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的关键性问题分析

2017-02-01 12:54王光文
酿酒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饮酒旅游文化

王光文

(1.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2.内蒙古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中国酒文化的关键性问题分析

王光文1,2

(1.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2.内蒙古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中国酒文化突出存在传承与创新、酒驾治理、饮酒保健、酒风改良、文化融合这5个问题。酒文化发展是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对于酒驾,除了法规的硬性治理,还应有酒文化的柔性治理。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保健意识的显著提高,饮酒保健得到了普遍认同。保健酒厂应在质量管理、知识产权开发、非遗生产性保护、打造企业品牌、产品细分、突出特色、体现差异、电子商务、餐饮配套、物流配送、酒类会展等方面精耕细作并寻求突破。各地政府应以切实有效的政策改良酒风,形成正当消费、理性消费、节俭消费、健康消费、文明消费、透明消费的酒文化。

酒文化传承与创新;酒驾治理;饮酒保健;酒风改良;文化融合

我国学者对酒文化的界定,在方法上主要有核心统领法[1]、外延分类法[2]、要素构成法[3]、不完全概括法[4]、对比法[5]等。根据这些界定,酒文化以酒德为核心、引领和规范,其外延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构成包括科技要素、生活要素和管理要素,可概括为酿酒层面的精神、技能、工具、原料、空间和饮酒层面的礼仪、器具等,以及横跨这两个层面的酒俗酒信、诗词歌赋、神话传说、典章制度等。中西方酒文化既有巨大差异也在不断交融。当今,中国酒文化突出存在传承与创新、酒驾治理、饮酒保健、酒风改良、文化融合这5个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对中国酒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酒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据古籍记载,中国酒文化的起源有《国史补》的猿猴酿酒说、《晋书》的天星酿酒说、《吕氏春秋》的仪狄作醪说、《战国策》的杜康酿酒说等[6]。山东莒县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发现的成套酿酒用具[7],证实了中国酒文化的确切起源时间。根据张崇琛[8]、冯恩学[9]的研究以及对吉林省大安酒厂遗址辽金时期蒸馏酒灶锅的考证,尽管白酒酿造在北宋早期就已出现,但是直到辽金时期才有了商业性生产。在此之前,中国生产的酒类主要是黄酒而不是白酒,也就是说,中国酒文化的早期是黄酒文化(发酵酒文化),然后才是白酒文化(蒸馏酒文化)。

在古代中国,随着饮酒文人数量的增加,酒越来越多地影响着诗词歌赋和书画艺术,形成了以酒抒怀、以酒促诗、以酒生词、以酒催歌、以酒激赋、以酒成画的文人酒文化。例如,杜甫诗文中与酒有关的约占21%,李白的约占16%,白居易的约占25%[10];流传至今的五万余首唐诗中,有六千多首与酒有关[11]。在朝堂宴会、接风洗尘、送别饯行、自饮独酌、亲友相聚、婚丧嫁娶等场合,表达酒情、酒态、酒具、酒味、酒场、酒令、酒艺、酒制、酒境的诗词歌赋和书画艺术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12]。

如果说,诗词歌赋和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的感性表达,那么,“礼”就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理性统领。中国的“礼”发端于夏代、流行于商代、成熟于周代。西周有“五礼”: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吉礼”用酒具有很强的功利征,主要是为了实现心愿、趋利避害、追求回报。“嘉礼”用酒主要是为了人际沟通和联络感情,包括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赈幡之礼、贺庆之礼等。“宾礼”用酒主要是为了接待宾客,包括朝、宗、觐、遇、会、同、问、视等,其器具摆放、座次排序、饮酒秩序等无不遵从严格的等级规范。“军礼”用酒主要是为了鼓舞士气、宣扬国威君威。“凶礼”期间虽然要减膳少饮、停止娱乐,但也要以酒祝寿归天、祭神祀祖、敬仰先人。儒家集夏、商、周三代文萃之大成,将“礼”转化为《礼记》。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的“礼”上升为统领社会规范的典章制度。

不论是以诗词歌赋和书画艺术为代表的文人酒文化,还是以“礼”为统领的体现社会规范的酒文化,其发展都是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不能只强调传承而沿袭传统、无视当下、脱离实际、故步自封,也不能只强调创新而无根、忘本、浅薄、流俗。正确看待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是中国酒文化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

