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涛
(四川交响乐团,四川 成都 610000)
试析复合型音乐管理人才的培育
左 涛
(四川交响乐团,四川 成都 610000)
目前高校音乐教学逐渐出现大众化、跨学科发展的趋势,如何培养音乐管理方面的人才成为一个难题。本文通过梳理回顾传统高等教育对培育音乐管理人才局限性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复合型音乐管理人才的实际要求,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培育策略和实现方式。
教育;复合型;音乐管理
在当前学科之间出现大融合、同质化的发展趋势下,对音乐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式也急需转变,需要把音乐艺术、各种文化、学科和网络等相结合。但是在当前高等教育中,仍然使用较为传统的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方式,未能有效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导致高校培养的音乐管理人才在综合素质、现代管理、网络运营等方面的能力缺失。但是要想适应社会和音乐市场的发展需求,高校必须要调整音乐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具备跨学科综合性能力的复合型音乐管理专业学生才能符合市场的需求。当下高校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多方面问题,复合型音乐管理人才的培育面临瓶颈。
目前音乐管理专业在国内高校中遍地开花,其中有不少高校在其不具备相应条件的基础上,是为了迎合艺考热而专门开设的。在实际运行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当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目前在开设音乐管理专业的高校中,部分存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整体水平较低、缺乏相应培训机制等问题,更缺乏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高水平师资力量。有的高校的师生比例严重不匹配。
(二)专业设置不科学,课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高校的教程设计往往是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来设计的,缺乏较强的针对性,没有考虑到人才培养的毕业出路问题,这是急需解决的。更有部分高校音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多年未发生变化。
(三)后备力量的培养机制缺失
目前在培养后备力量方面,暂未形成有效的机制,尤其缺乏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导致师资力量断层。
(四)学生比例严重失调,本科扩招太大,而研究生比例相对过小
学生比例严重失调、本科扩招太大是全国各高校相关艺术管理专业的通病。相比较而言,招收研究生的高校比例很小,招生比例严重不合理。在欧美发达国家,音乐管理专业基本上不招收本科生,仅招收部分研究生。
(五)高校培养目标不明晰,学生综合素养欠缺
当前部分高校在对音乐管理人才培训目标上存在一定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偏向对学生音乐艺术类的基础知识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其它学科的培养,如管理、市场、经济类学科。这就导致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音乐专业知识,其他方面的能力却相对较弱,毕业后无法较快地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往往会按照传统的方式按照课件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却忽视了该专业对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强调。
随着艺术市场的火热,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有针对性地开设一门全新的专业,那就是音乐艺术管理专业,有的被称为音乐艺术事业管理专业。该专业是一门融合了多类公共学科的复合型专业,它主要以音乐学为根本,同时融入了管理类、经济类、金融类等学科,从一种新的层面将音乐理论知识教育与现代管理运用做到了高度统一。该专业的培育目标是培育出适应现实需求的复合型音乐管理人才,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为市场营销、艺术策划、传播学、经济学、音乐学和管理系等相关理论和知识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又创新性地采用了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方式,同时运用了最新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尽力打造出教学亮点,着力培育学生在音乐传播、数码音乐以及电子商务等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符合市场需求。该专业学生须具备一定文化艺术的基础,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在音乐艺术环境中的具有符合市场需求的宏观运作思维,更强调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应用实践及动手能力。因此在复合型音乐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中,基本的艺术类理论知识的培养只是一个基础,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从当前我国音乐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市场急需的是具备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学生要具备较强的鉴赏能力、市场判断能力和艺术产业管理能力。站在市场需求的高度来看,作为复合型的音乐管理人才不仅要从宏观上洞悉音乐产业的发展趋势、政策动向,更要从微观上找准音乐艺术的市场定位,从而才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当前培养音乐管理人才的第一步,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大知识面,就必须要从专业知识单一型向知识广博、多能一专的复合型转换。因此,各高校就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对课程设置、学生比例以及师资力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如:一定程度上减少专业必修课;合并相关的课程;增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选修课程;优化学生比例等。譬如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和音乐鉴赏等课程就可以合并为中外音乐史比较与鉴赏。这样既可以提高课时效率,又能培养学生同时从审美和史论两个角度结合起来对中外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讨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音乐市场进一步走向普及化、大众化发展的阶段。为了提高音乐管理人才在毕业后更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在高校培养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其教学能力的培养。重点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培养:第一是要想参与并做好教学工作,首先就要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第二,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表达是教学能力较为重要的一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要学会配合手势等肢体语言,甚至不熟练的有必要写讲稿。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一些幽默语言,能缓解课堂紧张气氛,融洽师生关系;第三,加强对学生更新知识、培养技能、促进教学能力提高的一种经常性教育,要让学生努力扩大自己的视野,完善知识储备和优化知识结构。
(二)加强培养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培养音乐管理人才的基本要求。第一,要培养学生广泛涉猎大量、多种类书籍的兴趣,如音乐发展的态势、现场掌控能力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下音乐市场发展的需求;第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检验学习成果,才能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三)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音乐同样如此。如何进行音乐创新,笔者认为可以从理念、方式、内容等方面着手。第一,高校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层次、背景,明确音乐管理人才培养的目的。鼓励在音乐教育中加强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中,拓宽其想象空间;第二,推动教材创新,音乐管理专业相关教材应具有时代气息,符合人才的培养方向,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想象;第三,推动内容创新,既能从国外的音乐体系中寻找灵感,也能加深对本民族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从而找到创新的元素。比如说唱乐,就是一种较好的音乐表达形式,在进行创新过程中就可以把其中较好的音乐元素融入。
(四)加强管理能力的培养
音乐管理人才培养既要求掌握音乐专业知识,还需要他们掌握管理方面的知识,比如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模式、领导力以及公关能力等知识。只有更好地掌握管理知识,才能在今后走出校园,就业后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另外,还应该加强其对音乐市场敏锐性的培训,只有对市场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分析,才能采取更好的音乐营销方式,从而更好地把优秀的音乐作品推向市场。
总而言之,复合型音乐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将基本的音乐素养、音乐知识、市场需求以及现代管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能只是培养音乐艺术方面的能力。如何从传统的音乐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向多方面综合培养的方式,各高校应该从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专业方向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不能为了迎合“艺考热”简单地进行专业扩招。这样才能符合当前社会发展中对复合型音乐管理人才的现实要求。
[1]张小梅,华进,任也韵.外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音乐教育,2007:155.
[2]孙悦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一)[J].艺术研究,2006(1):15-16.
[3]秦少德,蔡达峰,高慎盈,曹静.通识教育:大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新华文摘,2008(10).
[4]王生洪.通识教育: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7-10-30(10).
[5]王凤.基于网络环境下音乐课堂教学的探索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3(2):113-115.
[6]刘韧.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J].宜宾学院学报,2013,25(11):120-122.
G642
A