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黎标
淡水鱼养殖发病原因与防治策略
唐黎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特别是“食”的要求越来越高,民以食为天,日常饮食能够最为直接体现人们生活水平状况,现如今人们对于营养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的需求日渐高涨,从而促进淡水鱼养殖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淡水养殖的增多,扩张性发展极为迅速,加之养殖方式落后,不科学、不合理,致使养殖鱼类发病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分析探讨当前淡水鱼养殖工程中常规发病情况及具体原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降低淡水鱼养殖过程中的发病情况,减少养殖专业户的实际损失,促进整体淡水养殖业的发展是当前的重要工作。
早期淡水鱼养殖活动具体指在湖泊、河流、水库及池塘地区,进行小规模的鱼类养殖,随着养殖方式和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进步,开始出现了网箱养鱼、工厂化养鱼、稻田养鱼等新模式。
1.微生物感染及病原体传播
在淡水鱼集中养殖过程中,由于大量鱼类小区域内集中喂养,加之季节性暴雨、高温潮湿的气候特征,极易发生病原体感染并大范围传染的情况,常见病菌,例如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等,养殖的淡水鱼如果受到这类病原体感染,会出现鱼体表面、鳍条等部位充血的症状,并且导致鱼类身体内部消化系统等被病菌影响,致使鱼类进食量不断下降,发展到病害后期,出现鱼身大面积充血、内脏肿胀直至鱼类死亡。并且该种病害传染速度快,如果在养殖区域出现该情况,对养殖专业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2.养殖喂养方式不当
养殖过程不恰当的喂养方式,也特别容易引发淡水鱼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发病情况,淡水养殖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接受专业教育水平一般,对于日常饵料喂养相关方面工作的业务水平能力存在差异,经常会出现喂养饵料时间、饵料投放数量把握不准的情况。此外,在日常养殖喂养过程中,缺乏科学化喂养方法,养殖户长时间坚持单一鱼类饵料,单一的鱼类饲料无法全面满足鱼类正常生长所需,影响鱼类正常的生长周期。在农村针对淡水鱼养殖专业户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在养殖过程中存在除了正常投放饲料外,每天非常规性投放小杂鱼,以增快鱼类生长速度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非但无法加快鱼类生长速度,而且会引发养殖鱼类的肝脏脂肪比重过高,影响鱼类正常的肝功能运转,直接影响鱼类正常的生长活动。
3.其他常见因素
最近几年来,我国淡水鱼养殖技术在不断创新发展,取得及较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淡水鱼实际养殖过程仍存在许多问题,养殖人员专业知识较为缺乏,从而引发鱼类发病情况的出现。比如,在养殖期间的更换水体的过程中,由于对换水方式不规范,导致更换水后可能会发生淡水鱼白嘴病状的情况。水体质量问题一直都是淡水鱼养殖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对于许多依靠河流湖泊等自然条件的养殖方式来说,受水体影响较大,例如地处重工业地区的淡水鱼养殖工场,水体受工业排放污染较大,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对正常的养殖渔场造成严重威胁,淡水鱼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影响养殖户实际利益。
1.淡水鱼养殖环境的调整控制
作为淡水鱼养殖的重中之重,良好的生长环境是鱼类健康生长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帮助更好的发展农村水产养殖业,为养殖活动提供合理化建议。对于养殖区域底部淤泥及时清理,淤泥为大量的病原体和微生物提供藏匿地点,易堆积大量细菌等增加病害产生风险。在苗种培育之前,对养殖区域进行高标准的消毒清洁工作,为淡水鱼生长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可对病害的预防工作发挥作用。
2.饲养方式科学化
引导养殖专业户进行科学化养殖,合理投放饲料,搭配具有高营养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等物质,日常养殖过程中,调配适量的氨基酸和蛋白质投放水体中,也可以向水体中加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协调鱼类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摄取,可促进淡水鱼平衡健康发展,提高淡水鱼产品质量。
3.改善淡水鱼养殖方式
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应对水体水质的实时情况进行关注,合理安排养殖淡水鱼的种类,调控适当的放养密度,给予鱼类生长充分空间,合理进行混养,采用养殖新模式,同一养殖区域养殖品种的多样化,以提高养殖区域的生产能力和产出效益。还应注重养殖水体水质和饵料的质量问题。
通过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发展淡水鱼养殖产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改善创新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促进农村淡水鱼养殖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增加农村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为百姓创收增收,提高农民朋友的人均年收入和生活水平。
(通联:310004,杭州市下城区东新路696号 杭州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