第一,酒文化传承是有选择的保护和有创新的持续。在其传承工作中,应下大力气挖掘物质和非物质的酒文化资源,弄清酒文化传承的动力机制和历史脉络,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传承水平和积极性、能动性,保护传统酒镇、酒村、酒区、酒肆、酒坊、酒窖等文化空间及其传承体系,研究酒文化的精神内核与载体形式,既要看其传统表达,又要察其现代生机,使其借助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现代管理保持发展动力和活力。

第二,酒文化创新要以传统酒文化传承为基础。在其创新工作中,应以新思维、新科技、新材料、新方法开发利用传统酒物质文化,以现代文明成果改造传统酒精神文化,以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发展传统酒制度文化,以更高的标准改进传统酒行为文化。例如,以创意设计、陶瓷工艺、环保材料将与酒有关的诗词歌赋、书画艺术应用于酒类产品的造型和包装,以交通文明改造传统酒德,以廉政建设治理酒风、以更高的科学标准践行饮酒保健。

2 酒驾治理

随着机动车在中国家庭的普及,酒驾(包括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成为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2011年2月25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车行为定为犯罪;2011年4月25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修正案(二)》,再次明确了酒驾的责任归咎。对于酒驾,以上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属于硬性治理,此外,还应通过酒文化改造实现柔性治理。

第一,以现代交通文化改造酒文化,使新时代的酒德、酒“礼”在维护交通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尽管传统酒文化也提倡适度饮酒,要求“君子可以宴,可以醧,不可以沉,不可以湎”,也在《酒戒》《酒诰》《酒训》《酒箴》等文章中论述了酗酒的危害和酒德的重要性[13],但古代过度饮酒的危害对象主要是个体,而现代酒驾的危害对象却是社会,所以,应以酒驾危害社会的案例教育、驾校对学员的责任教育和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教育改造酒文化,从而形成有利于维护交通安全的新时代酒德。

第二,组织、发动相关机构和广大民众参与酒文化改造活动,形成理性饮酒、适度饮酒、安全饮酒的社会氛围。例如,酒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发布理性饮酒的公益广告,传媒机构制作、传播相关影视作品,政府和行业组织联合开展理性饮酒的相关活动,让广大民众耳濡目染、亲身体验酒文化的改造,改变“劝酒”“拼酒”“添酒”“逼酒”等不良酒风。餐饮企业和娱乐企业提供醒酒、“代驾”、代呼出租车等服务,将拒绝接受安全服务的饮酒驾驶员列入不良行为名单并及时向警方汇报。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感性与理性、限制与自由、自律与他律、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现代酒文化,才能全面提升酒驾治理效果。

3 饮酒保健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保健意识的显著提高,饮酒保健得到了普遍认同,保健酒文化也就成为我国酒文化的重要类型。保健酒文化在物质层面有保健酒、中药材、酿造或调配工具等,在精神层面有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养生保健理论、企业和产品声誉等,在制度层面有医药管理制度、酒业管理制度等,在行为层面有规范操作、合理使用等。

按照功能,我国的保健酒可划分为两大类:对症类和补益类。前者对特定人群或特定身体部位、生理系统的病症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因而药材选配严格、用药禁忌明确,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其中一些可作为药品在药店销售;后者适用性强、安全性高、消费面广,通常具有延缓衰老、补气养血、美容养颜、滋阴壮阳、养护脏器、提高免疫力等功效,一般是作为饮品、食品在商业网点销售。

按照中医药理论,酒能浸出并保存中药材的有益成分,能使药力外达肌表、内通血脉,能促进药物成分吸收,能提升药材的药力和疗效,所以,我国自古就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资料显示,适量饮酒者的健康水平普遍高于一般人群[14]。饮酒到何种程度才算适量?这不仅要参考医学上的指标,还要考虑个体的健康状况和饮酒状态等。

为了迅速扩大市场,我国的一些保健酒厂在营销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在质量管理和消费者服务上没有下足功夫,其结果是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为了牟取利益,一些保健酒厂夸大其产品的功能和疗效,在专利和非遗的申报上弄虚作假,聘请明星或专家进行不实宣传,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其结果是被媒体曝光或被工商查处,这不但败坏了其自身信誉,也影响了整个保健酒市场。与此相反,有的保健酒厂注重质量管理并将工艺流程公开展示,详细说明如何生成动植物浸提物、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酯类、多酚类等有益成分以及如何滤除杂醇类、醛类、酮类等有害成分;有的保健酒厂以技术创新获得专利保护、以保密配方获得商业机密保护、以老字号获得商标保护、以传统技艺和传统知识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而以质量管理、知识产权开发、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打造品牌。将来,保健酒厂若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发展,还应在产品细分、突出特色、体现差异、电子商务、餐饮配套、物流配送、酒类会展等方面精耕细作并寻求突破。

