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蜜桃造谣者落网记
一段十秒的造谣视频,将山东省的品牌农产品“蒙阴蜜桃”推向了深渊。7月15日视频发出后,蒙阴蜜桃的产地售价从每千克2元多暴跌到不足1元,且主要产区收购量下降超6成以上,个别市场日成交量从近5万千克下降到不足5000千克。
近年来,谣言伤农屡屡发生,这一次,蒙阴蜜桃赶上了。好在,这一次,造谣者终于落入法网,蒙阴桃农的损失也相对降到了最低。7月17日,蒙阴警方成立专案组,耗时9天追凶;7月27日,造谣者现身说法,公开辟谣。此后,各地的客商又纷纷来到蒙阴,蒙阴蜜桃价格又逐步回升到2元以上。
据介绍,蒙阴是著名的“中国蜜桃之都”,该县桃树种植面积达4.3万公顷,年产总量达12.25亿千克。在2016年的中国品牌价值评估中,“蒙阴蜜桃”的品牌价值高达266.44亿元,位列全国初级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第6位,蜜桃类第一位。然而,如此过硬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也抵受不住短短十秒钟的谣言冲击。视频传播短短十来天的时间,就给蒙阴桃农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7月15日,正是蒙阴晚熟蜜桃集中上市的时候,货车司机王某国受雇到山东省蒙阴县蒙城街道的一处产地批发市场收桃子,看到有桃农往装好箱的蜜桃上喷洒透明液体,便随手拍了一段小视频,并配音:“这是山东临沂的桃,我们拉到沈阳去卖。吃桃要注意,这打的全是防腐剂。看看,这正往上打药呢。”
网络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则造谣视频自7月17日开始在网络上“发酵”,将蒙阴蜜桃推向了舆论的“火山口”,当地桃子的口碑和销量急剧下降。因为卖不上价格,收购商又少,不少桃子烂在地里。
视频来源的这处蜜桃收购市场,位于岔河村村头。视频中往桃上喷洒液体的当事人,是岔河村桃农王辉存,他气得直哆嗦:“咱是根据客商的要求,往桃子上喷井水降温,为的是方便客商储藏运输,咋就成了防腐剂了?”
后经山东省农业厅等部门的多方调查,视频中所谓的防腐剂,的确是给桃子喷的用来降温除毛的井水。这在当地是普遍做法,因为蜜桃采摘下来后体温很高,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有效降温,将严重影响蜜桃的新鲜度和货架期。而且,经专家证实,往蜜桃上喷防腐剂并不能起到防腐效果,桃农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
桃贱伤农,谣言更伤心。短短10秒造谣视频让蒙阴桃农的心跌落谷底,眼看着一年的辛苦就要“打了水漂”,数万蒙阴桃农岂能任人诬陷。7月17日,岔河村村民集体向蒙阴县公安局蒙城派出所报案。
接报后,蒙阴县公安局立即调集刑侦、网安等警力成立专案组。第一时间来到案发地展开缜密调查。蒙阴警方通过以车找人的方式查找该车的轨迹,经多层次、跨省份的网上查询,并走访多家冷藏物流公司,终于获知了该车辆对应的两名驾驶人员信息。
随后,办案民警与嫌疑人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蒙阴专案组民警自接到报案后兵分两路,辗转辽宁、北京、四川、内蒙古,累计行程2万余千米,历时9天终于抓捕成功。7月26日14时许,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将涉嫌损害商品声誉罪犯罪嫌疑人王某国(男,44岁)抓获,并于7月27日成功押解回蒙阴。
据办案民警回忆,面对找上门的蒙阴警方,王某国早有心理准备,他已看到自己造谣给蒙阴桃农造成的伤害,当时就说了“知道你们要来,我跟你们走”这句话。
据介绍,犯罪嫌疑人王某国因制造传播网络谣言涉嫌损害商品声誉罪,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现被依法刑事拘留。据刑法第221条与第231条的规定,损害商品声誉罪将被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目前,相关案情还在进一步调查审理中。为平息桃农怒火,蒙阴警方专门带王某国到事发地向桃农道歉。王某国的诚心悔过,已无法改变违法犯罪的事实,更无法挽回数万蒙阴桃农的损失。
好在,当地及有关部门积极应对,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谣言影响。在谣言发出当天,蒙阴县委宣传部就迅速联系省市报社、电视台和多家网络媒体,第一时间发出辟谣声音,引导网民理性对待谣言。在蒙阴警方马不停蹄抓获造谣者后,山东抓住时机,现场说教,有力粉碎了“蜜桃喷洒防腐剂”谣言。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等窗口,以“权威发布”的形式,快速向社会报道此案进展,为消除谣言提供有力佐证。
(特约记者吕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