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有斌
(广州市私立华联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浅谈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思路
曲有斌
(广州市私立华联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作为声乐教学工作者,体味了自身声乐学习、声乐表演、声乐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总有自己的一些心得与体会,这些体会总结起来,便可以成为声乐教学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思路。本文以声乐教学者的角度,探讨了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思路,目的是用清晰的条理、简单快速的方法使得声乐教学变得更加行之有效。
声乐;思路;歌曲教学
思路,顾名思义是思考的条理及脉络。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思路开阔、二是思路清晰。而实际生活中,思路便是学习以及做任何事情的一个基本路径、基本条理。掌握了好的思路,可以使原本错综复杂的事情变得有条理、有轻重;掌握了好的思路,可以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快速抓住难点、重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诚然,声乐教学过程中,也是同样需要掌握一种好的教学思路,在这样思路的引导下,系统的讲授声乐的发声方法,细致地传授声乐的演唱技巧,熟练地掌握与伴奏配合的能力。
发声练习是声乐学习基础,也是第一步,面对学生们对声乐的好奇、憧憬,面对人体这样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自然乐器,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气息、共鸣、咬字等方方面面显得迷茫、顾此失彼。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捋顺发声过程中的思路,是极其重要也是极其受用的。在发声练习中,要将气息、共鸣、咬字等方面处理得当,就遵循一个原则“自然”。
气息,即长叹气时的自然;共鸣,各器官震动的自然;咬字,即说话时的自然;而三者之间又自然地相互促进、联系,自然地融合统一。
(一)面对气息的学习
学生们常常是最迷茫的,原本自然本能的呼吸,当要张开嘴演唱时,却全然忘记了,只会用嗓子“喊”了。而这时,只要想想并模仿自己平时叹气时的状态,加上音高,就可以很自然地解决。声乐中的气息比起自然的呼吸其实只是多了我们的一些控制,气息吸入时,深而稳,气息呼出时,缓而匀。我们只需要用我们的意识根据音高、音强、音长的需要,去协调我们的呼吸,使其与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走向、情感的需要相融合,帮助我们达到我们预想的声音效果,就完成了其历史的使命。而当老师,先将一堆例如横膈肌收缩等理论和一系列要求摆在学生面前之后,相信学生便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而这种紧张便使得一切不会自然,也不会达到预想的效果。
(二)面对共鸣的学习
同样也是源于自然,我们自然的发声说话本身一种共鸣,只是,面对声乐学习中的共鸣会稍稍复杂,随着音高的提升,日常说话时的共鸣已经无法满足歌唱的需求,因此需要去发掘人体更多的共鸣腔体。而在共鸣过程中,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打开,共鸣是歌唱的气流通道,气流经过哪里,哪里产生振动,形成良好的共鸣。在歌唱的通道中有各个关口例如胸腔、口腔、鼻咽腔、头腔等,此时我们需要将所有的关口处于敞开状态,随着音高的提升,我们的呼吸气流增强,共鸣腔的运用而随着增多而声音也随之得到了美化。如何做到打开?用最自然的做法便是去“打哈欠”,这远比用例如“打开软口盖、抬起小舌头”等更容易做到位。打开,最自然的面部表情便是“微笑”,微笑这样的面部表情,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开关”。
(三)面对咬字的学习
最自然的状态是“朗读”,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的,而为什么在发声练习或歌唱中,我们的学生却不会了,他们常常出现吐字不清,或不会快速换字的现象。其实,就是被之前的气息、共鸣所干扰了。加上了气息,加上了所谓的“打开”,学生的嘴就不会动了,他们的下巴就会用力,用力了便会失去“自然”;加上了在通道内换字,保持统一,他们的下巴就不敢动了,这时字容易被吞掉,变得模糊不清了。这时,其实只要让学生在气息中寻找朗读时的感觉,彻底地将下巴放松下来,强调“说话”“讲故事”,问题便会得到缓解。
面对歌曲的演唱思路,较发声练习中思路更加直接,也更加容易理解,可在教学过程中,却因为容易而忽略。我们在面对学生歌曲的学习时,其实只要把握这样的思路便是“严谨”。
严谨地教授歌曲、严谨地处理演唱技巧、严谨地分析曲风、严谨地表达情感,在这样的严谨思路下,歌曲的教学也一定会取得成效。
(一)严谨地教授歌曲
说的简单点,就是严格按照谱面教学,严格音高、节奏。严格歌词,特别是原文作品,作为声乐歌曲学习,学生们总会选择一种捷径,便是“听会”而不是“看会”。他们不喜欢通过读谱来学习,而是通过听来将作品学会,要知道这样的“听”便会不精确,时值差一点、音高差一点。现实中很多教师本身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对节奏的把握不够准确,特别是即兴伴奏中,更是缺少对节奏节拍的准确把握,任由学生自由演唱,这为后面的伴奏与演出留有后患。
(二)严谨地处理演唱技巧
声乐歌曲演唱中,每一首都有每一首的难点与重点,都有其特有的技巧,例如《军营飞出一只百灵》中的花腔段落、《望乡词》中的半声唱法、《你想要跳舞,我的小伯爵》中的顿音,面对这样的重点技巧,要师生共同集中精力,要运用行之有效的发声练习,带有目的性地帮助学生去解决难点技巧,最终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并没有足够地重视这些值得去琢磨解决的地方,只是通过歌曲数量的堆积而忽视歌唱质量要求的教学,它的成效是不高的。
(三)严谨地分析歌曲风格
任何歌曲源于不同背景,因此也有了千差万别的风格,作为西方美声歌曲,源于不同的时期,巴洛克、古典、浪漫,任何时期都有其时代文化的渗透;作为歌剧中的咏叹调与宣叙调,有其不同的剧情功能体现;作为艺术歌曲,有其特有的艺术创作手法与特征体现;作为中国歌曲又有不同的表现主题……这不同的歌曲风格需要我们严格地去界定和分析。使学生能从大的背景下感同身受,将音乐的内涵、情怀表现出来。而现实教学中,学生习惯了千篇一律的歌唱,缺少歌曲特有风格的体现,更忽视了将自己还原为歌曲所处时代人物的真实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每一首作品的主题风格,更要善于运用对比,去将这种风格差异做以比较。浪漫时期与古典时期、东方音乐与西方音乐它们的音乐元素的对比,等等,可以刻意地采用交替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
