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福
(山东省庆云县畜牧兽医局,山东 庆云 253700)
一例肉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与体会
李建福
(山东省庆云县畜牧兽医局,山东 庆云 253700)
近年来,山东省庆云县大力发展肉鸭养殖,目前已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180处,年出栏樱桃谷商品肉鸭2000余万只,庆云县已成为鲁北地区最大的肉鸭养殖基地。但随着养鸭业的发展,鸭病问题从无到有,逐渐开始暴露出来,尤其是大肠杆菌病时有发生,特别是在环境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粗放的鸭场,该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给养鸭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
如2017年1月,某养殖场饲养的3000只肉鸭,7日龄时突然发病,表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排黄绿色稀便等症状。发病6d后,死亡200余只,使用强力霉素、恩诺沙星等治疗,效果不明显,遂送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查。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大肠杆菌病。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积极治疗,同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使病情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将该病的诊断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该场饲养樱桃谷肉鸭3000只,自7日龄开始发病,至 13日龄时已死亡 200余只,发病率达50%以上,病死率约为15%。发病后,该场技术人员曾用强力霉素、恩诺沙星等多种药物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
病鸭精神沉郁,呆立,嗜睡,不愿走动,羽毛蓬松,眼、鼻有分泌物,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或废绝,排出黄绿色稀便,肛门周围有粪污,部分病鸭一侧或两侧跗关节或趾关节炎性肿胀,出现跛行。
病鸭尸体消瘦,多数消化道空虚无食物。肺淤血或水肿,全身浆膜呈急性渗出性炎症,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表面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腹腔内有恶臭味;肝脏肿大、质硬,呈青铜色或紫红色,表面有针尖大灰白色坏死小点;脾脏肿大,呈紫黑色斑纹状;肠粘膜出血,肠内容物稀薄并混有气泡和粘液。
4.1 细菌培养 无菌采取病鸭心、肝、脾病料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37℃下培养24h,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见有圆形隆起、光滑、湿润、半透明的无色菌落,麦康凯琼脂平板上见有粉红色菌落。
4.2 涂片镜检 分别挑取营养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的单个菌落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均可见到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卵圆形短杆菌。
4.3 生化试验 结果为:能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产酸产气,不分解肌醇、淀粉和尿素,不液化明胶,甲基红试验阳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4.4 动物试验 取健康的10日龄樱桃谷雏鸭5只,肌肉注射细菌含量2×109CFU/ml的细菌稀释液0.5ml/只,另设5只对照,接种生理盐水0.5ml/只,观察14d。结果试验组雏鸭在24~50h内全部死亡,对照组健康存活。死亡鸭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均和发病鸭群病死鸭相似,且自死亡雏鸭心、肝、脾中分离到相同细菌。
综合以上情况,可以确诊该病病原为大肠杆菌。
用灭菌接种环致密地将菌种划于营养琼脂平板表面,放置6种药敏片,37℃下培养 24h观察。结果表明,高敏药物为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中敏药物为新霉素、卡那霉素;不敏感的药物为强力霉素、恩诺沙星。
6.1 将病鸭隔离饲养,每天带鸭消毒一次,对污染的饲料、用具、鸭舍、粪便等进行严格消毒,死鸭全部深埋做无害化处理。
6.2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敏感药物治疗。对病鸭肌注丁胺卡那霉素5mg/kg体重和Vc 25mg/kg体重,每日两次,连用3d;大群饲料中按常规量添加丁胺卡那霉素,同时在中午给鸭群添加含有电解多维的饮水,以增加肉鸭的抵抗力,连用5d。
6.3 改善饲养环境,减少饲养密度,撤换垫料,在确保鸭舍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加强通风。
通过采取以上防治措施,该鸭场疫情5d后得到有效控制,除个别肉鸭死亡外,鸭群康复。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到,在治疗肉鸭大肠杆菌病时,除使用抗菌药物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7.1 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各种日龄鸭均可感染发病,但以雏鸭最易感。鸭舍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过大、潮湿、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等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诱因,是一种“环境病”。因此,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鸭舍的消毒卫生,坚持“全进全出”,消除各种应激因素,是减少大肠杆菌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7.2 大肠杆菌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鸭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发病季节多在秋末和春初,其它季节也可零星发生。在本病多发地区,可在该病易感期前,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本场分离的细菌做成大肠杆菌灭活疫苗,用于鸭群的免疫接种,可取得良好的保护效果。
7.3 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一旦确诊为该病时,不要盲目投药,以免耽误治疗时机和造成药物浪费,而应先做药敏试验,选择最敏感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
7.4 养殖户应改变贪多求大的心理,防止因饲养管理跟不上而造成大的经济损失。本养鸭场正常情况下可养2500只肉鸭,但因为当时肉鸭行情较好,就进了3000只肉鸭,结果造成密度过大,通风不良,而且不定期消毒,垫料不及时清理,地面潮湿,从而导致了本病的发生。
7.5 本病在临床上与鸭疫巴氏杆菌病难以区别,因此,必须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才能确诊。
S835.4
C
1673-1085(2017)04-0045-02
2017-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