4.

[8] 陈振举, 李文丽, 张华宇, 等.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与园林规划树种选择[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6(S1):283-286.

[9] 蔡怀在, 黄树钦. 浅谈汕尾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J]. 现代园艺, 2012(10): 148.

[10] 王燕, 白晶晶, 樊顺江, 等. 惠州市惠阳区生态景观林带树种配置模式研究[J]. 中国城市林业, 2015, 13(2): 5-9.

[11] 韦新良, 马俊, 刘恩斌, 等.生态景观林树种选择适宜性评价技术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 23(6): 207-212.

[12] 赖伟强, 罗美梅, 刘壬英, 等. 梅州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现状及成效[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1): 225-226.

猜你喜欢
林带树种广东省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35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浙江林业(2017年8期)2017-11-13 03:31:46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
公路绿化带降噪效果初步研究
天津科技(2015年8期)2015-06-27 06:33:38
珍贵树种红豆树生态位测定
建设防护林体系的作用与意义
1万亿美元——广东省预计2013年GDP
法人(2014年2期)2014-02-27 10:41:35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