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振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浅析青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未来增长点
孙 振**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十六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中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这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在大数据时代下,绘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研究的发展历程、前沿演变及热点探索,对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加强青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力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提高网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同时发展网民的主体性和社会性而组织开展的虚拟实践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包括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网下针对网络影响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1]。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从起步阶段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并重,到发展阶段注重从微观角度和实证视角多学科地进行研究,再到深化阶段强调从文化层面、价值视角和新载体、新方法等方面创新研究方法和内容[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壮大。
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图形,它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挖掘、分析、绘制和显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3],用以解释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源流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选取CNKI中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检索主题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确检索,共获得2943个结果(截至2016年11月3日)。
出现的频次可以客观反映某一领域研究热点,节点越大频次越高,节点间的连线越粗关键词共现频次越高[4]。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出现的关键词大体分为“网络文化”、“网络环境”等网络新名词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实效性”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对象等理论词汇,“思想政治教育”频次及中心性最高,体现了学科的主要研究热点。而从关键词演进路径图谱可以发现,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关键词群,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舆情”关键词群,再到“新媒体”、“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群,明显的演进路径显示了学科的发展脉络,也凸显了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理论探索,到对研究载体和研究环境的结合,再到研究的长效性、研究的新领域的研究热点的演变。
作者图谱和机构合作图谱中节点越大,作者和机构发文数量越多,节点间连线越粗则合著和合作关系密切。通过绘制的图谱发现,韦吉锋是发文量最多的学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作者合著网络整体非常松散,领域内学者合作的联通性较差。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上以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体现学科研究的专业性,而机构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网络,机构间的合作不够密切。
从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来看,学者们围绕学科内涵、学科性质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既得出了学科的理论体系,又逐步拓展了次属研究领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热点从最初的理论完善到具体网络技术结合,再到多学科多视角着手,呈现出了动态演变的态势。高频次的作者和机构以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政工干部和高校、单位为主,始终保持着较好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的研究特点,实效性与长效性则长期受到关注。青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研究热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革新研究视角、加强合作研究
随着大数据时代变革力量的逐渐显现,人们意识到无处不在的数据化,“数据化代表着人类认识的一个根本性转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积极行动[5],顺应量化研究方法的崛起,确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数据意识,主动进行网络新媒体时代下研究视角的革新。同时,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者或机构之间的合作研究,开展信息资源共享及学术交流,将能推动整个学科快速发展。
(二)学科发展的动态可持续研究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无时无刻不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么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带来新的挑战,提出新的要求。要保证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的统一协调,就要求研究能够紧跟时代热点,把握教育主客体的互动机制,重点展开学科发展的动态可持续性研究,探索青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1]李德福.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4(1).
[2]王虹,刘朋.近十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11(11).
[3]刘则渊,陈悦,侯海燕.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5.
[4]CHEN C,HU Z,LIU S,et al.Emerging trend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a scientometric analysis in CiteSpace[J].Expert Opinion Biological therapy,2012:1-16.
[5]胡树祥,谢玉进.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6).
G
A
1006-0049-(2017)03-0158-01
**作者简介:孙振(1989-),男,硕士,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