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学习型班组、深化员工素质、激发员工创新力”的思考与认识

2017-02-01 16:45:28潘丽娜
山西青年 2017年23期
关键词:员工素质创新力知识型

潘丽娜

天津市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 300280

浅谈“建设学习型班组、深化员工素质、激发员工创新力”的思考与认识

潘丽娜

天津市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 300280

创新的源泉在于学习,学习的成效体现于创新。在大油田建设进程中,应当促进学生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竞争力和凝聚力的增强,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知识型员工创建,深化员工素质工程、班组读书活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动机,从而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提供竞争力与正能量。本文通过大量的相关资料和实际调查数据,结合技术服务部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对“推进学习型组织、知识型员工创建,深化员工素质工程、班组读书活动,激发员工创新活力”的几点思考与认识。

学习力;创新力思想;文化素质;认识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创新是在学习基础之上的创新。无论一个组织还是一个人,只有学习力强,才会为创新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学习力本身包含的学习之毅力、动力等精神因素,在激励个人或组织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和水平的同时,也不断地通过学习取得了成效,持续地为创新力提供动力,成为创新力永不枯竭的源泉。特别是对于技术服务部这样的基层单位来说,推进学习型组织、知识型员工创建,深化员工素质工程、班组读书活动,激发员工创新活力,更是求生存、谋发展、提高技术支撑的关键,也是应对当前“建设大油田,实现双翻番”的重要战略对策。

一、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企业的发展在于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员工是创新的主体,员工的综合素质是创新的前提。只有把提高员工素质和创新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员工素质真正成为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源泉,成为广大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追求,员工的创新活力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面对“建设大油田,实现双翻番”这一新形势,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是创新力体现于主动学习的要求。“小点子”催生“大智慧”,随着勘探开发研究院技术服务部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如何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为勘探开发保驾护航,员工的创新力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因此,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加速员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深化员工素质工程、班组读书活动,激发员工创新活力是技术服务部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更是当务之急。

二、影响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的本质

学习力是创新力之源、竞争力之本、凝聚力之基。促进学习力的提高,应当促进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养成,激发学习的动力,培养学习毅力,为创新奠定基础。创新与学习是一个互相依存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矛盾的两个侧面。所以,学习型不简单地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重点指的是能力的提升。

推进学习型组织、知识型员工创建,深化员工素质工程、班组读书活动,激发员工创新活力的核心理念是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和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其核心是鼓励员工自我超越,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断提高员工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广大员工个体素质和党组织团体能力的双提高,实质在于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其中,重要原则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具体做法是在推动本单位的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在推动本单位基层建设上下功夫,应当促进员工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促使学习的成果能够有效的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员工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目前,大庆油田正处在建设的重要阶段。促进研究院科学的发展,需要最好相应的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同时注重精神力量的作用。因此,需要通过学习促进员工工作热情的激发,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促进员工凝聚力的提高。推进学习型组织、知识型员工创建,深化职工素质工程和班组读书活动,激发员工创新活力需要做好学习工作,促进员工学习力的提高,促使学习力能够向创新力进行转化。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但需要对新的知识和技术进行学习,同时需要对创新的理论进行掌握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建设大油田、实现双翻番”的伟大实践中去。

三、推进学习型组织、知识型员工创建,深化职工素质工程和班组读书活动,激发员工创新活力,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创新以学习为根基,学习对创新的质量有着决定作用,因此,应当注重学习,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创新。而创新力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但要使这个动力源泉奔腾不息,应从提高员工的学习力入手。

在开展和推进创建中,要把“创建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活动融入到研究院的发展战略中去,融入到研究院发展目标中去,融入到日常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加强创新理念、创新文化、创新精神、创新人才、创新管理、创新机制的建设,以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大油田建设的伟大工程,为推动“和谐研究院”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导入先进理念,促使员工自我发展

创新理念是前提。推进“学习型组织、知识型员工”创建,深化员工素质工程、班组读书活动,激发员工创新活力,就必须要确立“体现时代特征、顺应发展潮流”的学习新理念。

1.促使终身学习理念的培养。工作需要以学习作为基础,同时工作也是学习深化的体现。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贯穿学习意识,积极引导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员工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的转变。应当把学习当做责任和使命,是自身需要履行的重要职责,促进自身知识的积累,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为企业发展增加优势。同时需要鼓励员工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力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培养员工自觉学习的意识,使员工都能成为学有所乐、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把学习理论变为技术服务部的统一行动,融入到各自工作之中。

2.培养员工创新学习的理念。在员工学习的过程中,促使员工养成创新学习的意识,促进员工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对问题进行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注重员工学习和创新的有效融合,培养员工创新的意识和观念,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和借鉴,逐步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工作细节中有创新、问题和矛盾中抓创新”的良好氛围。

3.培养员工学以致用的能力。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工作是学生深化的表现形式,是进行学习的另一个平台。构建学习型班组需要加强工作学习一体化理念的构建,促使学习能够真正融入到工作中,促进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总之要树立“学习化生存”、“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组织学习力比个人学习力更重要”等理念,树立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新概念,通过学习资源共享与整合,发挥集体智慧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使员工增强集体归属感,从个人学习向团队学习转变。

(二)搭建多种平台和载体,丰富和创新学习形式

载体是激发员工创新活力的抓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理念,设计多层次、宽领域、有实效的活动载体,搭建各种学习力转化平台,吸引广大员工广泛参与、全程参与,使员工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研究院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奠定了人文基础提供智力保障。

