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带头人带动产业融合
日前,共青团山东省委联合山东省扶贫办、省旅游发展委评选出山东乡村旅游青年致富带头人30人。在30名乡村旅游青年致富带头人中,农业公司(包括现代农业、农业科技、生态农业)负责人13人,旅游开发公司负责人6人,生物工程公司负责人1人,园林公司负责人1人,乡村旅游或农业合作社负责人4人,村党支部书记4人,民宿业主1人。他们不仅激发了青年人返乡创业的热情,让乡村变富变美,还专注推动产业融合带动乡亲们脱贫。据不完全统计,30位带头人共带动648人脱贫。
2012年,30岁的关志洁在中国农业大学完成作物学博士后课题,毅然放弃留京机会,回到东明县玉皇庙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兼山东玉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五年来,她带领村民发展高效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300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为5000个家庭供应放心肉、蛋、蔬果和粮食,产品通过农业部绿色认证,远销北京等地;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销售收入突破900万元,吸纳精准贫困户20人,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1993年出生的王洋在这30位青年致富带头人中是年龄最小的,2014年,他从烟台大学毕业回到家乡青岛即墨,因为从小受家人熏陶对玫瑰兴趣浓厚,就与家人一起从事玫瑰产品开发,把玫瑰产品研发及推广与农业观光旅游结合起来,自主研发玫瑰纯露和精油提取,并相继开发玫瑰产品深加工、体验食用菌生产等旅游项目,建设了36间玫瑰主题客房和能容纳300人就餐的餐厅,可提供玫瑰特色菜。王洋介绍,年接待一日游游客30万人次以上,吸纳精准贫困户20多人,他们平均每月工资为2000元,“主要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工作是摘花或保洁。”
不少年青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发展旅游,不仅使村集体和农民增收,还使乡村环境变整洁,生态变美。泰安大陡山村坐落在泰山南麓,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在老书记苏庆亮的带领下,大力绿化,打造市民休闲乐园,奠定了发展旅游的基础。2013年,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庆恺带领大陡山村的党员群众走上“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苏庆恺说,原来以农业为主,现在以服务业为主,三产融合。游客春天来赏花植树、夏天采摘果茶,秋天拓展和亲子教育,冬天体验民宿、高跷、秧歌、蒸馒头、摊煎饼、做豆腐。村里还发展茶叶与农副产品,让游客把后备厢装满。去年又做了乡村足球场和俱乐部。目前,全村已经有13户农民搞起了农家乐。2016年全村共接待全国各地游客2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万元。
“住在花园里,生活在花园里,工作在花园里。”泰安市泰山区叶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朱新荣这样描述乡村旅游给农民和农村带来的变化。朱新荣于2009年开始带领村民相继开展草莓采摘、茶叶采摘、土地认领等工作,如今,一天最多能接待400多人,村集体一年增收几十万元,村民拔草种花,一年就能增收2万元左右,其中吸纳精准贫困户8户21人,人均增收7000元以上。
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位于黄河南岸,三面环水、土地盐碱,曾是省级贫困村。村党支部书记刘树海于2013年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推出了一系列富有黄河风情的旅游活动。为了接待日渐增多的游客,今年年初,他带领村民将村里废弃的小学校改造为“蓑衣客栈”,一排排的教室成了一间间民宿风格的客房。在他的带动下,36户108人脱贫致富,30余位青年就业,全村从事旅游项目的经营人员达200余人,农民季节工岗位500余个,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年增收入600万元。
现代农业与旅游、科普教育融合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山东尚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任丽,于2014年在菏泽市定陶区投资8000多万元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目前,公司以传统农耕文化体验、温室种植展览、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项目为依托,打造多元化的乡村旅游模式,拥有1座庄园、16处生产基地、72个果蔬大棚,尚谷慢生活生态餐厅、儿童科普基地二期工程以及60个扶贫大棚正在建设中。去年公司共接纳游客3.2万余人次,雇用职工130人,其中吸纳精准贫困户72户,每户收入平均3万元左右。
泰安青青农场董事长张彦来从2015年开始将科普教育和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有机融合,集采摘观光、农家乐、民宿、青少年素质教育、农耕体验及中小学第三课堂于一体,今年已接待游客及中小学生3万余人次。他带动周边1000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并带动58户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或产业脱贫。
(于加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