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亮卫
(河北省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园区管理委员会 河北 邯郸 056000)
小麦越冬 返青期苗情测定及管理措施
焦亮卫
(河北省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园区管理委员会 河北 邯郸 056000)
1.1 总茎数诊断。基本标准:1 050~1 350个/m2,冬前总茎数为成穗数的1.5~2倍。分蘖日增量为1万~1.5万/亩。11月中旬叶面系数在1左右,在0.6以下为不足,在1.2以上则群体过大。达到1 350 ~1 650个/m2的为旺长苗,中等苗、小群体苗密度一般在750~900个/m2。
1.2 个体诊断。冬前苗壮:标准叶片肥厚、颜色正常、根系发达,分蘖壮冬前主茎叶片6~7片,单株分蘖5~8个,单株次生根10条以上,年前不旺长,年后不败劲,“三大二小五个蘖,十条根子七片叶(主茎),麦叶宽短颜色深,铺在地上不起身”。
1.3 土壤水分诊断。小麦返青期适宜持水量为70% ~85%。
1.4 小麦旺长诊断。二棱期7叶1心,冬前总茎数80万~100万/亩。
起身拔节期指标:起身至3月中旬,春生第1叶的叶鞘伸长,与越冬叶拉开。此时春生第2叶见心、节间未正式伸长。拔节至4月初,节间伸长,使第1个节位伸出地表1~2 cm。
2.1 总茎数诊断。壮苗每亩日增茎蘖0.5万~1万,弱苗不足0.5万,旺苗日增1.5万以上,最高茎数在成穗数的2~2.5倍。
2.1.1 以分蘖穗为主(高产田):基本苗较少(10万左右),最高分蘖少(100万左右),分蘖成穗率50%以上,每亩茎数45万~55万。
2.1.2 主茎穗与分蘖穗并重(中产田):基本苗20万左右,最高分蘖不超过110万,穗数40万左右,采用大穗型品种。
2.1.3 以主茎穗为主(晚播冬麦田和春麦田):基本苗40万,春季最大分蘖120万~150万,穗数55万左右,多采用小穗型品种。
2.2 长相。弱苗马耳朵;壮苗驴耳朵;旺苗猪耳朵。
2.3 个体诊断。空心蘖是指展开叶之上没有叶片。缩心蘖指有心叶但枯死。在正常情况下,空心蘖和缩心蘖应出现在起身期,3月中旬,春生第3叶时。壮苗:“20 cm的叶、30 cm的个”、“六点头、七哈腰、八寸九寸要睡觉、五寸麻花正合好”。心叶与刚展开叶对比:在最上一片叶刚展开时,弱苗的心叶露尖很少;壮苗的心叶长度达到前一片刚展开叶片长度的一半;旺苗的心叶尚未展开,它包裹着的另一个新叶已露尖,即展开叶之上有两个心叶未展开。
2.4 叶色。苗期氮代谢为主叶色显“青”;拔节期碳水化合物增多叶色显“黄”;孕穗期又以氮代谢为主,叶色显“青”;花后同化物转运与贮存,叶色显“黄”。
2.5 叶面积系数。冬前为1,起身期为1~1.5,拔节期为3~4,挑旗期为5~6,灌浆期为4。
3.1 小麦单产发展的三个阶段
3.1.1 低产变中产(150~250 kg/亩)。主要矛盾是麦田土、肥、水条件与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不相适应。主要措施:深耕整地,增施肥料,扩大水浇面积,选用良种,适当增加基本苗,依靠主茎成穗。
3.1.2 中产变高产(250~500 kg/亩)。主要矛盾是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主要措施:保证每亩穗数足够,控制群体发展,力促个体健壮。
3.1.3 高产更高产(500 kg/亩以上)。主要矛盾是植株个体内部的一些生理矛盾。主要措施:通过降低基本苗,控制无效分蘖和合理施用肥水,调控养分的分配和积累运转,协调地上部和地下部、营养和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高产肥地一般要求稳定穗数,争取粒数和粒重,肥水重点应放在起身拔节期,尤其是拔节期(4月份)。一般大田以穗数为主攻方向,兼顾粒数和粒重,肥水重点应在起身拔节期而偏重于起身期(3月份)。个别瘦地、弱苗肥水重点应提前到返青期。
3.2 合理施肥。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地力、肥料数量等情况,施肥于最大效应期。注意N、P适当配比:由低产变中产阶段P(P2O5)/N=0.8~1;中产变高产P/N=0.5~0.8;高产变更高产P/N=0.5左右。
3.3 节水增效技术。适当晚播,足墒播种,一般于10月10~18日播种,减小行距,有利于水分蒸发减少,防止旺长,为不浇冻水打好基础,为晚熟玉米高产提供条件。足墒播种的麦田,在晚播条件下,如果墒情能达到60%,可不浇冻水,不施冬前肥,降低灌溉成本。另外,底肥足,减少作业,防止返青时滋生小蘖,控水控肥使根下扎。春季一肥二水技术:春4叶时追施拔节肥、浇拔节水;孕穗至抽穗期浇水。高产田在拔节前需要控制无效分蘖,氮肥后移有利于促进成大穗、籽粒饱满,促进根系下扎吸收底层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