1.建立开放的学习平台。不断改进会议、读报式的单一学习方式方法,增强学习的吸引力。采取专家讲座、研讨会、课题调研等有效形式,增强学习效果,拓宽学习渠道,力求通过理论学习和员工大课堂等多种形式,采取专题式学习、菜单式学习、课题式学习、调研式学习等多种方法,有力推动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文化入脑、入心、入实践,用学习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进科学决策。同时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用身边真实、鲜活的先模人物作为榜样示范作用,激发员工的进取潜能,带动员工向先模人物学习,营造积极进取、争创一流的学习工作氛围。

2.建立新型的学习平台。按需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围绕科研生产的重点、难点,本着学用结合,“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经常性、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和练兵比武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促使资源、知识以及经验能够共享,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对知识和信息不断的学习和获取,打破思维定势,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促进班组成员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提高班组的创新能力。同时开展集中学习、主体演讲、专题讲座、论坛以及微课等各种学习方式,借助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促进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同时,开展相应的学习沙龙和学习小组,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

3.建立学习模式平台。以班组为单位构建学习团队,对学习模式和创新模式进行构建,在互动的过程中了解工作和学习中的困难,并且对解决困难的方法进行探究,促进员工学习能力的提高,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创建活动中,技术服务部创新学习阵地和载体,制订了相应的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注重长效学习,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及行业特点,分层次对干部员工进行了政治理论、管理知识、业务技能等素质教育。

4.建立系统平台。为了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技术服务部因地制宜,围绕科研生产任务,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行之间有效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各种形式主题活动、岗位培训、技术练兵、技术比武和技术交流,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建立便于知识传播、信息交流和学习成果共享的系统学习平台,使每位员工都能有效地把学习转化为创造性实践。通过围绕推进研究院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职工技术创新与攻关,开展争当创新岗位能手、创新示范班组活动,鼓励广大员工积极参加,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通过继续开展“创争”活动,激发职工的创新力和学习力,以“爱岗敬业、自发学习、激情工作、团队协作、创新进取等要求”为核心,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拓宽学习领域和内容,开展班组读书创新活动,提升应变和创新能力

根据不同工种的技术特点,技术服务部搭建学习框架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深入持久地开展读书活动和创建活动,为研究院的发展、为科研文化的提升和创新、为广大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直以来,班组读书和自学活动已成常态化,并教育和动员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自学和非学历的专业技术学习深造。还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法,对员工进行多层次、多门类、多样化的培训,使员工素质、员工队伍知识结构得到不断提高和优化,也增强了员工的知识积累、技能储备和创新能力。极大限度地吸引和动员广大员工参与到各项创新活动中来,员工树立创新意识逐渐形成。

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激发员工创新活力,做到“与研究院的发展相结合,与研究院的科研生产中心任务相结合,与研究院班组建设、职工岗位成才相结合,与员工全面发展相结合”三结合;以提高职工的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重点,增强来职工适应竞争和企业创新机制的学习能力、劳动技能、创造才能和心理、身体素质。

四、推进学习型组织、知识型员工创建,深化职工素质工程、班组读书活动,激发员工创新活力,应当建立长效机制

推进学习型组织、知识型员工创建,深化职工素质工程、班组读书活动,激发员工创新活力,此项工作要作为一项关系企业生命力的长期工作,长期、持久、有效地在企业中开展下去,就必须纳入企业管理行为,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善的过程,必须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平台,积极推进,建立该项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促进员工自我成长的长效机制

1.指导班组和员工设计短期、中期、长期的共同愿景,使班组和员工确立成长目标。使班组和员工为实现愿景不断持续改进,逐渐形成自我设计、自我提升、自我改进的长效机制。

2.加大投入,为班组改进和员工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组织员工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全方位学习创造条件。

(二)建立“领学”、“互学”的长效机制

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党员干部要相互学习,倡导组织团体有目标地共同学习,促进信息共享、坦诚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全体成员的共同提高,形成组织学习的浓厚氛围。

(三)建立人力资源培训的长效机制

从教育培训形式与内容上主动与先进企业接轨,建立自主开放的培训体系,可以“请进来,走出去”,对员工进行中、短期在职培训。

(四)建立政策激励的长效机制

为了鼓励员工成长,推进学习型组织、知识型员工的创建活动,应当制定激励体系,鼓励科技骨干脱颖而出。

五、结束语

一个不会学习的人是永远不能进步的,一个不会学习的企业同样是不会有发展上升空间的。企业要成功、要保持长久优势,就要不断创新,不断地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创造未来。推进学习型组织、知识型员工创建,深化职工素质工程、班组读书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会一蹴而就。学习不是目的,实践中运用绩效才是根本。只有尽善尽美地去建设,踏踏实实的去做事,才会激发员工创新活力,挖掘员工的潜能,才能使企业具备长久的竞争优势和不竭的动力。

F270;F

A

1006-0049-(2017)23-0161-02

猜你喜欢
员工素质创新力知识型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金桥(2022年4期)2022-05-05 06:09:50
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与对策建议
辽宁经济(2017年12期)2018-01-19 02:34:08
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形成与防范
经营者(2017年1期)2017-03-08 15:41:06
浅谈如何坚持与时俱进开展煤矿思想政治工作
国家创新力
中小型企业员工培训策略
知识型新移民城市生态融合机制研究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知识型企业创新激励体系研究
创新力不足导致国产手机再遇寒冬
IT时代周刊(2015年7期)2015-11-11 05:49:55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