(四)严谨地表达歌曲情感
谈到歌曲情感,学习声乐的人都会说这样四个字“声情并茂”,而如何做到声情并茂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技术为基础、文化为积淀、底蕴为升华。在做到以上读谱、技巧、风格的把握后,最后就是将演唱者自身情感与歌曲本身情感融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担当的是引导、发掘的角色,教师不是学生本人,也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能做的是将歌曲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找到一个融合点,启发调动他们内心的情绪,将作品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日常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性格的因素,往往会在此环节遇到困难,情绪激昂、辉煌大气的歌曲,却被学生唱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失去了歌曲中应有的大爱!而平静而温和的歌曲,却被学生唱得生硬死板,缺少了歌曲拥有的温暖与爱!这时需要教师的耐心,用生活中可以摸得着的事例帮助他们去找到内心的融合点。
歌曲的演唱与情感表达还需要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与伴奏的配合。作为歌曲演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伴奏起到了与歌唱相互依托、相互衬托的作用。没有伴奏的歌曲不能是完整的歌曲,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自己去歌唱,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去与伴奏配合。声乐演唱的伴奏分为三种,钢琴伴奏、MIDI伴奏、管弦乐队伴奏。而在教学中钢琴伴奏是最常用的,MIDI伴奏是最方便的,管弦乐队伴奏是最正规也是最难的。而无论与哪一种伴奏的配合,都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都有一些经验去了解和掌握,在这里我们主要是针对钢琴伴奏配合做以论述。
(一)确立信心,做活动中的主角
要知道,在歌唱中,歌唱者是整个活动的核心。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在与伴奏配合时就不知所措,乱了阵脚。归咎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对作品的演唱没有做到十分的把握,特别是在节奏上,不能绝对明确。使得伴奏的过程中,无法准确地把握。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有旋律的伴奏织体简单即兴伴奏多于伴奏织体丰富的正谱伴奏,学生习惯了旋律跟着走的感觉,一旦失去这样的依靠,便不再适应。这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和思考的。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强调节奏准确的重要性,其次,要让学生做到自信,让其大胆地按照课堂上的表现去演唱,放开自己,做歌唱中的主角。
(二)熟悉伴奏,心中有数
当学生对自己的歌唱做到有把握后,便要尝试着熟悉伴奏,这里包括前奏、间奏、伴奏的主要织体等,熟悉了这些能使学生在演唱时能够做到进出自由,能够通过对伴奏织体的掌握,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情绪。如果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将伴奏弹奏出来,甚至自弹自唱。在这样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去分析伴奏中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前奏、间奏要将节奏旋律记忆清楚,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伴奏能力。将此部分尽量弹奏出来,不要简化删减。对于伴奏织体,教师也要尽量采用与作品风格相适应的织体形式,不要千篇一律,或只是单旋律跟随,这样是不利于学生歌唱的。
(三)及时沟通、协调配合
当然,与伴奏合作至少是两个人以上的工作,因此,二者之间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歌唱者,他必须把他的要求及时与伴奏沟通,包括乐曲的速度、乐句间的呼吸气口、歌曲中快慢的自由处理、歌曲中的强弱对比等,这些要求要在伴奏中体现出来,才能与歌唱者配合得天衣无缝。当然一名好的伴奏往往能够在这些方面没有沟通的情况下,依据自己的经验与歌唱者自如配合,甚至能够在音乐表达方面给予歌唱者一些好的指导建议;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将学生对作品的处理有一个商定和判断,明确呼吸、明确快慢处理、明确强弱对比等,在谱面上做一明确标记,让学生以及伴奏都做到心中有数,不要混乱、过于随意自我。
作为声乐教师,自身教学的思路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思路清晰的教师,才能更加客观、更加具有逻辑性地将歌曲演唱知识技巧传授给他的学生。而一个思路清晰的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抓住重点、难点,更容易理解教师的用意,对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当一个好的思路在师生中建立并相互确认,声乐学习也就变得快乐而轻松。当然声乐学习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有的环节不是一两天、一两次课就能够解决的,因此这样的思路是要一直贯穿于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一点点积累、沉淀,这样能使得习惯成为自然。作为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多费一些心力,多付出一份情感,将声乐教学做得更美好。
[1]静文佳.声乐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J].赤峰学院学报,2014(2).
[2]马玲.钢琴为声乐教学的系统化研究[J].音乐时空,2014(2).
[3]刘波.心理思维对于声乐技巧训练的影响探析[J].黄河之声,2014(3).
[4]孙艺铭.浅谈微笑在歌唱中的作用[J].青春岁月,2012.
[5]吴杏华.呼吸在歌唱艺术中的作用[J]中国演员,2012.
[6]林红.歌唱应给人以美的享受——声乐教学浅谈之一[J].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2003.
G64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