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茂 马梦璐 王淑伟 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
实现玉米深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 李 茂 马梦璐 王淑伟 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玉米深加工业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积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促使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增加。但是在大好的形势下,有一部分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玉米深加工扩张的速度过快,盲目的建设导致其水平较低,因此有必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实现玉米深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玉米生产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据统计年均增长达到5.6%。玉米单产的比重从具体播种面积和单产产量增长的情况来看,一直在不断的提高。我国东北地区是国内最大的商品玉米调出区,我国玉米生产从整体上看具有产区相对集中的特征。本文针对目前玉米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实现协调发展。
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应用领域比较广,产品附加值比较高,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随着我国对农产品加工业重视程度的提高,主产区的玉米深加工业发展速度比较快,产量大幅度提高。“十五”期间,主要产品的产量分别增加了2~7倍,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深加工消耗玉米数量占国内玉米产量的比重不断增加,玉米酒精产量不断增加,以淀粉糖为主的深加工业发展速度很快,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整个玉米深加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有规模、标准越来越统一,通过新建、兼并和重组等方式,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一部分行业涌现了一批龙头企业。玉米产业的竞争力也大大增强了,集中度逐步提高,产业布局逐渐向原料产地转移,越来越向集群式方向发展。围绕玉米主产区,东北、黄淮海成为主要的玉米加工业密集带。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玉米加工业对生产技术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传统工艺的改造步伐加快,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玉米深加工业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产业链不断延长,产业的技术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尤其是近10多年来,在吨产品原料消耗、综合利用以及新产品开发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由于盲目投资,玉米深加工产能扩张过快。近几年我国深加工消耗玉米的数量与同期玉米产量的增长不成正比,主要表现在原料供应紧张,深加工产能扩张过快,价格持续上涨。另外,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产能过剩严重。玉米转化利用效率不高,我国很大一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多为初加工。与发达国家相比,产品结构不合理,部分企业粗放型加工,深加工转化率低,初级产品多,很难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能耗较高,节能、节水的任务相当艰巨。部分企业不重视环保工程、循环经济,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污染。
我国缺少专用的玉米生产基地,其数量有限,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玉米有高淀粉、高油、高蛋白等品种,但是由于缺少专业的玉米种植基地,导致种植标准化水平很低,出现严重的混种混收现象。原料质量得不到保证,使加工产品的质量达不到统一的标准,因此很难形成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给农民种植专用原料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同时企业的加工成本也大大增加了。除此之外,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和水资源明显减少,我国粮食产需关系处于紧平衡的状态,不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国家食物安全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阻碍了我国玉米深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要想实现玉米深加工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严格控制盲目投资,遏制过快发展的势头,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协调发展,使我国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适应国内玉米生产能力。玉米数量要充分保证食用、饲料养殖业、生产等方面对玉米的需求,确保玉米供应安全,做到统筹兼顾。在确保东北地区商品玉米产区地位的同时,积极发展饲料加工业,优化饲料加工业和玉米深加工业布局,适度发展深加工业。正确引导,要立足国内实际情况,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基本思想促进玉米加工产业的发展,加强对玉米初加工及部分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控制,鼓励适度进口一定数量的玉米,确保国内玉米资源不出现短缺的问题,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坚持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玉米深加工业的结构调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产品能耗、物耗,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实现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保持协调发展,将用粮规模控制在合理的水平范围内。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竞争相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的生产力;积极鼓励使用先进的技术,提升行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进一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玉米加工业体系。
我国玉米生产一直保持波动增长的态势,同时国内玉米消费也保持着刚性的增长趋势。在我国玉米是公认的“饲料之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饲用玉米需求也同步增长。实现玉米深加工业的健康发展,对种植业结构调整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农民卖粮难问题,带动农民增收。因此,应该增强扶持力度,积极鼓励玉米生产,适当调整玉米加工产品进出口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行业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