4 改良酒风

酒风属于行为文化,并与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紧密关联。正常的餐饮娱乐,人们往往以饮酒放松自我、增加趣味、增进感情、消除隔膜。正当的人际交往,人们有时以赠送酒类礼品表达情谊、和谐关系。同时,我国也存在诸多不良酒风,如公款吃喝、借酒事进行项目公关、以高档酒贿赂办事人员、以各种名目滥办酒席、以大操大办收取礼金、为了攀比和“面子”铺张浪费等。虽然有的不良酒风得到了遏制,但有的仍在变相发展甚至加剧蔓延。我国高档礼品酒市场大于自饮酒市场的事实[15],就从侧面反映了不良酒风的严重性。

不良酒风不仅浪费大量公款,加重家庭负担,使得一些人饱受“酒精考验”进而健康受损,更会损害我国的民主建设和法治建设,恶化干群关系和人际关系。为了借不良酒风牟利,一些酒厂为其产品贴上了“部门专供、领导专用、帝王御用、国宴等级”等标签并大肆宣扬,进而助长了特权消费、功利消费、炫耀消费和奢侈消费,强化了“酒桌关系”和封建等级思想,损害了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形象。

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公职人员的不良酒风明显扭转,但还有一些公职人员将酒席转移到食堂、会所、民宅等隐秘场所,并通过地方政府预算中的“其他支出”、黑市发票等报销费用。对此,应改革公务接待制度和报销制度,强化审计监督职能,要求党政机关定期向社会公布“三公”消费,实现公务接待预算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进而杜绝隐蔽吃喝、暗箱操作、隐性开支、做假账等行为。

在改良酒风专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一些地方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贵州省普定县出台了《关于禁止国家公职人员违规操办酒席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引领淳朴民风规范酒席办理工作的意见》,并由主要县领导牵头成立了“规范城乡酒席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了“四五六”工作法,即组建4支队伍(宣传队、互助队、纠风队和巡查队),明确5个内容(酒席的范围、规格、流程、标准和主体),强化6个环节(责任分解、村民自治、宣传引导、台帐管理、公开曝光和督促检查)[16]。该县将酒风改良与星级文明户评比挂钩,滥办酒席者不仅失去评选星级文明户的资格,而且要受到处罚。该县实施以上政策之后,公职人员违规操办酒席的事件基本杜绝,民间以各种名目滥办酒席的现象也显著减少,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谋求发展。以此为参考,各地政府应以切实有效的政策改良酒风,使地方形成正当消费、理性消费、节俭消费、健康消费、文明消费、透明消费的酒文化。

5 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可分为物质文化的融合(设施、设备、人员层面)、精神文化的融合(企业精神、理念、知识、科技、品牌层面)、行为文化的融合(管理行为、业务行为层面)、制度文化的融合(行业制度、企业制度层面)。目前,酒文化与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互联网文化的融合已成常态,并有利于形成新的业态、动力源和增长极。

酒文化与旅游文化的融合,使得酒文化具有了旅游价值和旅游功能,由此也产生了新的旅游类型——酒文化旅游。根据酒文化的类型,酒文化旅游可分为白酒文化旅游、葡萄酒文化旅游、啤酒文化旅游、黄酒文化旅游等[17];根据发展的侧重,酒文化旅游可分为生态旅游、工业旅游、节庆旅游、遗产旅游和养生旅游[18]。名酒生产企业是酒文化旅游的主要发起者。例如,宜宾五粮液、泸州老窖、绵竹剑南春、古蔺郎酒等名企推出了宜宾五粮液酒史博物馆、中国宜宾酒圣节、泸州老窖陈列馆、泸州1573老窖窖池、剑南春酒史博物馆和酒坊遗址、郎酒厂天宝洞和地宝洞等酒文化旅游产品。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也发起或支持酒文化旅游,如泸州市建设“中国酒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并将酒文化旅游确定为该市旅游的主打类型、宜宾市打造“中国白酒之都”、青岛市政府将“青岛国际啤酒节”打造为国际著名的酒文化旅游品牌和亚洲最大的啤酒旅游盛会。

