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含笑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档案袋(portfolio)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是随着西方“教育评价改革运动”而出现的一种评价工具,也是艺术家们将自己的作品汇集在一起并进行展示的工具。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于档案袋的概念有一些不同的描述:珀特等人认为,档案袋是学习者学习成果的汇集,包括学生的作品以及对作品的反思过程;佛哥特和西蒙认为,档案袋是由学生本人、教师、同学选择并作出评论的相关材料的汇集,以此来评价学生在能力发展过程中的进步情况。由这些观点可以看出他们都认为档案袋是对于学生作品的汇集。而档案袋的种类分为很多种,在笔者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是在一对一钢琴个别课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学习型档案袋,这种档案袋评价方式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一种持续型、学习型的形成性评估方式,注重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经历。这就要求实施者要注重收集材料,并且不断的整理和对比,通过这种形式使得学生向他人展示自己学习过程的进步和变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而我们以往考试的标准化方法只关注学生最终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的经历,就显得有些单一,而教学质量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来说更是重要,有效的展开教学评价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
而档案袋评估方式的使用,正好是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使用档案袋的过程中会将学生的学习心得、纪录、小制作、学生奖状、初学以及不同阶段的作品、学生反思、教师反思等放进去,即:学生可以通过档案袋展示自己的成长经历,也有优势和不足之处,都将通过档案袋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的评估方式有以下特点:评价目的的全面性:综合性,不仅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评价了非智力因素,学习态度等;指标多样化:是一种持续的、动态的评价;主体多元: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同伴等,同时也体现了合作性,是相互作用的。在使用档案袋评估的过程中,并不是将一对资料堆积在一起,主要目的是通过收集这些资料,使学生对于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与反思,教师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通过在这方面的引导,使学生学会自我思考、自我反思,从而的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
而档案袋评价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反思。反思也是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为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意识对象,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评价、反馈、控制、调节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都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是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他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师通过反思,对自己应该使用哪些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安排教学环境会有更加清楚的认知,自信心也将得以提高,满足感也得到增强,能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这就是他提出的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一个教师,如果在他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思之有“目”、思之有“物”、思之有“据”,那么他一定会是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
作为一名艺术教育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一般会将自己所学的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学是一门严密又独特的艺术,而艺术课程本身又是有着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经典性的性质。在课程中,能够让学生适应当今社会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艺术能力:感知与体验能力、创造与表现能力、反思与评价能力。长期以来钢琴教学基本沿用着“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而这种个别课学制是一种特殊模式的教学,一名教师和一名学生组成了一种课堂。而个别教学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对教学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各个环节进行重新组织和调整。那在这种课堂模式中,评价方式就不能沿用传统集体课教学评价这种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尽量全面,对教学过程、学习方法、过程和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形成性评价、定性与定量、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再加上教师根据学生自学习以来的情况结合后进行反馈评价。将档案袋与评估相结合,以时间为单位,将学生每次上课练习的情况记录在内,也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记录在内,记录学习的过程变化,而不是留下数字、文字等级这样的评述。
在一堂短短的钢琴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有限,那么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完成教学任务,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方法上不要太刻意、死板。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会以教钢琴为主,会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综合性教学法、一些小游戏、创编等方式来使学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例如笔者在教由上海音乐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的《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3》为例:
