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1.疫苗因素。
(1)疫苗质量。疫苗质量不合标准,优质的疫苗须有良好的运输、保存条件和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产生良好的预防效果。
(2)疫苗间的干扰作用。将2种或2种以上无交叉反应的抗原同时接种,机体对其中1种抗原的抗体应答显著降低,从而影响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
2.免疫程序不合理。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原因,不能进行免疫监测,专业户只能按经验制定免疫程序,受母源抗体等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免疫失败。
3.母源抗体的干扰。由于种鸡个体免疫应答差异及不同批次雏鸡群来源不同等,造成雏鸡母源抗体水平参差不齐。
4.家禽免疫活性不足。免疫系统的先天性缺陷包括脾脏、法氏囊和胸腺发育不全,T或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缺乏。后天因素与营养环境和发病条件有关,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蛋白质会降低家禽的免疫能力,法氏囊病和马立克氏病也可使家禽的免疫活性下降。
5.应激因素。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在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下,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能显著损伤T淋巴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增加免疫球蛋白G的分解代谢,此时接种疫苗减弱家禽免疫能力。
6.滥用药物。许多药物如痢特灵、氯霉素和卡那霉素等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会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
1.正确选择和使用疫苗。选择国家定点生产厂家生产的优质疫苗,到经兽医部门批准经营生物制品的专营商店购买。疫苗种类多,选用时应考虑当地疫情、毒株特点。
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本地区或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鸡群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及疫苗的种类、性质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并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全面贯彻综合防治措施,不断提高防疫人员预防操作技能,严格防疫操作规程。
4.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和各种疫病发生,合理选用免疫促进剂。免疫前后24小时内尽量减少应激,免疫前后2天最好不使用消毒药、抗生素、抗球虫药和抗病毒药;合理选用左旋咪唑、卡介苗和干扰素等免疫促进剂,增强免疫效果。
(王超枣庄市台儿庄区马兰屯镇畜牧兽医站 27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