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俏嫦 河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监督抽检的相关问题
□ 陈俏嫦 河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我国食品安全监测中,主要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两大体系,两大体系互相作用,为我国的食品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然而,近年来我国各地多次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为了保证食品安全,社会各界要求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等体系检测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两者的本质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并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同,从深层次探讨监测体系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推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系统不断完善,为我国的食品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督抽检
我国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出台了相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体系,在食品流通过程中对其品质进行严格化的管理和监督。但多次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系统中的漏洞。为了实现食品安全,以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为基础,并逐步贯彻和落实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体系中,不断推动体系完善,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
1.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两者之间的联系
从产生的本质上来讲,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同出一源,建立两者的根本性目的是为了保证我国食品安全,为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健康保驾护航。但两者在检测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大的区别。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有效检测食品中的各种物质,采集不同的信息,使其为政府相关食品监测部门依法履职提供了基本条件。通过有效的采集和检测等方式,保证政府相关部门能够依法履行职责,为我国食品安全监测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例如,某地区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中,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之初,社会各界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其化学物品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上。由于化学污染物本身的污染情况尚不明确,该地区的政府部门迅速组织水平较高的食品安全风险检测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检查,各个部门针对事件发生的不同环节也采取了行之有效的行动,并且各部门相互配合,进行了监督抽检。在各项数据完善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全面评价其危险程度等。这样的处理方式有效运用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通过二者有效的结合,不仅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还良好的完成了资源整合,促使相关部门更好的履行其职责,保证人民食品安全。在检测实践中,不断推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体系进行紧密联系,促使常规性的食品监测突破传统格局的桎梏,实现创新性发展。
第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系统相辅相成,促使食品安全监测水平实现有效的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对食品进行统一性监测,而监督抽检系统主要针对单一食品进行抽检。二者在工作过程中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通过统一性的食品监测,为单一的监督抽检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而通过监督抽检系统进行食品安全研究后,得出的相关数据能够提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可靠性。为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及时调整食品风险监测计划奠定重要的基础[1]。
1.2 监督抽检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两者之间的不同
在监督抽检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中,两者之间虽然互为辅助,但监督抽检系统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两者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基本特征以及施行条件上。首先,二者的实施条件和实施基础有非常明显的不同[2]。监督抽检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长,自建国之初,我国政府各个部门不断研究和探索监督抽检,直至今天,其自身的体系发展已经非常完善,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经验非常丰富。相对而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晚,21世纪之初,才正式开始分析和研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历经10余年后,在全国各个地区建立不同等级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站,并利用互联网逐步实现网络监测。虽然范围较广,但是根基薄弱,其组织体系以及相关基础人员、监测方式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两者在基础和工作条件上的差异,我国现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磨合。另外,根据各个地区收集的大数据,初步掌握我国当前发展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现状,并掌握其不断发展的基本性频率,据此促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不断完善,使其能够完成食品风险问题的预警,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动力。
在食品的相关法律上,我国针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有非常明确的规定。针对食品污染以及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工作,必须对其进行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数据收集工作以及检测工作,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从其含义上理解,第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具有系统性和持续性,并且监测结果必须保证其具备完整性,从而为科学规划奠定基础。而监督抽检工作,其主要强调的是分段监督或者检测,对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强调程度并不高[3]。第二,从其工作特征上,监督抽检工作主要强调抽检的主体,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强调数据上的连续,一旦数据出现失误,对其整体监测结果的影响非常大。
1.3 影响二者发展的主要问题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存在联系的同时,也有互为独立的部分,但促使二者产生并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其本身的作用和根本性定位以及在相关法律法规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并不能阻止二者逐渐加深联系,实现统筹发展的步伐。
当前,阻止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系统不断发展的主要问题来自于两者相互协作中。在相互协作过程中,两者的分工不明确,没有准确把握住自身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的根本性定位。在合作过程中,两者的资源共享水平偏低,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和信息缺失。在不断发展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二者提升资源共享水平,并明确分工定位,为未来食品安全事业不断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
2.1 从立法的角度解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上的问题
法律作为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重要基础,从立法的角度上推动其实现良好的发展,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措施。传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以及监督抽检主要实现的是分段监管,并且两者各自独立。其本身的技术队伍以及相关规范等都不能实现有效的统一,在当前发展中,为了保证二者步调一致,和谐发展,必须制定统一的运行系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采用统一化标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在避免双方出现冲突的情况下,运用有效的机制提升其工作效率,保证其公平性,通过立法的方式保证内部实现良性循环。
2.2 统筹规划监督抽检以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在当前运行的机制中,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其本身的数据共享水平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另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系统本身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无法做到互补,两者的工作内容出现重复的频率较高,工作布局有漏洞,造成工作出现疏忽,对整体的工作效率有非常大的影响[4]。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尚无法实现有效的统一,各个部门相互独立,制定计划过程中考虑的问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无法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风险。在现行机制下实现食品安全,首先必须做到对二者进行统筹规划,深入全面考察其系统运行,充分考虑功能重复和数据交叉的问题,保证食品安全方案能够实现全覆盖,为资源节约和数据共享奠定重要的基础。
在统筹规划中,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的高度协作和良好互补。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建立规划中心。将研究数据与规划中心分享,规划中心综合性分析后,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系统数据共享。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系统各个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强化日常监管的力度。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各个部门应积极主动地进行检测和抽检,并归纳总结日常发现的问题,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提出有效的建议,为国家开展专项风险监测并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积极实现食品添加剂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现代食品行业发展中,在食品中加入添加剂,以保证食品能够达到一定的要求。但是一些不法商贩使用违禁或者对人身体健康有高度危害的食品添加剂,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因此,社会各界普遍要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系统提升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和监督力度。第一,必须加强违禁的食品添加剂加强监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定期对食品进行检测,一旦发现问题,提交到政府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按照法律规定对其情节严重程度进行惩处。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经营和流通渠道,为实现食品安全增加强有力的保障[5]。第二,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民众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系统必须通过合作,普及相关的添加剂知识,让民众正确认识合法化食品添加剂。另外,相关部门可以与各大媒体联合,实现对民众认识添加剂的多渠道普及[6]。
纵观我国食品安全发展的历程,我国食品安全发展的形势不容乐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必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制度的改革或者通过其他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和共享,促使二者实现有效的统一,这是当前发展过程中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指数的重要方式。通过必要性的改革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推动二者实现统一,是未来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的必经之路。
[1]钟 凯,伍 竟 成,牛 凯 龙,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2(2):148-151.
[2]孙鑫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监督抽检的相关问题[J].现代食品,2016(19):8-10.
[3]王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相关问题的思考[J].食品安全导刊,2017(15):47.
[4]何平,王煜红,江小明,等.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有效性的分析和建议[J].中国酿造,2015(3):162-165.
[5]姚建明.基于风险分析原则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6]张肇中.我国食品安全规制效果评价及规制体制重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