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上级给俺们村派来一个好干部,申书记真真正正为咱老百姓干实事,村民们可高兴了。”看着水龙头里“哗哗”流出的自来水,平顺县北耽车乡寺木沟村70岁的老人张玉贵难掩脸上的激动之情。张大爷口中的申书记,就是山西省平顺县提水工程管理处选派驻村的第一书记申晓波。
8月29日,村民赵建喜家里,申晓波坐在床头,征求老赵对增加个人收入的建议,老赵说:“都是自家人,实话实说,栽植花椒树最适合农户发展”。
寺木沟村是平顺县北耽车乡基础条件最差、最偏僻的一个小山村,整个村庄犹如“死胡同”,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被世人“遗忘的角落”。村里没有卫生所,群众寻医买药要到15千米外的乡政府所在地;原有五孔办公窑洞因风雨侵蚀已在十多年前倒塌,一片废墟;吃水靠储蓄雨水,群众遇到天旱年头只得四处找水吃……全村共4个自然庄,仅51户132口人,但贫困户就有12户26人。用70岁贫困户张玉贵的话说,“这样的活法实在没脸面。”
2015年8月10日县驻村第一书记动员会后,申晓波带着口粮、电饭锅来到寺木沟村,第二天便挨家挨户深入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愿。他和村干部们一家一家跑,一个一个问,一条一条地记,形成详实的工作日志,村里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从此,无论炎炎夏日还是寒风刺骨,摩托车陪伴他奔波于相关职能部门,办完事摸黑返回村里,泡包方便面简单果腹。副村长任见明敬佩地说:“申书记每月除了去县城为村里办事外,驻村时间都在22天以上,即使在村里也没有睡过几个安稳觉,躺在床上总是翻来覆去,我知道他在想着村里的事情。”
申晓波正是把一颗为民的心交给了寺木沟村,才把一项项实事摆在了村民面前:为保障村民吃旱井水安全,他亲自把价值3万余元的农家康净水器挂在了每户的墙上;投资5万余元建成了60平方米的标准化村级卫生所,群众头疼脑热的小病不出村就能寻医买药;投资10万元建成了10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破败不堪的窑洞成为历史,村民从此有了活动场所。紧接着,申晓波又马不停蹄寻找水源,引水进村,在投资10万元建成280立方米高位蓄水池的基础上,又投资了5万余元铺设主、支管道4 000米,使4个自然庄实现了自来水全覆盖、村民吃水零负担。村民赵建喜感动地说:“申书记给咱村里办的都是以前不敢想,也不可能办的大事,现在俺们活得有奔头了”!
产业是脱贫增收的基础和有力支撑,申晓波着眼寺木沟村实际,积极发展产业项目,采取短平快项目和长效项目相结合的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脱贫增收。经过努力,25KW光伏发电产业建成,并网后,年集体经济收入可达6万余元,集体收入“0”的历史不复存在;积极与农业部门联系对接,投资3万元种植连翘苗3.35公顷,发展柴胡2公顷,目前全村户均0.1公顷中药材,帮助贫困户养殖土鸡30只,栽植“大红袍”花椒树50棵,见效后,户均可增收3000-4000元。村民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宽广,实现了 “家家养土鸡,户户种药材、栽花椒树,年年增收入”的目标,2016年年底,全村人均收入预计可达到了3 200元。
家乡的变化,吸引了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激情。在申晓波的感召下,原在潞城以卖菜为生的村民张旭东,看到了家乡脱胎换骨般的变化,于2016年5月份返回村里搞起了黄牛养殖;在外打工10多年的杨晓斌惊喜于家乡的巨变,毅然辞职返乡破土建设“农家乐”……65岁的村民刘喜孩感慨地说“:申书记驻村两年,寺木沟村大变样了”!
自嘲长着“一副农民面孔”的申晓波,默默无闻地把朴素的大爱浸润在为群众服务的平凡事例之中。其实,很多时候,伟岸的人格真的无关宏大的理论,它只是本能或人性的顺理成章。缘于此,才更见人性的纯粹与无暇,也更见灵魂的澄澈与透明。
(秦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