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秋婵 广西北流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现代分析技术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运用
□ 龙秋婵 广西北流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如今,我国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国家通过持续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和检测的投入,推动食品安全监测工作发展。严格加强各类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主要途径。本文重点阐述了食品添加剂前处理技术与现代检测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以供参考。
现代分析技术;食品添加剂;前处理技术
食品中添加剂检测操作一般包含以下步骤:样品取样、样品预处理、样品检测分析、数据整理和报告整理等[1]。依据有关研究,食品添加剂检测环节内,应用仪器展开分析只花费总时间的6%,而处理分析前样品所需要的时间是它的10倍以上。经过对相关数据的研究,样品的前处理在食品添加剂检测环节内是必不可少的。
1.1 固相萃取
固相萃取技术是以液相色谱分离和液相萃取技术作为前提发展而来的,可以提高传统萃取法的回收率,并且大大缩减了样品预处理的操作过程。选择固相萃取技术,能够通过选择性吸附、洗脱的方式处理食品内的化合物,把干扰物和样品进行富集、分离和净化,进而提升吸附性,最终达到分离、纯化对象化合物的目的[2]。
以王洪涛为代表的专业人士通过固相萃取技术探究肉制品、饲料等,首先对样品实施净化,然后检验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实验证明,固相萃取技术能够排除食品内蛋白质对三聚氰胺的干扰作用,降低三聚氰胺假阳性的几率,大大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1.2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也就是所谓的分子烙印技术,被普遍应用于样品的固相萃取领域。分子印迹技术具备非常强大的辨识功能,可以在大部分的复杂因子内快速找到目标分子,在样品的前处理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1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技术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是把化学发光研究与流动注射融为有效整体的一类具有较强灵活性的微量和痕量研究技术。以高向阳为代表的专业人士通过推出以鲁米诺和双氧水化学发光反应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有效测量糖精钠的方式[3]。在酸性物质内,糖精钠和重铬酸钾发生反应,获得铬,而得到的铬会明显提高化学发光的作用。
2.2 分子光谱
通常而言,分子光谱包含红外光、紫外光以及荧光,这种技术在食品添加剂的检测领域被普遍使用。
2.3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相关研究人员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设备,同时测定食品内6类对羟基苯甲酸酷的含量。样品选择乙腈提取,通过固相萃取柱净化,选择Agilent C18、色谱柱分离,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设备测定,外标法定量。经过研究发现,6类对轻基苯甲酸酷处于1.0~500.0 mg/L时,线性关系较好,(R在0.999 7以上),检出限是0.001 6~0.008 1 mg/L(S/N=3)。
2.4 色质联用技术
色质联用技术是以液相色谱或者气相色谱,对复杂基体化合物的较强分离功能与质谱特有的选择性、灵活性、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信息为基础的,在食品添加剂检测领域中备受青睐。以冯峰为代表的专业人士,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迅速检测出葡萄酒内的14类违禁添加剂,所需要的时间仅为6 min。在ESI负离子模式下检测,除了部分添加剂的检出限超过了2 mg/L,其余的所有添加剂检出限都处于0.01~1.0 mg/L,回收率在93.8%~106%,RSD不超过3.1%。
2.5 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电泳技术的特点为效果好、速度快以及灵活性强,在食品添加剂检测领域中备受青睐。在食品添加剂的组分,在检验环节内运用十分普遍。以Richard为代表的专业人士通过胶束色谱毛细管电泳,借助碳酸盐缓冲液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作为胶束相,仅需要15 min就能够实现检测软饮料内的乙酞磺胺酸钾、阿斯巴甜、山梨酸、苯甲酸、咖啡因等7种色素。
2.6 离子色谱
离子色谱是以离子化合物和离子交换树脂表面离子交换官能团为基础的电荷互相作用达到离子性物质分离与分析的色谱方式。它能够在高基体浓度条件下检验低浓度的组分,减少或者省略样品的提纯步骤,同时能够检测多组分样品和不同的价态的离子。
2.7 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能够仿真生物细胞识别的功能,通过特殊的分子认识机能物质来鉴别化学物质,同时把此类化学信息变成电信号和光信号。Larsen等专业人士制作了微型生物传感器检测硝酸盐与亚硝酸盐,传感器信号的强弱和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响应时间低于30 s,最低检测限是 50 μg/mL。
现代分析技术多种多样,随着此领域中专业人士的不断努力,必会出现更多高效的技术。通过现代科学设备与技术,实现食品添加剂检测的优化,各个相关领域应通力合作,让食品添加剂检测更加简单、高效,进而确保大众食品更加安全。
[1]施显赫,武彦文,侯敏,等.分子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领域的应用[J].现代仪器,2012(3):52.
[2]周素敏,陈连明,郑清林.便携式光谱仪测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J].现代仪器,2012(3):79.
[3]吴静珠,刘翠玲,李慧,等.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种类鉴别及脂肪酸含量检测中的应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56-59.
龙秋婵(1987—),女,广西北流人,本科。研究方向:分析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