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君 开 刚
淡水养殖鱼类 鳃部病害的 防治方法
张 君 开 刚
在水产养殖中,鱼类鳃部疾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引起鳃部疾病的病因有很多种,大致分为真菌性鳃病、细菌性鳃病、寄生性鳃病、水体环境污染性鳃病以及药害性鳃病等。各种鳃病都有其不同性,只有准确的诊断病因,才能对症用药。根据笔者多年水产服务经验,下面把淡水养殖中常见鳃部疾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⑴症状与病因:通过显微镜可以发现鳃丝内有黑色丝状,严重时鳃丝内有枯树状物质。鳃部或呈苍白色,有时点状出血或充血,鳃丝也或呈发黑或异色。观察鱼类如果失去食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上黏液增多,有出血、淤血或缺血的斑点,呈现花鳃,严重时鱼高度贫血,整个鳃呈青灰色。该疾病会影响鱼鳃丝的正常功能,当水质恶化、天气突变引起水中氧气降低时,鱼易浮头。此病多由真菌感染,一般在水质恶化,水质极度富营养化时,最易引起这种鳃霉病。
⑵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在鱼类生长旺季,每月使用光合细菌调节水质一次,用量为350g/亩.m,使池塘水质经常保持清新状态,防治水质老化。②发病季节每15~20天用生石灰溶液全池泼洒一次,用量为15~20kg/亩.m。③用克霉唑拌饲料投喂,按100kg鱼每天5~6g的用量,连喂5天。
⑴症状与病因: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离群独游或漂浮水面,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鱼体消瘦,离群不吃食,鳃上黏液很多、发黑,鳃丝腐烂带泥。发病初期鳃丝前端充血,有肿胀,有鳃丝鲜红与乌黑的界限,随后鳃丝出现坏死、腐烂,也有贫血与失血的症状。病鱼多体色发黑,以头部为甚,所以又称“乌(黑)头瘟”。各鳍条边缘色泽变淡,病情严重时,鱼鳃盖内表皮充血,鳃盖中间部分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开的透明小窗,称“开天窗”。有时鳃丝肿胀,鳃因缺血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部位则因局部淤血呈紫红色,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鳃软骨外露,在病变组织的周围有淡黄色附着物。此病多由不良病菌刺激鳃部组织,引起鱼被粘球菌、柱形菌或其它细菌感染。
⑵防治方法:
①按1m3水体用漂白粉1~1.5g全池泼洒,连用2天,或用其它消毒药物全池泼洒。②用2%~4%食盐水浸泡消毒5~10分钟。③发病后及时采用二氧化氯按0.3mg/L水体浓度全池泼洒,病重时隔两天再全池泼洒1次。④每100kg鱼用干穿心莲0.5kg,水煮2小时拌饲料投喂3 ~5天。⑤全池泼洒大黄液或五倍子药液,各用量为2.5~3g/ m3水体。⑥每10kg鱼用50g枇杷叶加适量水,煮15~20分钟,连渣带汁拌入饲料中,放冷后投喂,连喂3~5天。
⑴症状与病因:如果鱼体发黑,游动缓慢,呼吸困难,鳃丝表皮损伤出现淤血,表面多黏液覆盖,鳃丝尖端往往腐烂伴有细菌性感染病灶,大型寄生虫如中华鳋(鳃蛆病)可肉眼可见鳃丝上有虫体。鱼苗和鱼种大量感染时会引起死亡。鱼苗池发病时,常见病鱼在晴好天气集群上浮水面,似缺氧浮头的样子,驯化时不上料台或吃一会儿就散开并继续浮于水面,食欲明显减退,生长缓慢,掀开病鱼鳃盖可见组织增生,黏液增多。此病由鳃隐鞭虫、中华鳋、斜管虫、车轮虫等大量寄生而致。
⑵防治方法:
①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1mg/L浓度。②按1m3水体30g甲醛溶液的浓度浸浴15~20分钟,有明显疗效。③按1m3水体用20g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药浴20分钟,可杀死鱼种寄生幼虫。④按1m3水体用2%~3%的盐水浸泡20分钟可以驱虫。⑤用杀虫王连用二天,剂量按说明书,第三天用一次杀菌灵,一般即可治愈。⑥用阿维菌素按1m3水体0.25~0.35g的浓度全池泼洒。⑦用鱼虫杀星按1m3水体0.2~0.3g的浓度或优马林0.3~0.4g的浓度全池泼洒。
⑴症状与病因:病鱼体表及鳃上形成小白点,鳃小片变形,毛细血管充血、渗出或局部缺血。病鱼体色发黑、消瘦,如将带有白点的鳃剪下,放在盛水的白瓷盘中,在光线好的地方,用两枚针轻轻将白点外膜挑破,如果看到球形小虫滚出并在水中游动,说明就是这种病原体。此病由小瓜虫大量寄生所致。
⑵防治方法:
①在鱼类放养前,每亩池塘用生石灰100~110kg清塘消毒,彻底杀灭病原体。②每亩水体用干辣椒250g、生姜100g,加水煮30分钟,稀释后全池泼洒,有一定疗效。③用中草药瓜虫灵全池泼洒,用量遵照说明书。
⑴症状与病因:病鱼鱼体消瘦,体色暗黑,黏液较多,有轻微蛀鳍,急躁不安,在水面上乱窜,不进食,或在吃食过程中“炸营”,病鱼鳃丝末端肿胀发白,粘连,影响呼吸。病因是蠕虫类引起的鳃病,病原主要为指环虫、三代虫等等单殖吸虫。
⑵防治方法:
①用90%的晶体敌百虫按1m3水体0.3~0.35g的浓度全池泼洒。②用高锰酸钾按1m3水体20g的浓度浸洗病鱼15~25分钟。
⑴症状与病因:此病多因水质不良,蓝藻大量滋生,水中氨氮含量过高或化学污染,杀虫剂等农药的刺激,使鳃微血管产生器质性病变,形成动脉瘤,用显微镜才能对鳃微血管产生器质性病变进行鉴定。
⑵防治方法:
①大量换水或施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②按1m3水体用0.2~0.3g浓度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以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
⑴症状与病因:病鱼可见鳃丝弯曲,鳃小片曲屈、萎缩,排列不整齐,鳃丝肿胀并且发黑。此病多因饲料中缺乏泛酸或其它营养不平衡引起,使鱼体免疫能力下降,易引起细菌感染、寄生虫侵入。
⑵防治方法:
①合理配制饲料,做到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钙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多项营养指标的平衡,不要片面追求高蛋白、高营养,维护鱼类健康。②选用抗应激药物与内服中草药、营养方面的药来增强鱼的体质。
⑴症状与病因:此病多因养殖户滥用杀虫药与杀菌药再加上水质不好等原因,导致鱼鳃丝被腐烂,大多数鳃丝水肿呈白色、有缺损并且有细菌性感染。
⑵防治方法:
此病通常用温和性药物来配合水质调节,改变水质环境与营养,并且还要加以内服药物来解毒与增强营养。
⑴症状与病因:此病往往是水质分层与水质有机质物、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使水体呈黄浊色,因天气突变导致水体缺氧而引起。病鱼在天气变化当天有浮头现状,第二天吃食减退、没激情,第三天出现靠边、烂鳃、死鱼的现象。
⑵ 防治方法:
①及时加注新水稀释有害物质的浓度,或将池鱼转入良好水质的池塘养殖。②根据不同药物类型,采取相应措施,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降解,或吸咐沉淀,或酸碱中和等方法缓解和降低药物毒性。
(通联:442700,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大塘沟巷21号401信箱丹江口市均州水产服务中心 电话:1399780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