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勇,张晓敏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11)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新型农民社员素质要求及培育模式探索
陈志勇,张晓敏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11)
本文结合我国部分地区农村合作社分层分类课题调研实际,对新型农民社员素质提升要求和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供给侧改革视域;新型农民社员素质;培养模式
农村经济发展是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发展结构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为了实现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必须重视农村建设,合理调整农村、农业、农民之间的关系,优化我国农村结构,探索新农村发展新趋向。
在实践中推进供给侧改革结构,确保社会发展要素质量与数量相互协调,社会发展结构全方位调整,实现产业发展创新与生产应用相适应。结合我国部分地区农村新型化合作社构建分析,提出了现代新型农村建设绿色、开放性农村环境,创新、协调、共享农村发展新结构,以提高农业全面要素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型农民社员素质要求。对新型农民社员素养提出要求,能够打破农村建设发展的思想禁锢,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需要寻求良好的社员素质培育模式,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如果开展新型农民合作社工作,采取硬性理论,农民理解困难性较大。如果只重视农村实践指导,工作开展规律总结性差,两种边缘化模式,可能都会出现新型社员素质培育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将两种策略的优势相互结合,规避策略中的不足,这也是推进新型农民设员素质提高的有效模式。
针对农民实际问题,一方面,集中对农民进行理论培训,要求培训人员的理论讲解不官话、不套话,而是以农民日常生活实际为例,将专业性较强的农业知识,转换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帮助农民理解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技术理论。经过理论培训,该地区已经有60%的新型农民社员理论素质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新型农民社员素质提升,也将农业发展技术与农业实际相融合。例如,开展玉米种植技术现场指导,技术人员将农业品种选择理论知识与农业种植实践相融合,农民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更正农业种植实际中的不足,学习专业性种植技术,发挥新型农民社员素质培育的实际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协调性发展。
2.2 线上线下同步推进
借助新媒体开展新农民合作社成员素质提高模式,构建互联沟通网络。应用网络获取大量农业种植技术信息,开展文化知识下乡传播,农民结合新媒体传播信息,主动将学习到的新知识应用在农业种植中,对比新旧农业技术的差异。当农民在实际学习中遇到无法理解或者技术应用困难,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专业人员及时沟通。必要时,专业人员实行实践指导,新农民合作社员素质提升,借助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的同步开展,也是现代新型农民社员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2.3 部分层次化管理结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新型农民社员素质提高,实现总结与创新协调优化融合,确保调研工作开展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实现新型农民社员素质提升部分层次化管理推进,也是新农村农民素质提高的有效措施。以农村实际环境为基础,全面解析现代农村变革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保持其开展优势,同时针对短缺部分实施弥补。例如,A村存在农业产品销售渠道短缺问题,B村存在弄产品种植单一,农业收成低的问题,调研人员针对两地素质提高不同要点,分别对两地农民进行素质培训指导。A村农民的素质培训内容以构建多元、新型农产品营销理念为主要部分,B村以改善农业种植理念,突破现有农业种植方式为培训主要部分。这种针对性部分层次化管理结构,满足新型农民社员素质要求,也能发挥其工作开展优势,是我国现代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社员素质提升的有效方式。
综上所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新型农民社员素质要求及培育模式探索,是新型农村建设的有效渠道。在此基础上,引导新型农民社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模式,构建创新、共享型新农村,以部分层次化管理模式,促进协调、多元的农村发展,实现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新型农民社员素质提升目标。因此,本次调研活动归纳具有一定价值,是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理论参考。
[1]李晓欣,孙雷.补短板破瓶颈抓改革促发展开创上海“三农”工作新局面[J].上海农村经济,2016(08):4-11.
[2]袁素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5):37-40.
[3]徐涌,戴国宝.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3,33(05):77-79.
2017年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野下新型农民社员素质提升工程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164)
G725
A
10.14025/j.cnki.jlny.2017.17.031
陈志勇,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张晓敏,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