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与渔业》记者 廖静/文图
海马养殖规模化成趋势药物研究开启“黄金时代”
■ 《海洋与渔业》记者 廖静/文图
2013年海马在中国养殖获得巨大成功之时,《海洋与渔业》杂志曾在当年7月刊做过《海马养殖》一期特别关注。系列文章分析了海马养殖及线性海马产业化的前景。为此,在2017年,《海洋与渔业》记者再次聚焦海马……
“海马作为中药界的翘楚,其药用价值之大已经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认同。”深圳市万骐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骐”)总经理林景才告诉《海洋与渔业》记者,但是野生海马是国家明文规定的二级保护动物,按规定是不能捕捞的。因海马养殖技术成功后,其批量养殖也迅速获得了推广。“因为各地养殖规模增大,12公分的海马苗种也从2013年的500元/对下滑到如今的200~300元/对。”
目前万骐养殖基地的规模达到了100多亩,每年产出十几万对海马,种苗主要覆盖广东各地区。2016年6月,万骐与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的进行海马药用研究的科研团队合作,开展了一项“基于神经——免疫调控研发治脑疾病海洋生物制品”的海马药物研究。林景才透露,或许5年内会有一种治疗脑部疾病的药物问世。
近日,《海洋与渔业》记者走访了万琪的海马养殖基地,基地内整齐划一的数十平米塑料温棚就是海马的养殖场所。当日中午室外温度大概30多度的情况下,该公司配套的循环水系统正运作着,而棚内温度比室外略低。在海马孵化的塑料圆桶内,还有不少刚出生的小海马慢慢游动着。据林景才介绍,海马刚出生时体长1cm不到,在水里就像一个个小黑点,可它们的生长速度却很快,几天后就可以看出马的形状。
据了解,成立于2012年的万骐,利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研究所的研发契机,引进来自美国佛罗里达的线性海马种苗,经过5年的努力,不仅成功地养殖了海马,更成为了广东地区重要的海马苗种供应基地。在养殖技术摸索过程,针对海马肠炎烂尾等病害问题,该公司也迅速有了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
如今,万琪的养殖棚内一派繁荣,除了每日新孵化的小海马,水泥池中还有不少十来公分的小海马。一听到动静,海马们就纷纷浮到水面,仿佛“万马奔腾”的景象。而在养殖之初,养殖棚内却是一片惨淡。“那个时候成活率不到1%,明明看着孵化了不少,但就是养不活啊。”林景才现在回想起,也不禁十分惋惜。
“那时候整天就在外面跑,跟一些养殖鱼虾的老养殖户们探讨,一旦有了新的点子就不停地尝试。”林景才说,老养殖户对养殖这件事比较有天分,在与他们的探讨学习中,学到了一些养殖诀窍,逐渐地,他们也摸索出了一套养殖海马的重要方法。比如海马刚孵化出来时,要喂开口料;5公分以上投喂冰虾和蜂莲虫等。
目前万琪已实现海马养殖中的水质调控、咸度、温度等可控,公司还配备了整套的海水过滤系统。据介绍,该公司2012年刚养殖时还只有不到1%的成活率,而现在已经达到了90%的成活率;在规模养殖过程中,该公司开发了“公司+农户”的方式,加上农户的海马苗种,每年可孵化达几百万对。
有专家分析,海马在中国、日本及亚洲其他地区被作为名贵药材,被认为可强身健体、补肾壮阳,国际市场需求巨大,年交易量超过2000万只。海马又是明令保护的野生动物,由于其价格逐年上升,利润空间巨大,养殖产业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而针对海马可观的药用价值,这在林景才看来,需要加大力度对它进行研究。2016年6月,这样的一个契机到来。鉴于海马在增强记忆力、抗抑郁等方面的突出药物价值,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与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宋采教授带领了团队准备与万琪合作开展海马的药物研究。
也因为万琪有能力大量养殖海马,并获得了养殖证,因此,该公司也迅速达成了与宋采科研团队达成了合作。万琪药物研究方面的负责人崔玉华告诉记者,宋采教授正是看中该公司能够长期稳定提供实验对象,因此选中了该公司。
“研究开展1年多,主要分析了海马的成分,以及一些相关实验。”崔玉华表示,当前的研究还属于基础性质的研究阶段,主要是就增强记忆力、抗抑郁等方面做的一个针对性的研究。以前的研究表明,海马药用价值很大,而且保健功效明显。如今,宋采团队中不少专家曾在海外专门研究海马,对海马研究较有经验。而万琪也期待在海马这个产业链上共生发展,对其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为人类挖掘海马更有益的保健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