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红周日东李生兴
“长江1号”优质蟹种培育技术
李庆红1周日东1李生兴2
江苏省兴化市河蟹养殖面积80多万亩,随着河蟹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病害多、生长慢、规格小等因河蟹种质退化而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增多,为了摆脱种质退化对河蟹养殖发展的束缚,同时也为了满足广大河蟹养殖户对“长江1号”河蟹养殖技术与优质蟹种的需求,兴化市于2015年申报实施了“‘长江1号’河蟹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通过项目组专业技术人员与项目区内河蟹养殖户的共同努力,当年在2524亩蟹种池里培育出规格在160只/kg左右的“长江1号”优质蟹种5000多万只,现将其蟹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
蟹种培育池面积在5亩左右,呈长方形,东西走向,塘深1.2~1.5m,坡比1∶(2~3),池塘四周可选用钙塑板、铝板、玻璃或尼龙薄膜等材料做成高度为0.5m左右的防逃设施,4月上旬,选择晴好天气,每亩用100~150kg生石灰清塘消毒。
2.生态环境营造
种草。4月中旬开始种植水草,水草的品种要求多样,以沉水植物为主,搭配种植挺水植物和漂浮性水生植物,池塘四周种植水花生,水草不少于整个池塘面积的50%。
施肥。蟹苗下塘前7~10天,每亩施用150~300kg经过发酵的牛粪或猪粪等有机肥,可以使蟹苗下塘后有最佳的天然饵料,提高蟹苗成活率。
1.选苗。
选择6日龄以上、附肢完整、规格整齐、活动能力强的健壮蟹苗,每千克体重14万~16万只,能够适应盐度3‰以下的水域环境。
2.放养。
时间在5月中下旬,放养密度一般为1~2kg/亩,规格大、质量好的苗密度可大点,反之放养密度要小点。放养时先用池水淋洒蟹苗,使其逐渐适应池塘水温,然后将蟹苗箱放入塘内,任由蟹苗缓缓爬出,再捞出蟹苗箱,放苗时机应掌握在池塘水溞繁殖高峰期,以满足蟹苗对饵料生物的需求。为了调节水质,防止池水过肥,还可在池塘里套养白鲢夏花,放养量一般为0.5kg/亩。
1.饵料投喂
蟹种培育要经历仔蟹和幼蟹两个生长阶段,不同的生长时期,蟹种对饲料的营养需求是不同的,因而在蟹种培育过程中,需针对蟹种所处的不同时期,投喂适合其生长发育的饲料。
刚下塘的大眼幼体,以池中的水溞等浮游生物为饵,当水溞数量不足时,可每天分2次向池中泼洒豆浆,直至蜕壳变为Ⅰ期仔蟹,其后投喂粒径较小、粗蛋白含量为40%左右的配合饲料,投喂量为仔蟹体重的8%~10%,一天2次,上午9:00投喂饲料总量的1/3,晚上19:00投余下的2/3,高温期间的7、8月份,是幼蟹生长的控制阶段,为防过多的营养物质输送到性腺上,导致幼蟹性早熟,应投喂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配合饲料,并将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降低到32%以下,同时减少投饲量,高温过后的9、10月份,水温适宜,幼蟹进入了促长阶段,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可再次提高到40%左右,日投饲量为蟹体重的3%~5%。此后,随着水温的进一步降低,幼蟹即将进入越冬期,仍需适量投饵,以满足幼蟹在越冬期的能量消耗。饲料的投喂量除随季节变动外,还要根据天气、水质和幼蟹的。
2.水位、水质调节
刚下塘的大眼幼体,游泳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而水位不要太高,宜控制在30~40cm,随着幼蟹的长大和温度的升高,逐渐加深池水,高温来临前,每10~15天加水1次,7~9月份的高温季节,缩短加水的间隔时间,每3~5天加水1次,将池水加深到1~1.2m,透明度保持在50~60cm,当透明度低于40cm时,要考虑换水,换水量占池水总量的1/4左右。幼蟹培育期间除加水、换水调节水质外,还可用生石灰和微生物制剂调优、调活水质,生石灰每15天泼洒1次,用量为5~10kg/亩,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EM原露等生物制剂每20-30天施用一次。
3.病害防治
蟹种培育期间,要把病害预防措施贯穿于整个饲养过程的始终,一是挑选附肢齐全、活力较强的大眼幼体进行饲养,禁止将携带病原的蟹苗放入池中;二是投喂的饵料要新鲜,幼蟹摄入霉变的饵料,容易诱发消化道疾病;三是定期泼洒生石灰,既能提高水体pH值,还可以增加水体的钙离子浓度,有利于幼蟹的脱壳生长;四是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和生物底改,降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蟹种培育期间,除非蟹种寄生纤毛虫,通常不使用化学药物。
4.越冬管理
12月下旬,随着水温的急剧下降,幼蟹进入了越冬期,此时除加深池水外,还要增加水草覆盖的面积和厚度,防止池水温度过低,冻伤幼蟹,如遇池塘冰面积雪,要及时破冰扫雪,以防水体缺氧。
冬季过后,水温回升,适时捕捞蟹种。蟹种大多采用地笼诱捕的方法,每天早晨或傍晚倒笼收取蟹种,为提高捕捞效率,还可以通过进水或排水的方法,在池塘里形成水流,张笼诱捕,反复多次,待池中大多数蟹种起捕后,再排干池水,用铁锹挖取钻洞蟹种,尔后再往池中注水,放置地笼,捕获池中的残留蟹种。
(通联:225700,1.江苏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 兴化市鲁中南路62号;2.兴化市钓鱼镇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