酒文化与创意文化的融合,使得创意设计、创意开发成为酒文化创新的核心动力,使得创意产品成为酒文化创新的重要成果。例如,对酒类产品的造型、包装、展销、广告、衍生品以及酒厂的建筑、内外部环境、品牌形象、网站等进行创意设计,对与酒相关的诗词歌赋、文物古迹、名人名事、民俗文化、工艺美术、工业景观、农业产品等进行创意开发,推出既保留酒文化韵味和内涵又满足消费者审美、实用、便利、安全、舒适、时尚等需求的高附加值创意产品。

酒文化与互联网文化的融合,使得与酒相关的企业网站、电子商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不断涌现,酒类产品的生产、仓储、运输、销售、消费环节逐渐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向自学习、自适应、自协调、自进化并且不断创新的“智慧型组织”转变,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开始以互联网思维发展酒产业。例如,从业人员以大数据分析市场,面向不同的消费者及其消费“痛点”进行产品的精准开发和精准营销,企业以O2O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以C2B模式保障消费者的参与权、定价权、选择权、评价权,进而实现企业与消费者双赢,以交互式网络平台将消费者转化为编外员工和企业“粉丝”,以全球化网络体系将产品生产和企业经营模块化,以小众市场开发、分散市场开发实现“长尾”经济效应。

6 结语

本文对中国酒文化的五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尤其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角度对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以期有利于酒文化传承与创新、酒驾治理、大众健康、酒风改良和相关产业融合,有利于中国酒产业探寻发展路径和优化发展环境。由于以上问题涉及众多领域且相互关联,所以实践者应打破不同地方、部门、行业、企业之间的壁垒,建立跨领域的决策、管理和协调机制,建立相关机构和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应注重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中国酒文化的软实力,进而使其在世界酒文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李全根.酒文化是中华饮食文明的奇葩[J].中华文化论坛,2009 (4):110-113.

[2]万伟成.中华酒文化的内涵、形态及其趋势特征初探[J].酿酒科技,2007(9):70-74.

[3]李映发.试论中国酒文化主题[J].中华文化论坛,2009(4):104-109.

[4]姜娜.文化遗产保护的全民参与——日本酒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及其借鉴[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1):55-59.

[5]余东华,王仕佐.中西方酒文化差异与现代旅游[J].酿酒科技, 2014(12):117-118.

[6]蒋雁峰.中国酒文化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7]王赛时.中国酒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8]张崇琛.酒香五千年——酒的起源、演变与展望[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0(2):27-29.

[9]冯恩学.中国烧酒起源新探[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 (1):163-176.

[10]朱年,朱迅芳.酒与文化[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11]王玉成,邢慧斌.唐代诗酒文化特征及形成原因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4-87.

[12]周全霞.试论中国古代的雅文化与酒[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3-86.

[13]萧家成.论中华酒文化及其民族性[J].民族研究,1992(5):38-47.

[14]汪建国.科学饮酒有益健康预防治病[J].中国酿造,2010(1):180-185.

[15]朱晓辉.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7):42-48.

[16]堪贵漩.普定“四五六”模式狠刹滥办酒席之风[J].当代贵州, 2015(40):48-49.

[17]孟宝,郭五林,尹奇凤.国内酒文化旅游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J].酿酒科技,2014(11):104-110.

[18]李林,洪雅文,罗仕伟.酒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研究[J].酿酒科技,2015(5):115-120.

[19]王琪延.五粮液酒文化与其商业价值[J].中华文化论坛,2009 (4):146-149.

Crucial Problems in Chinese Liquor Culture

WANG Guangwen1,2
(1.Inner Mongolia Arts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10;2.Institute of Cultural Industries of Inner Mongolia,Hohhot,Inner Mongolia010010,China)

Chinese liquor culture emphasizes the conflicts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society and individual,rationality and sensibility, advanced and backward technologies,interior and exterior.All these conflicts might be attributed to five crucial problems: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quor culture,the governance of drunk driving,drinking and health,the change of drinking manners and culture integration.In this paper,these crucial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liquor culture;governance of drunk driving;health&drinking;change of drinking manners;culture integration

TS971

A

1001-9286(2017)01-0112-04

10.13746/j.njkj.2016334

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地专项课题“内蒙古沿黄经济带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批准号:2015JDB066)。

2016-11-10

王光文(1971-),男,山西大同人,内蒙古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教授,内蒙古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研究方向为地方文化产业。

酒文化与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互联网文化的融合已成常态,并有利于形成新的业态、动力源和增长极。

猜你喜欢
饮酒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请勿过量饮酒
谁远谁近?
《陶渊明 饮酒》
旅游
与猫狗共饮酒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