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2017-01-30 09:07:38王冰雪
山西青年 2017年3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自由主义思潮

王冰雪 艾 蔼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论西方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王冰雪 艾 蔼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阐释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层次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包括国家、社会、公民三个方面,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标志性和广泛性的统一,它一方面为人们的精神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全社会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当前社会的现实利益的同时还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反思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

二、西方文化思潮的本质分析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众多,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本文将从新自由主义思潮、消费主义三方面阐述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本质分析

新自由主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新自由主义在政治方面,极力否定国家宏观调控,大力宣扬自由化;在经济方面,极力否认公有制经济,大力鼓吹私有化。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但也造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新的矛盾和危机。中国虽然没有遭受新自由主义的严重影响,但是,在很多方面也出现了新自由主义的倾向。如,新自由主义者奉行个人利益至上原则,宣扬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主张在经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与西方“全面接轨”。当代大学生必须认清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减少受其影响的程度。

(二)消费主义思潮本质分析

消费主义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产生的,并成为了控制社会的一个强有力的因素。所谓消费主义的消费观是将消费本身当作了人生的价值,这种病态了的异化了的消费价值观,把人变成了消费的机器而不再是人本身。然而消费只是人们生存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绝不是人的本质。消费主义丝毫并没有因为消费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而给中国人民带来想象中的美好生活,更不会实现其宣扬的更大程度的平等和个人自由。西方社会是在试图利用其话语权优势,通过消费领域的文化渗透来分化、弱化和转化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核心地位。

三、西方文化思潮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就积极的影响而言,主要表现在: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其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然而,比较而言,上述西方文化对在校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更大,其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方文化思潮导致高校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动摇

西方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意识形态多元化”等错误言论,并借用自由、民主、人权等在意识形态中不断渗透,企图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使得一些学生特别是价值观逐渐成熟的高校大学生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继而信仰模糊,形成了信仰多元化的倾向。我们了解社会意识的多样性,接受不同国家的思想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拥护指导思想多元化,甚至取消或削弱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地位。对此,我们必须揭示并认清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本质,积极疏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大学生的信念取向。

(二)西方文化思潮导致高校大学生个人利益观渐长

新自由主义思潮所强调的个人主义论和自由至上论,向大学生灌输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舍我其谁”等资本主义意识,造成了同学之间关系冷漠,责任感不强,更有甚者将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看成是虚伪的、走形式的表现。助长了某些学生只顾个人利益、自由放纵的反集体主义倾向。而在对待自己的学业问题上,更多的是考虑以后毕业能拿多少工资,能进什么样的单位工作,对学术的追求反而被摆在了次要的位置上。这些都导致了高校大学生原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失衡,过分扩大了个人成分,忽视了社会发展重要作用,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发生了错位和扭曲。

(三)西方文化思潮导致高校大学生消费观念扭曲

西方文化崇尚消费主义,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由消费者主义派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迅速渗入我国,并且大面积蔓延开来。消费主义倡导“符号消费”的理念,鼓动全社会不顾现实基础一味消费,鼓励人们过度消费、高消费。它具有极强的诱惑性和感染性,严重影响着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的消费观、财富观、婚姻观,甚至人生观。这样的消费理念导致大学生提前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消费。对于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容易产生“炫富”的心理,对于家境一般的学生,容易产生“仇富”的心理,诱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四、西方文化思潮冲击下的思想启示

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必须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一,要重视和解决大学生现实利益问题。马克思明确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要减少西方社会思潮和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就必须重视解决大学生的现实利益问题。第二,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体现美德、影响人格。对此,高校必须重视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西方文化与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有助于引导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立爱国主义思想,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奠定基础,引领学生崇尚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3]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4]陈昕.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消费主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5]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255-256.

G

A

1006-0049-(2017)03-0159-01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自由主义思潮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Film review:WALL·E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英语文摘(2019年8期)2019-11-04 00:57:36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名作欣赏(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闻传播(2016年4期)2016-07-18 10:59:23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至善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