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王玉惠
耳鼻喉科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体会
●王玲玲 王玉惠
心理护理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实验技术研究患者的心理现象发展规律,通过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调整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从而使患者康复的方法。心理护理是围绕患者开展,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为指导准则,护理程序为准绳,将护理程序系统化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恢复患者健康为目标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护理计划是将护理程序文字化,对护理行为起指导性、计划性作用。
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心理护理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护理重要性。正确合理的护理有助于病痛的减轻、身体的康复;护理不当,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贻误治疗最佳时机。耳鼻喉科患者术后通常需要在医院继续观察治疗,患者在病房的陌生环境中,心存压抑、心神不定,心绪紊乱、消极,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免疫力下降,给患者康复带来不便。而基础的护理是遵医嘱对患者从事的护理活动,往往无法彻底消除患者术后所面临的各种疑惑,此时患者迫切需要排疑解惑,而护士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可达到为患者消除疑惑的目的,对其康复起到促进作用。心理护理可以让患者对病情有了清醒的认识、能以理性的态度面对疾病,从心理上消除疑虑、困惑,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康复过程。护理工作者利用医学知识,用科学的态度、方法、语言对患者的心理疑惑、思想包袱等进行疏导,用解释、启发、说服等方式,让患者消除疑虑,增加自信,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起到早日康复的效果。
手术对医务人员而言是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对患者而言是诊治疾病的重要经历。耳鼻喉是人体的重要感官,术后患者往往会担心是否会留下后遗症,如听力是否减退、嗅觉是否影响、咽喉发音是否异常等。不管手术大小,患者心理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疑虑,产生焦虑。因此,心理护理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经历手术治疗,尤其是创伤性较大的手术,患者从麻醉中清醒过来,渴望知道真实病情、手术效果。手术对身体造成一定的痛楚,易产生焦躁情绪。当患者清醒后,医护人员要用轻柔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安慰,告知患者手术进展顺利、疗效良好,只需等待伤口恢复即可康复。有的患者有吸烟、喜食辛辣等嗜好,需要医护人员说服教育,并告知休养注意事项、饮食禁忌等。如:咽喉手术患者饮食要以流食或软食为宜,严禁辛辣刺激,不得饭后漱口。在住院诊疗期间,医护人员要进行康复知识宣教,鼓励和支持患者,使其以正确心态面对康复诊疗过程[1-2]。
疼痛是一种痛感知觉,源自大脑皮质对疼痛的反应,止痛药物是控制疼痛的有效手段,但是药效持久性、副作用,使得患者不能过多使用药物。此时,需要医护人员通过心理护理来减轻或避免患者伤痛,使其情绪稳定、思想放松以提高疼痛阀,缓解疼痛。病痛使得患者敏感性高,思绪紊乱,心理承受力差,医护人员除进行技术性治疗外,对患者进行情感照料,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可提高脑内啡呔含量,达到缓解痛楚的目的,还能增加止痛药物的药效。病房环境因素,噪声、强光、暖色调等会强化痛感,因此,医护人员要给术后患者创造安静、祥和的休养氛围。
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后多数出现抑郁反应,症状有话语少、活动少、易怒、食欲减退、睡眠质量差等。患者心理呈消极状态,若心态得不到及时调整,必将影响患者活动次数,进而影响心肺、消化功能,较易出现营养缺乏、继发感染等症状。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来克服抑郁,主动关心患者。心理护理是一门艺术,需要医护人员善于理解患者的需要,要有亲和力,用真诚的行动安慰照顾患者。
乳突炎患者进行手术后,需要经历较长的恢复过程,若手术预后良好,即使痛楚再大,但前景光明,值得期待;如术后效果不佳,仍需长时间治疗,而患者身处疼痛,无法承受精神打击,因此对预后效果不佳的患者,暂时不能告知真实情况。患者进行手术后造成功能缺陷(如全喉切除),失去部分或全部发音功能,患者无法用语言表达个人意愿,使得沟通出现障碍,出现情绪低落、烦躁、悲观心理,甚至有轻生意念。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予以关怀,掌握患者所需,指导患者用手势或书写表达意愿;及时掌握患者思想动态,尽可能满足其要求,给予适度关怀,使患者正视病情[3-4];鼓励患者间交流、沟通,指导患者发音练习,为其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与患者沟通时态度随和、言语柔和,言行举止得当,聆听患者倾诉,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禁忌证等,对病情进行合理评估,制定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对于患者的提问,做到有问必答,予以正面答复。针对性格孤僻、内向的患者,予以合理的引导,消除患者困扰。倡导患者积极与他人沟通,保持良好心态。
亲属、朋友的鼓励、关爱会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的陪侍者的沟通工作,让其正确认识患者病情、明白与患者沟通的意义,争取患者家属的大力支持。告诫亲属、朋友不要给患者营造压抑氛围,避免导致患者情绪低落。
24h内食用冷流食,给予患者局部冷敷,减轻疼痛、肿胀。嘱咐患者少说话、不漱口、减少用嗓,可用书写后手势表达意愿;24h后食用温流食;3d后食用半流质食物,如面片、馄饨等,用口泰含漱液漱口,1日3次。
每天进行1次常规换药,遵医嘱让患者服用抗生素。
对鼻腔部位进行局部冷敷,以消肿止痛;患者食用半流质食物;卧位要求:正常体温舒适即可;鼻部手术后鼻腔多有填塞物,患者头痛、眩晕、头胀,夜间给予止痛、镇静药物;术后48h去除填塞物(一般为消毒纱条),观察是否出血,如出血较多,及时采取止血措施;3d后,可适度清理血痂、分泌物。
扁桃体术后24h内的渗血状况;鼻部手术术后观察纱条渗血状况;耳部手术术后观察敷料渗血色泽、敷料脱落情况。
鼻腔内填塞物易滑落到咽部,需叮嘱患者及时吐出填塞物,避免吞咽,同时患者不得自行除去填塞物。若出现大出血状况,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医生采取止血措施,且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工作。
在当今社会,医患关系比较紧张,但是为了更好的缓解耳鼻喉科患者术后的疼痛,就必须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在耳鼻喉科患者在开始入住医院时,医院的护理人员就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认真负责的做好自己的护理工作,与病人细心交谈,详细的了解好耳鼻喉科患者的疾病情况,并且心中对患者的病情做好评估。在耳鼻喉科患者手术过后,更要悉心照料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耐心指导并帮助患者做好各项的检查工作,除此之外,也要认真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谈,疏导患者在术后的焦虑,担心的情绪,使患者能够对自己的疾病治疗充满信心,促使患者更加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保证拥有一个良好的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获得患者的信任,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争取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心理护理围绕患者开展,一切为患者着想,使患者用健康的心态正视病情;医护人员除了基础护理外,应给予患者以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传授一些耳鼻喉的术后康复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促进康复。
(作者单位: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1]石玲莉.耳鼻喉科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12):179.
[2]邹秀凤,徐荣芹,安淑霞.耳鼻喉科手术后疼痛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1,(04):218.
[3]时红梅,许炎姝.耳鼻喉科病人术后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2,(01):187.
[4]卢艳梅.耳鼻喉科手术后疼痛分析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4,(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