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丽 关 阳
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中法设计思维的不同
俞晓丽**关 阳
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前段时间,有幸参加学院里的跨文化课程。这个课程是由法国一个设计学院开设的,找了很多在上海工作的国外教授和设计师来上课,学生大都是来自法国的研究生,还有一些中国学习设计的学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和他们不断的交流与合作中,我渐渐意识到了中法在设计的思维上的一些不同。
在真正的合作之前,老师们安排我们和法国同学在一起上课交流一段时间,保证彼此可以有良好的沟通,并熟悉外教的上课风格。之后,我们开始分组合作一个大的设计项目。这个项目,有两个老师带着我们,来自美国的男老师(上海某设计公司的成熟设计师)和来自意大利的女老师(同济大学教设计的教授),他们都属于严肃型,布置的作业说一不二,不容讨价还价,点评的时候也是一针见血,毫不留情。这个项目是为一个法国企业设计几款畅销的卫生间样板房,第一节课,企业的负责人来给我们做了一个企业的简单介绍(公司性质类似于宜家),介绍他们在中国销售的情况,需要推出几款在中国畅销的卫生间样板房。老师们在企业宣讲结束后直接分组,安排第一个星期需要做的事情——市场调查。要求每一组同学亲自敲开住户的门,对他们的卫生间进行拍摄,做详细调查问卷,得出用户对于卫生间使用存在的真实问题。
我们组是两个中国学生和四个法国学生,由于先前我们已经在上课阶段认识,所以直接进入调查问卷的讨论阶段。讨论出了调查问卷的基本问题设置,根据人在卫生间里做什么,多少使用者,什么时间使用卫生间,什么特殊的使用习惯,卫生间的家具陈设,还有一些因为客观条件所影响的卫生间比例和格局情况。一开始出来这个框架的时候,我以为是个简单的调查问卷,可是当法国同学讲打印好的问卷给我的时候,上面三十几个非常仔细的问题震惊到我了。让我见识到了他们的严谨,我们可能粗略大概十个问题就差不多了的问卷,他们考虑到了各方面的问题,一些非常细节的问题都设置进去了,最后的事实证明,正是这些细节的问题,得到了非常有意思的点,并为最后的设计提供了灵感。
我们收集了6个家庭的卫生间情况,并整理好ppt,做了一个详细的汇报,拎出我们觉得有问题的地方。我和另一个中国同学负责拍照和收集调查问卷(问卷针对的不止是中国人,因为外国人越来越多外国人选择在中国生活,我们也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法国同学负责整理和制作ppt,到汇报的那天,我们被他们的ppt惊艳了,完全的图形化表达,不是苍白的问卷和文字,并为每一个卫生间绘制了平面布置图,阐述每一个卫生间和使用者的情况,说明他们觉得需要改变设计的点,再加上使用者觉得不足的地方。针对这些不足,又对现有市场的卫生间产品做了调查,区分出哪些不足是市场上现有产品可以满足的,哪些是小组有兴趣去解决与完善的,都清清楚楚。汇报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分工,也相互阐述和补充。这种对于细节的执着,是我们有所不足的。中间,我们得到了非常有意思的点,比如,中国人都是晚上洗澡,法国人喜欢白天洗澡,我们不理解为什么他们在一天风尘仆仆的工作后不洗干净再睡觉,他们也不理解我们为什么早上不洗澡,让一天的开始很清爽,给别人一个好印象。另一件我们觉得差异很大的是,中国人有些会在卫生间抽烟,基于一些,排解心情,或者享受独处时间,或者是别的地方不能抽烟,只能在卫生间抽,等等一些原因,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而法国人有些喜欢或者希望能在卫生间吃饭,这个也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情。老师们对我们发现的有趣的地方表示了欣赏,觉得可以找到相应的突破点。
做完前期调查之后,我们开始正式的设计,我们不断的完善在卫生间里的使用流程,一般我们早中午都在卫生间干什么,再比对得到的调查问卷,拎出我们对于卫生间的需求,和卫生间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们的想法,列出所有和卫生间相关的词汇,再对这些词汇进行分类,得出几大块的问题,再进行设计。最后我们在给出设计想法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有相似的想法,只有一个法国同学觉得有人在洗完澡后感觉有点冷,由此可以设计一个卫生间加热的产品,我们别的人都觉得这个需求量不大,没有人采纳他的想法。当老师开始对每一组进行问询的时候,他们对我们组的设计想法都很失望,觉得大家都是这种想法,我们没有什么创新的地方。最后那个法国同学说出他的想法的时候,老师觉得很新奇,非常感兴趣,可以做深入的设计,并且觉得任何一个设计需求都不应该被忽视,哪怕调查里得出的需求量不大,但是考虑到我们是一个人数比较少的调查,并不能做一个标准的参考。而且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当产品出来的时候,用户才发现需要他,设计师应该比使用者考虑的更超前。
法国同学往往都是不到最后,不知道最后要设计的是什么,而我们常常是,拿到题目的那一刻就开始构思设计的东西,然后直接根据这个东西把设计的前期调查之类是流程补上,然而这就不是真正的从用户需求出发的设计了。我们太轻视市场调查的作用,没有去挖掘用户潜在的需求或是真正的需求,没有注意很多的细节,这可能才是导致最后的设计产品并没有被需要。
最后做汇报的时候,通过人在卫生间使用的情况与需求来入手讲自己的设计想法,从而引出设计的产品,再根据产品和调查得来的卫生间使用情况来给出法国企业需要作出的改变,并画出平面图。这个时候,由于老师做得良好的引导,每一组汇报的时候,都有自己的特色,几乎没有撞车的情况。
[1]董占军.欧洲设计院校教学模式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启示[J].设计艺术,2004(04).
[2]夏燕靖.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不合理课程结构的成因探讨与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03).
[3]韦乐.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对两岸三地著名美术院校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J].浙江工艺美术,2007(01).
[4]吴真.设计教育之中西比较与思考[J].艺术探索,2007(04).
J
A
1006-0049-(2017)03-0140-01
**作者简介:俞晓丽(1990-),女,汉族,浙江绍兴人,上海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