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琳娜
优质护理与健康教育
●赵琳娜
护理健康教育是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针对患者或健康人群所展开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整体优质护理的重要措施。科室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科室的可持续发展,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护理质量关系到科室的生存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以“疾病护理”为中心的护理已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护理工作需要向更深的“身体加心理”综合护理方向发展。如何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护理服务,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便于疾病的治疗、康复和预防保健是我们护理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护理;健康教育
开展优质护理与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阻碍患者恢复健康的危险因素。需要护士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人们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培养人们的健康行为,使他们从理论、心理和行为上改变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恢复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影响优质护理与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需要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提高护士道德、心理和业务素质水平,明确健康教育目的等。
(1)科室护士的分布情况科室护士虽都具有一定的护理知识,老护士的实践经验较丰富,但同时存在新护士临床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对患者施教能力的掌握较薄弱。目前健康教育在高校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专项教育,理论与实践还略有距离,再者由于护理工作量大,工作繁忙,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2)提高健康教育能力、实现优质护理的措施为了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实现优质护理,针对上述情况,科室非常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强护士理论知识与操作水平,比如鼓励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督促护士参加自考、每月组织护士参加业务学习的次数不少于两次,鼓励护士参加全院技能大赛,推荐年轻护士外出进修、在护士间展开分析讨论,请护理专家给护士讲课等;同时,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的形式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质量等,然后根据患者反映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进一步强化护士的健康教育与优质护理理念、提高施教能力、开展技术练兵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足。
科室新上岗护士较多,参加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需要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水平,护士的整体素质是护士在从事某种工作时,本来具有或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等,若要让护士能在繁忙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实现优质护理,这就需要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1)转变思想,加深与患者的沟通优质护理要求护士在提高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同时,还应具有良好得体的言行举止,使患者在病痛中能理解生活的美好,消除抵触情绪,产生希望能快速恢复健康的欲望,促进健康,做好优质护理,重要的是护士的“工作态度”,护士工作时对患者的态度,对工作的认真热情程度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情,影响就诊、治疗和护理质量。这就需要上级部门有计划地对护士日常行为、常用语言等进行规范,让护士掌握和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为患者提供主动、热情、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感到亲切,使之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恢复健康[1]。
(2)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从实践过程及效果来看,工作时间越长,学历层次越高的护士,心理素质就越好,运用临床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就越好,在实施健康教育时效果也越明显。面对目前护士的现状,科室鼓励她们参加继续教育深造学习,尽量给她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通过该方法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知识水平和学历,使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优质护士。
实现优质护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患者能够从心理上自愿接受并积极配合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当中持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让患者住院住得放心,携着病痛来,带着健康回,实现早日康复。健康教育是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整体优质护理的重要措施。
以“健康为中心”,采取适当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缓解甚至消除焦虑、恐惧等紧张情绪;同时还应明确健康教育对患者的重要性,使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实施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整体护理,使患者真正受益,以诚信和热情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当中,关爱患者、服务患者,提升护理质量,最终实现优质护理。
(作者单位:解放军251医院急诊科)
[1]邢香玉.护理安全管理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s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