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秀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励理论的运用*
潘秀秀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满足和引导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情感等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需要,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激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一种激发人追求目标的行为动力和愿意程度,维持和提高这种内心状态并持续努力实现目标的教育方式和手段。高校日常的教育管理普遍存在着学风建设难度大,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差,主体意识不强、屡教不改等顽症。面对这些日常教学管理中常见的困难,高校普遍采取的激励措施有学生管理奖惩制度、日常的思想说教。而现有的激励机制如评奖评优无法全覆盖的引导学生,无法更深入的影响学生。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的运用激励机制是推进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立足学生的全面成长,从满足人的合理需要、立足人的长远需要出发,着力对不同大学生群体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把握,如新生、毕业生、三困生群体、学生干部、普通的中间群体等,在此基础上,探索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国外激励理论广泛运用在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各方面,已形成诸多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探讨个体和组织的动机、需要,研究促进激励的因素方面,较成熟的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成就激励理论等。以下仅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展开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励教育的理论探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激励理论的奠基之作。他提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获得基本满足后,个人才能致力于更高层次的需求。在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引导教育管理者,要更多的关注教育主体的各种需求和各阶段的需求,注重主导需求的教育和引导。就如一名普通学生成长为主要学生干部,一两年的成长过程中,内在的需求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对学生组织部门的向往到关注部门团队的建设、人际关系的处理,再到渴望从学习工作中获取成就荣誉感,乃至更高层次的追求。这个过程中如何运用高层次的需求理论引导学生干部建立更完善的价值体系,才能保证学生干部工作学习的积极和热情,激发学生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从而实现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奥尔德弗的ERG理论是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他提出的三大需要,即生存(Existenc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和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简称为“ERG”理论。该理论强调的是应该随着教育主体的需求变化来制定激励机制,允许多种激励措施并存,而非一定满足低层次需求再追求高层次需求。在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ERG理论引导教育管理者应该随着学生的需要结构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并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需要制定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从新生到毕业生,大学生每个阶段的成长需求都不同,如何做好分级分层次的激励措施,值得思考和研究。同时,基于个案的需求,探索不同学生的成长状况,对症下药给出灵活性的激励措施。
面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高校需要积极引入以人为中心的激励理论,采用多样化的激励形式,从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上入手,实现激励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
(一)需求激励
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的各方面成长的需求,高校可以以学院为单位,建立和完善学生需求信息反馈的长效机制。通过定期各种形式的民意调查,对大学生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如座谈会、问卷调查、网络交流、职业指导等,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交流等成长过程中的多种需求,进而开展后期针对性解决和引导。如设立类似的“当下我最关心的事”等网络沟通窗口,邀请职业指导师、心理专家、优秀辅导员在线解决和交流。
(二)目标激励
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需要创设机会,积极帮助不同阶段的学生形成新的需求。设立的目标更加具体,因人而异,帮助学生将潜在需要转化为现实需要。只有做强做专新生始业教育,做好做实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对不同状态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指导,坚持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生涯始末,才能促进学生感受到实现目标的紧迫感。
(三)奖惩激励
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学生评奖评优工作制度。在奖惩工作的开展中,高校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引导优秀学生积极去实现被认可被尊重的需要,不公正的激励会降低学生积极性,使其内心产生挫折感,自信心下降,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四)情感激励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师生的沟通是建立和维系双方情感的重要纽带。师生在交流沟通时,肯定和评判要讲究时效性,艺术性,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或学校在情感上的认同和肯定,或者关心和着急。当旷课屡教不改的学生在到课方面进步很大时,其内心自然就会有相应的认同渴望,在此情形下,教育者要抓住时机关心其合理需求,及时跟进给予肯定和赞赏,有助于帮助其保持良好状态。
(五)榜样激励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充分利用优秀校友、优秀在校生、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资源,引导学生向优秀朋辈学习,以其为榜样,不断模仿,不断追求上进,完善和提高自我。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邀请优秀校友返校担任校外职业导师,积极加盟校内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和推广优秀在校生个人风采评比,除了评选如“十佳大学生”的评选、“优秀团支书”等,还可以针对普通同学开辟“小人物也有大舞台”等喜闻乐见的身边榜样寻找活动。通过榜样的激励,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优秀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满足,普通学生被认可、被尊重的需要满足,更有利于日常思政工作的开展。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校本研究专项课题《需求层次理论视域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研究》的部分成果。
G
A
1006-0049-(2017)03-00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