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裂霉素在眼科泪道探通术的临床应用

2017-02-01 03:41:06曾纪凯
保健文汇 2017年2期
关键词:丝裂霉素泪道眼科

●曾纪凯

药物研究

丝裂霉素在眼科泪道探通术的临床应用

●曾纪凯

目的:对丝裂霉素在眼科慢性泪囊炎患者泪道探通术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到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术毕直接采用生理盐水液冲洗,而观察组合理加入丝裂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通过荧光染色,观察角膜上皮着色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泪道通畅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丝裂霉素用于眼科慢性泪囊炎患者泪道探通术治疗中,能够有效的预防泪道再通术后阻塞,帮助患者恢复泪液再通功能,且毒副作用并不存在,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泪道探通术;丝裂霉素;通畅率

临床中关于丝裂霉素的在眼科应用报道很多,但是丝裂霉素C本身存在一定的毒性,在临床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争议,研究表明,在眼科临床中应用丝裂霉素治疗慢性泪囊炎,对于降低泪道的黏连具有一定的效果。本次研究中,我科对泪道手术的术中处理进行一定的改良,用于泪道阻塞患者手术治疗中,效果显著,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对来自于我院从2014年4月到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共计50例,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31.1±3.5)岁。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符合慢性泪囊炎诊断标准,由同一名医师按手术规范进行操作,治疗前,对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患眼进行荧光染色检查,均无明显上皮染色,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常规经泪道注入1%丁卡因0.5ML,下鼻道予以1%呋麻滴鼻液+1%丁卡因填塞,3分钟后取出填塞棉片,以5号探针探通,反复提插,留针20分钟取出探针,注入生理盐水冲洗通畅,对照组治疗术毕。观察组在上述操作治疗术毕后,注入0.01%丝裂霉素0.1ML,用生理盐水20ML冲洗结膜囊,术毕。术后患者均每天冲洗泪道一次,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一天3次。连续一周,发现泪液反流者可行再次探通。以后每周冲洗一次,连续3月。

1.3 统计学意义

对于在研究中涉及到的相关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表示,并通过t值实施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明显,不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每次患者泪道冲洗前均对患眼作患眼作荧光染色检查,未发现上皮染色。患者均于术后6月复查冲洗,评估泪道通畅率。观察组患者中,20例泪道冲洗通畅,对照组患者中,12例泪道冲洗通畅。两组对比中,p<0.05,具有明显可比性。

3 讨论

丝裂霉素C作为作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抑制药,对增殖周期及静止期细胞均有作用,泪道探通术后的复发主要是手术创伤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而造成,丝裂霉素可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从而提高泪道探通术的成功率.

丝裂霉素C本身具有细胞毒性,对结膜,角膜,巩膜等组织细胞均可产生影响,出现角膜坏死、穿孔等问题。由于在泪道手术中使用浓度较低,剂量较小,观察中较易造成结膜、角膜上皮损伤情况均未出现。

综上所述,将丝裂霉素用于眼科泪道探通术中中,只要使用合理,不仅能够提高成功率,且不会出现毒副作用,安全可靠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贵州独山县人民医院)

[1]邱绍琼.丝裂霉素C应用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6,20(3):87-88.

[2]郑水莲,俞佳,马珂.丝裂霉素C在眼科的应用及并发症[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9,10(26)第10期

猜你喜欢
丝裂霉素泪道眼科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泪道探通术在婴幼儿泪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效果比较
天冷泪道病高发
人工泪液和临时性泪道塞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泪道再通管植入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泪囊炎66例
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对高度近视患者LASEK手术后Haze的预防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