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清 曾德财 郑乐华 李 雄 陈晓慧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三亚 572000)
中早熟杂交稻新组合五优1121高产栽培技术
陈德清 曾德财 郑乐华 李 雄 陈晓慧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三亚 572000)
五优1121系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引进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2015-2016年在粤中北及粤北地区多点进行了试验示范种植,该组合表现出高产稳产、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本文总结了该组合在广东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五优1121;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
五优1121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用五丰A和粤恢1121配组而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015年2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5015。2015年早稻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引进该组合在广东兴宁市试种连片示范10.3hm2,每hm2平均产量高达9.3t,专家一致认为该组合在田间种植表现非常突出,具有熟期早、米质优、熟色好、抗性强、丰产性好,穗大粒多,抗倒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广东省粤北和中北稻作区早、晚造种植,在广东种植表现中是为数不多的中早熟的组合之一。
1.1主要农艺性状 五优1121在广东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19~124d,与对照品种华优665相近。该组合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强,穗大粒多,抗倒力强,耐寒性中(孕穗期为中强,开花期为中)。株高94.8~99.6cm,每hm2有效穗数279万,穗长21.2~22.3cm,每穗总粒数151~172粒,结实率79.0%~80.7%,千粒重22.9~23.7g。2016年早稻在广东兴宁市种植表现,每hm2有效穗数高达330万,丰产性突出。
1.2米质 稻米晶莹透明,蒸熟软硬适中,食味口感好。整精米率31.4%~45.1%,垩白粒率12%~14%,垩白度2.3%~2.6%,直链淀粉12.6%~14.6%,胶稠度73~90mm,长宽比2.8,食味品质分77~81。
1.3抗性 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7.06%~100%,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100%和92.31%~100%,病圃鉴定叶瘟1.5~2.8级、穗瘟3.0~4.0级;高感白叶枯病(IV型菌5~9级、V型菌9级)。2015-2016年2年田间种植未发穗颈瘟,抗性较强。
1.4产量 2013年早造参加广东省区试,每hm2平均产量7.17t,比对照品种华优665增产2.76%,增产不显著;2014年早造复试,平均产量7.29t,比对照品种华优665减产0.33%,减产不显著。2014年早造参加广东省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7.0t,比对照品种华优665增产3.37%。
2015年早稻在广东兴宁市边片种植10.3hm2,每hm2产量高达9.3t;在河源龙川试种,比周边同熟期品种高1.2t;2016年在梅州的兴宁、平远、五华等多点示范种植,平均产量9.1t,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1.5熟期及适应性 五优1121属中早熟组合,在广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0d,晚稻种植生育期约110d,与对照品种华优665生育期相近。该组合适应性好,适合广东省粤北和中北稻作区早、晚造种植。特别在广东粤北的韶关、乐昌、平远等一带也适合种植一季中稻的熟期。
2.1适时播插 在广东省梅州、河源等地五优1121早稻种植3月10日前播种,晚稻种植7月10日前播种;在清远、韶关等地一季中稻种植4月上中旬播种。晚稻抛秧时控制秧龄在10d左右,人工插秧时控制秧龄在20d左右,最好不超过25d。
2.2培育壮秧 培育适龄多蘖壮秧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五优1121是多穗产量型组合,耐肥力强,播种量每hm2控制在150kg以内,秧田施足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结合施用尿素125kg、钙镁磷肥375kg、氯化钾75kg。播种后至1叶1心秧田保持畦沟有水、畦面湿润即可,2叶后畦面有水层。2叶1心时酌情施断奶肥,移栽前3~5d适量施送嫁肥和送嫁药。拔秧前灌深水,以免损伤根系,利于栽后返青活棵。秧田期防治稻蓟马等病虫害[1]。
2.3合理密植 五优1121一般插植规格为23cm× 23cm,插足基本苗,保证有160万~180万/hm2基本苗。
2.4科学肥水 科学的肥水管理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条件,采取“攻前、控中、补后”的原则。该组合耐肥抗倒,宜重施底肥,早施、重施分蘖肥,促进早生快发,后期根据生长情况施好穗肥,注意不宜偏施氮肥。水浆管理实行浅水返青、薄水分蘖、干湿长苗,适时露晒田,培育健壮秧苗,后期不宜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结实率。
2.5综合防治 采取综合防治方法,选用高效低毒安全农药预防,以提高稻米的食用口味。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测,结合田间情况及时防治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及白叶枯病、细条病、稻瘟病、矮缩病等病虫害,以确保丰产丰收。
[1]徐金仁,胡桂英.三系杂交晚稻五优662在江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14,29(6):41-42
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