第一步:教学内容:复习布吉乌吉、《布吉乌吉舞曲》。教学步骤:“布吉乌吉”是一种快速的布鲁斯钢琴风格,经常以左手持续弹奏固定低音来衬托右手复杂的旋律。
第二步:学习半音、全音、《曳步舞》。教学重难点:半音,全音,音数,三音连线的弹奏方法。教学步骤:讲解三音连线(相邻的、同向进行的、连续弹奏的三个音)弹法:手腕以中间的音为基准、由下向上画一个小小的圆圈;力度随着画圆的结束逐渐增强。
第三步:创编。学生自己创编。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在《曳步舞》基础上,学生做ostinato,教师做旋律改编,学生理解、感受;2.引导学生在模仿上一步的基础上做旋律改编;3.引导学生在演奏方式上进行改编,如:左右手交换、加入声势等。
第四步:总结、评价。课堂例行总结:本节课音、指法和节奏等基本内容的准确性。
本节课乐句和音乐的表达;本节课耳朵和心里是否同时在弹奏;课下练习时我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对于本节课我的自我评价、教师反馈等。
关于此次课题,笔者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调查方式为:观察法、实证研究法、访谈法。访谈调查对象均为钢琴个别课老师,设置问题方向为“你的教学方式以及怎样对你的学生进行评估”,是一种对于评估方式和教学法的调查问卷。(除了发放调查问卷的调查方法,笔者也有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中发现,在一般的钢琴课上,有的老师会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学生的手型、动作、指法等问题,弹琴时候对你的手型手架指法要求很高;有的老师则特别注意细节上的处理,乐曲的处理,让学生反复练习体会;有的老师会把难度提前,这个普遍比较多见于需要考级的学生,一级考完考二级,以此类推,只是通过学生一遍遍的练习特定的曲目,猛追进度,认为他们多练习才能有所进步,另一方面随着级数的增加就觉得程度有所提高;还有一类老师只是在于关注兴趣引导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允许在其它方面有瑕疵(所有的都只是本人在研究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没有要比对和否认的意思,每种教学方法获得的成绩和效果都不一样)。而在反馈方面,有些老师会给予学生一定的指标和反馈,比如:学生曲子弹得有没有错音、是否需要复习等,这样的反馈学生未必能够明白并且主动改正,这样的反馈是是属于教师自身的语言,没有用到学生身上;一般课程后,老师会对学生弹奏的过程和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总结,这些往往来自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曲目是否完整连贯、手型是否正确、速度和节奏型等等是否准确;一般的钢琴课也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沟通,没有和家长之间三方共同关注学生成长;也有一类多以培养兴趣的老师里面有发现自身水平不足的老师,从学习的角度也有无法给到学生及时、正确的反馈。我们可以以考试的模式用成绩、分数看出排名,但是像学习方法、过程一些隐性因素是分不出一二的,也无法去评判好与不好。
教学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从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到回课、检查、点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共同活动。对于教师而言,更多的注意力应当放在寻找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和方法上。为了更好的践行这个观点,在使用档案袋的过程中,笔者会比较强调其中的反思这一项,就像自己制作一本属于自己艺术学习的相册一样,纪录当时是一种什么状态。在学习当中更要教会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课前备课时教师对于学生学琴的计划、状态进展、总结、反思等等都集中在学生自己的档案中,使学生和教师对于信息一目了然。每次上完课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效果进行回顾反思并纪录,更有利于将理念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后将这些都记录下教学笔记,不仅有利教师自己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也对钢琴教学进行研究有所帮助。在这期间也可记录下学生对于学的态度、兴趣、掌握情况、反馈、感受等等,加以综合钢琴教法的辅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能够坚定学好钢琴的决心,从而达到并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目的。
从操作方式以及步骤来看,这样的评估方式实施起来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笔者认为教师要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尽力做到最好,特别学生处于一个初级学习的阶段,是对学习一门乐器的黄金时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所以,在记录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通过电子设备结合网络的方式制作电子档案袋: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比如在学习初期、不同阶段进行拍摄记录的方式,在不同阶段对于学生有不同的计划规划并纪录保存,并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学生的文件夹,这样就可以制作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专属档案袋。②
注释:
① 在调查中要注意资料收集中的伦理问题:比如数据收集中的每个步骤获得个体的认可,比如研究者和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方式,比如准则应该是保护参与者的隐私,但要预计在数据收集过程中信息被公开的可能性,会告知参与者并征得同意。在采访访谈和后期数据分析、解释中也要注意伦理问题:对个体、角色、事件予以保护,在调查问卷中,使用不实名制的方法进行,采访中出现过于激烈偏激的语言进行删除,避免歧视、极端等语言;数据分析过后应销毁避免信息泄露被盗用;数据的拥有权,没有参与该过程的人无权分享数据资源;用不同数据源去检查数据的正确性,要对数据、数据的准确性解释清楚。
② 对学生建立自己的电子档案袋是征得学生以及家长同意并经过他们审查后觉得无问题的举动,此举一些家长也表示自己对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状态更加了解,进步也能清晰的看到,并且也可用于网络展示。
[1]徐芬,赵德成.档案袋评价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与试验,2001,04.
[2]刘沛.传统教学评价与素质教育的俘论及评价的换代方案—音乐教师教育的“相册”式评价和动力学习范式[J].中国音乐,2004.
[3]任恺.“基于相册”的动力学习范式与艺术学习中元认知的形成[J].中国音乐,2007,02.
[4]盂娟娟,夏惠贤.档案袋评价:关注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评价[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02.
[5]周丹丹.档案袋评价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